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投资建议,就是不炒股?

500

每个人都曾梦想过,在股市一夜暴富,赚得盆满钵满。

可惜的是,太多人只不过是盲从的投机者,往往投入巨大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财富增值在当下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其实大家的终极目标也只不过是过得舒服一点、获得幸福感,与其被泡沫般的金钱所诱惑,不如理智一点,思考一下未来,若再有想法,去多读点书,选择做一个真正的投资者。

以下,Enjoy:

杨天南、格伦·阿诺德 | 作者

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 来源

01

人们为何尊崇巴菲特?

追求胜利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在通往胜利的路途上会有跌倒,会有折磨,会有嘲讽,会有指责,不但有可能劳而无功,亦有可能将已有的一并归于无。

什么是价值投资?

忽略巴菲特曾言“投资之前根本没有必要加上‘价值’二字”不提,简要的答复是我曾在1997年的一篇文章中提过卖出股票的三个理由:

企业本身经营恶化;

股票价格过高;

出现更好的投资机会。

由此引发的思考是,人们到底为何尊崇巴菲特?

是因为他是个“价值投资”者?还是他的成功尤其在财务上的成功?

如果巴菲特是个能将价值投资理论倒背如流而投资却业绩平平的人,还会受到人们如此的追捧吗?

相对于“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另一句名言是: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是什么造就了一个人成为投资者,而非投机者,这是沃伦·巴菲特投资哲学的核心。

在金融市场上,还有很多人没有搞清楚这件事,这令人十分震惊。

对于这一点的清晰思考,可以令一个股票投资人走上这样的道路:更少的风险,更少的失误,积累长期的财富——这是一条慢慢致富的道路。

其实从少年时代开始,巴菲特就尝试了各种各样的赚钱方式:

他捡高尔夫球场遗落的球,然后出售(甚至发展到后来,还找来一个朋友一起干这项事业);

他批发来整箱的可口可乐,然后分拆开来,一罐一罐出售;

他买了一辆二手的劳斯莱斯,用于出租赚钱。

而送报纸是巴菲特最赚钱的工作,他送的是《华盛顿邮报》。

通过各种途径的积极努力,巴菲特在11岁时,就已经攒下了120美元——这是他开源节流、省吃俭用的成果。

他拿出这些积蓄,与姐姐多丽丝合资,购买了6股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他自己拥有其中的3股,3股的成本为114.75美元。

起初,这只股票的价格从38.25美元跌到27美元。巴菲特此时感到十分内疚。幸运的是,城市服务优先股的股价后来反弹到了40美元,巴菲特终于可以获利卖出了,最终每股赚了1.75美元。

到了1949年,巴菲特积累的财富达到了9800美元。这个阶段,他对于炒股票非常着迷。他尝试了各种各样的炒股方法,从图表分析到数字分析,以及碎股交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巴菲特曾经也是一个投机者。

500

02

投资与投机

有什么分别?

投资和投机这对孪生兄弟的不同之处在于,投资以“物”为决策依据,投机以“人”为决策依据。

通常认为投机过度会引发泡沫破裂,从而导致经济危机发生,而投资和投机这两个词经常交替出现,甚至投资这个词在粤语中的发音几乎和投机一样。

在资本环境中,如果一个人看不上另一个人的行为,通常会来一句:“你这不是投资,是投机!”

而在中文的语言环境中,“股票”和“炒”已经天然地结合在一起,下起市井路人上至教授大家,动辄则称“炒股票”。

我的一个老友从业于资本市场多年,在恋爱时向对方描述自己的工作,阔论了一番资产配置、风险控制、调研分析等金融理论之后,对方恍然曰:“原来你是炒股票的。”当下心中大惭。

可见在中文语境中“炒股票”“投机”是贬义词,而投资具有褒义。

在英文中,投机者是speculator,而trader对应的是炒股票的人,皆为中性词,和投资者(investor)一样无贬损之意。

对于投资还是投机,各家各有主张。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主张:“投资者应关注股票背后所代表的企业,而不是价格行情。投资的秘诀在于当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时投资,并相信市场会回升。”

同样经历了1929年大危机的《投资生存战争》作者勒伯却认为:没有人知道什么是价值,因而投机是必要的,“股票投机主要就是A试图判断B、C、D会怎么想,而B、C、D反过来也做着同样的判断”。

