写于国民党选举前夕|我为什么放弃了国民党?

  这篇文章只是我的一个情怀,一个感觉自己必须写什么东西,的情怀。

  再过一周,下周六,就是国民党党主席选举。此刻你会想,台北女孩写这个做什么?

  对不起,其实原先九月准备的文章,是统整一篇“台湾人看大陆政治”,但因为结构还没想好、搁置了。 

  也突然有个深刻感觉:此刻该写国民党了,必须写!

  回望2020年的那场台湾领导人选举,如果不是民进党政府的“中共同路人”操作太过惹恼我,我也没有动力去投票。众所皆知我家人立场偏蓝,然而此刻我们也都有类似感慨:不在乎国民党未来如何,随便了。

  我想写国民党,而角度完全不同于台湾内部的媒体分析:国民党如何内斗、朱立伦江启臣如何各怀心眼。一是我对国民党内部无深刻了解,二是在我看来这无非是茶杯里的风暴。 

  因为国民党的落魄,大陆社会一方面认为其在两岸上没有担当,成天和稀泥、和得也不够漂亮,一方面认为这反映了台湾在两岸关系上一去不复返。 

  作为一个两岸交流的公众号,想尝试分析我所理解的情况,供大陆朋友参考。 

  本文约四千字,请您抽出十分钟,慢慢阅读。

  国民党党主席选举将至,参选人有朱立伦、江启臣、张亚中、卓伯源四人,此刻众人对国民党的评语,也仅剩一句“国民党还有救吗”?

  台湾美丽岛电子报7月的民调可以看出,国民党在20-29岁的正面好感度仅25.2%、负面好感度高达63.8%;30-39岁的正面好感度仅20.5%,负面好感度却高达66.2%。至于民进党,20-29岁的正面好感度为42.20%,负面好感度为47.8%;30-39岁的正面好感为35.5%,负面好感度为56.4%。

  且不管这家民调机构是否因为偏绿而影响,这份民调与台湾的政治观察者之观感没有太大落差。

  经历疫情,台湾政府同样被痛骂,年轻一代对于政府一些举措也同样不满。但论起国民党,仍是嗤之以鼻:这个“嗤之以鼻”许多时候甚至没有思索,第一时间的情绪反射。

  在大陆这里,对台湾稍微有了解的大陆人也会讶异“国民党怎么沦落成这样”?也有一些过去曾到台湾旅游、读书的大陆人缅怀马英九时期的两岸友好。

  国民党如今之败,败于两岸,败于民进党将其与“对岸政府”绑一起,在两岸民间这都是一个普遍认知。

  天真、可爱

  要讲国民党之困境,不能不提台湾整体环境。

  大环境上,近年整个台湾影视、文化、整体氛围不遗余力在阐述“过去国民党威权时期”、“二二八时期”,格外使国民党不讨喜。但若说这都是“国民党原罪”,那有一个点就有些矛盾:说国民党“威权”如何如何的,许多是年轻人、小朋友,而真正经历过那一段的台湾人,甚至是之前真正被关过的,对国民党虽然也不爽,但对民进党同样批评甚多。

  而一些年轻人碰上如施明德这样曾真正对抗国民党威权的人,也会因为“这个人的政治立场与我不同”而不喜他。

  会有小年轻把蒋经国都骂进去,依据是“他威权,唯一贡献就是经济搞得好”,这说法挺不可思议。年轻人的“反”,这不满根源在哪,有时候得先厘清。对历史的追思或是重批,许多时候不过是现实情绪的折射。

  若情绪全纠缠在一起,对于政客而言,是最有利的局面。

  一些短期去过台湾,以及在台湾长期生活过的大陆人,对台湾印象有好有坏,但最共同的感想,就是台湾人天真、可爱。这天真可爱一方面是对游客的人情味层面,一方面是在面对严肃议题的时候。

  比如现在台湾政府会说“美国是台湾的好朋友”,民间也会宣染“欧盟与台湾关系更好”之类,但是碰上断交等国际风波时,许多人又会说“国际政治就是这样”、“大国都很现实”等等。

  再比如,过去民进党对两岸经贸协议多有批评,等执政后又“概括承受”,过去骂两岸经贸协议的,与现在支持的,很多可能是同一票人。过去不行,怎么换个人上台又可以了?就跟网络上曾说的流行语一样,国民党对大陆是“跪着赚”,民进党是“站着赚”,这到底是什么道理、两党具体对大陆在政策上有什么差异?很多人可能也说不明白。