即便都是谈投资,每个人的主张也不同,有的人认为“三年以上的才是投资,三年以下的为投机”,有的人认为“以取得稳定现金流为目的的是投资,以取得差价为目的的是投机”,也有的人认为“不以买公司为目的的股票投资都是搞投机”等。

实际上投资和投机是对孪生兄弟,都是投出资金以期取得回报的过程,只不过二者的决策依据稍有不同,投资时考虑“物”的因素较多,投机时考虑“人”的因素较多。

例如,投资者买入时会关注净资产、盈利、增长等价值信息,而投机者买入或是因为“听说有庄家要炒”等短期价格变动因素。

通常企业的价值因素不会在一天之内有如涨跌停板似的突变,而市场上却每天充斥着消息,所以投机者的买卖频率会高于投资者,即所谓的“炒”股票,炒来炒去不断地翻腾。

炒股票就是投机,千万别问我炒股票的事,因为我不在行。

让我们站得稍远一些看看世界,每年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上所列均为企业家,从来没有赌徒在列。

当有人说“股市就是赌场”,有人说“别分析股票,分析股票背后的企业”时,让人想起当年武林大家王芗斋的名言:“高手相遇就像两只碗相碰,一瞬间便分出高下。”“

阴影里的得到阴影,阳光里的得到阳光,即便在同一片蓝天下”。

总是有人问起对于大众的投资建议,受仓央嘉措的启发,下面这首《第一最好不炒股》便是我的答复:

第一最好不炒股,如此便可不会输;

第二最好不要看,如此便可不心乱;

第三最好不相问,如此便可不挂念;

第四最好不推荐,如此便可无人怨;

但凡多看必心乱,但凡推荐多遭怨;

安得与君长相伴,相守相忘不相欠。

03

用心思考未来

今日的成功者谈起年轻时一家六七口人挤在一个小屋里生活的情景说:“其实那时很快乐,年轻人吃点苦不是坏事。”

如同每个人都追忆儿时或从前的美好,但常识告诉人们如果今天还让一家人六七口再挤回当年的蜗居,彼时的快乐定是荡然无存的,否则就无法解释每个人为何都怀有改善居住条件的强烈愿望。

人们似乎确实没有以前快乐了,幸福感的提升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

一是降低欲望;

二是提升财富。

参透了前者,于是有了伟大的佛陀。

但是多数人好像不愿意如此,不过这并没什么错,谁让“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呢。

对于美好生活的欲望追求正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你不打算将欲望降低,就需要多创造些财富,并做好为幸福付出些代价的准备。

有一个令人赞赏的观点是“用心思考未来”。过去是回不去了,我们面临一个怎样的今天和未来?

有很多不足,有很多不完美,但过去20年的亲历所见,谁也没能挡住中国的发展。即便抱怨房价高,也没有几人真愿意回到多年前没有开发商的年代。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如果社会稳定,20年后中国的GDP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已是毋庸置疑的事,这是你我这代人看得见的未来。

你愿意或者不愿意,中国都会前进;你抱怨或者不抱怨,通货膨胀都是人类社会的常态。

我们或不能改变世界,但可以选择对待世界的方式。

在新闻报道中,既有外地在北京打拼的年轻夫妇从零到数百万元身家的奋斗史,也有北京人历时数年,看房无数,从房价3000元/平方米看到3万元/平方米最终无果的历史。

令人想起周星驰著名的台词:“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  

是啊,如果上天给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还是错过的话,固然令人扼腕,但怨不得他人。

从西方国家百年的历程看,家庭财富的积累通常由房产类和证券类两个方面组成。

面对房地产市场的收紧,搭乘资本之船门槛低得多。

无论你还在不在,春天的花都会开,希望花开的时候,你我都在。

关于作者:

[1]杨天南,北京金石致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金融投资家、财经专栏作家。美国圣地亚哥大学金融MBA。

[2]格伦·阿诺德,英国索尔福德大学金融学教授,也是一位成功的职业投资人。著有《公司理财》、《金融时报投资指南》和《价值成长投资》。

本文经出版方授权“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原创首发,整理自机械工业出版社《一个投资家的20年》、《巴菲特的第一桶金》。转载请添加身边君微信(shenbianjun),并备注“转载+公号名称”,谢谢。

—— END ——

【文章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 延伸阅读 」

一个投资家的20年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