  天真、可爱,对政治的认知比较浅薄,不喜欢谈那些严肃的对立问题,就喜欢看看轻松愉快的。两岸年轻一代都是如此,但两岸体制不同,对于政府“能解决问题”的信任度也不同。

  我自己到大陆多年后才猛然惊觉的是,台湾人(包含我自己过去投票之时),对政治人物的要求、担当、使命,与大陆人民完全不同,简单说,就是要求非常低,根本没有“这个人该担起全民未来、肩负厚重使命”的真正认知,反正做不好四年就换。

  选民手上的选票,决定着未来,但这不过是轻飘飘的一句宣传语,人民自身对于政治人物该承担的责任、这个“包袱”有多重,没有太深刻认知。

  更讨厌谁、看谁比较讨喜、或是简单的“某某某会把台湾卖了”都是理由。

  民众不深究,不论蓝绿,都混日子,谁能选上,看谁公关广告做得好。这一块国民党无疑大输。

  对两岸纠结帮了民进党

  再讲讲台湾绕不开的两岸、统独问题。

  两岸统独这一块有许多民调,大陆普遍会关注的就是“中国人认同”,也就是“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中国人、还是两者都是”,或是“如果大陆会打台湾,还支不支持台湾独立”等问题。大陆媒体常用这些民调,去反映两岸关系的好坏。

  但如果你问,请问支不支持两岸学生往来,或是支不支持两岸和平对话、避免冲突风险,或是认不认为台湾应该与大陆官方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增加双方的沟通等,相信不论蓝绿选民,八九不离十,都会认为两岸应该和平、应该破解僵局、先谈谈。

  2018年马英九出版《八年执政回忆录》,其中就有提到一个小故事:有个年轻人告诉马英九,自己想要的,其实就是能考上大学、大学毕业能找到工作、两岸和平不要打仗、经济不要太差。相信这就是老百姓普遍的共识,而这些愿望,许多与中国大陆也相关。两岸关系在台湾,就是有一定重要性,这些全民都知道。

  国民党的“两岸和平”按道理说,就是台湾主流民意。蔡英文一开始想采取的路线也是老掉牙的“维持现状”,只是比起跟大陆政府展开沟通,她自身也有诸多纠结和小情绪。

  近期台湾同事采访了熟悉两岸、过去“习马会”促成者之一的台湾学者赵春山,他提到对蔡英文的接触与观察:蔡英文自身认知矛盾,一方面认为“两岸没有什么模糊空间”,但一方面又想着维持现状。

  一方面想“维持现状”,一方面有“台独基本教义派”之包袱。她本身在两岸上就是纠结的。

  有小纠结,同时也有小情绪,比如蔡政府有过数次表态,“不是我不谈,是大陆自己不跟我谈,这并非台湾方面的问题”,这完全符合了台湾当下民意对两岸的纠结:“知道两岸和平很重要,但大陆不理台湾”、“关系不好,难道是一方的过失吗”?

  政府和人民都纠结,结果就是无法在“政治层面”面对中国大陆。

  这样的小情绪,国民党出来说两岸,就格外不讨喜,跟父母的念叨一样。

  在大陆,也有对台湾有所研究的人感到困惑,感觉蔡英文一直在提“对大陆释放善意”,但又各种“美台勾连,踩大陆底线”的动作,很矛盾。但观察台湾政府,很可能都是“天真、可爱”的:美台互动,顺便观察一下中国大陆的反应,“反正我又没有怎么样“、“我又没台独怎么是踩线”。

  这就是上述所说的,台湾政治人物,对于自己肩负的担子、肩负的使命,有多厚重,根本没有什么认知,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会挑动大陆、影响大陆官方对台海局势发展的判断。站在大陆角度而言,台湾对美国释放信号,怎么能是一句“我又没怎样”、“就是说说而已”?

  这与中国大陆的情况完全不同,大陆人民也老是因为这样看不懂台湾。

  国民党的不争气

  综合以上,当现在大家都在说“国民党不争气”、“内斗内行、外斗外行”时,先需看到整个大环境的变化。民主化后,政治人物一次次让人民失望,台湾在国际上被动,连带着民意无奈,论起政治就是“反正蓝绿都很烂啊”,反正也就是这样。

  国民党沦落至此,常见的分析不外乎两方面:一是自己的内斗操作手段难看,连自家蓝营选民都看不过眼,二是公关宣传做得特别差劲,在年轻人看来老得不可思议。但归根结底,整个国际大环境确实变化太快,就连政府精英们的心态都未及时调适,或是情愿深陷“过去的国际秩序和经验”。

  连带后果是,问题未解决、老百姓认为“反正蓝绿都烂”,民意对整体环境的认知,快速的“无所谓化”、天真化、“看着很爽、听着很爽”的情绪化。

  这注定会使擅长公关的民进党大赢。年轻人被民进党拉走,国民党也未留住中间派的心。

  人民并不难理解:在整个大环境下,承认自己“投国民党”得多丢脸?民进党再不好、“难不成投国民党吗”?这句话是许多人的下意识反应,但也同时反映人们看待政治及政治人物,浅显、并不深刻。

  国民党想“争气”,团结内部、改变宣传方式、在关键议题上掌握民众情绪等,可能有各种方式,可以让自己“稍微多一点生存空间”。但围绕着的,都已经不是“一个老党如何担起责任,使台湾更好”。

  曾经也有台湾政治人物为长远计,夙兴夜寐,担起责任,在两岸冰冷的时刻研讨出最有利人民的方案,争取一切机会。国民党的不争气,民进党的谁与争锋,唯我独强,最多的因素,是台湾结束经济高速发展以来,能更顺应大潮”。

  但这顺应大潮,演变至今也就是内部的小游戏,如此而已。

  两岸阵痛期提早来

  最后,国民党不会倒,只是两岸“阵痛期”提早到来。

  我们常说两岸民意当前对彼此都少有善意,“两岸民意都往极端方面走”,国民党在这时代注定微小。但再一追问,会发现这也是一个复杂问题:民意极端到哪里去?台湾人在大陆继续工作,跟大陆民众一同吃饭炒股,在台湾的台湾选民也不想打仗,两岸老百姓都是过日子优先。

  但两岸对彼此的“政治模糊性”(包容度)确实在缩小,这也影响了两岸政府层面的举动。曾经大家认为,两岸迟早“摊牌”,只是时间点,如今时间点无疑提前了。

  国民党如今或许不知所措,或许不明白到底如何挽回局面、到底民众想要什么。放眼全球,百姓对“国家未来”惶惶然、感到迷茫,非常正常,关键是政府能否给出蓝图、能否使民众相信“我们可以做到”?国民党当前的说服力,比民进党还要虚弱许多。

  国民党如同一个数十年一日、每天按时打卡上班的公务员,自认也有一定使命(至少在两岸上是如此)。而今对自己的两岸路线,自己曾相信的历史使命,都产生怀疑,做贼心虚似地担忧。

  国民党党主席选举前,不但民众普遍不在意,甚至就连许多蓝营支持者,都对未来党主席不报任何期望。听过一些支持者,甚至已经抱着吃瓜心情:“以后就看民进党怎么跟共产党玩”。

  宁可看戏,也不抱期许。

  回过头看,曾经与大陆领导人在新加坡会晤,创下历史性一刻的马英九与国民党。习马会夜宴那晚,大陆领导者介绍陆方准备的茅台酒,马英九则拿出自己最喜欢的金门高梁和马祖老酒。

  觥筹交错,国共恩仇,尽付酒中。

  也就是历史了。

  我是马英九两岸政策的受惠者,包含一开始有意愿上豆瓣了解中国大陆、在豆瓣结交大陆网友、一票“蓝绿红”在同一个小组玩成一起。若那时台湾政府采取“为什么我要跟你谈、不是你跟我谈”之姿,没有尝试了解对方、取得共识,也不会有这个和緩局面。

  我过去也爱随便骂“马英九内政做很烂”、弱爆了等等,但他承担起了一定身为领导人的责任。但与其说我多怀念他执政时,不如说,我是真心怀念过去的两岸。

  也就是历史了。

  身为蓝营选民,未来未必能“投得下票”,仅能做到不忘历史、怀抱希望,相信不论如何,两岸双方都不至于走到“谈无可谈”的那一步。

  既受惠于两岸关系友好,称不上有多大使命,牢记“不忘初心”也仍是有的。仅能在两岸交流上做好自身本分,就算外界喊打喊杀再厉害,都不忘记最基本的“人同此心”。

  两岸阵痛,甚或更糟,也能保留这一点执着,这是一个蓝营选民对自己的最后期许。

  附注:

  写完这篇文章之后,给了一个立场与自己完全不同、2020年时跟我投相反阵营的台湾同事看。

  同事:我只有一点意见不同。我觉得大家投蔡英文时,一定觉得她可以肩负非常伟大的使命,才投给她。

  我:什么使命啊?她的一些路线是否给台湾造成风险?还是大家认为,现在台湾政府的路线才可以“保台”?

  同事:大家没想这么多啦,全世界老百姓投票,谁想这么多。

  恩,可能就是一种“她一定可以肩负台湾使命”的感觉吧?以上,可爱同事的(废)意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