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斗笑社2》:成功的综艺,跑偏的相声?

500

  作者 / 叶春池

  打开《德云斗笑社》第二季的弹幕,仿佛误入了某个偶像团综的现场,“XX被师父夸了,绝对是未来可期”“XX已经很努力了,你得允许他进步”“XX是不是用力过猛了,怎么就知道抢镜头”……台上,郭德纲反复说的是,要好好说相声。台下,粉丝们要的是多给我们角儿点镜头。

  从第三期节目开始,《德云斗笑社》第二季的口碑上涨,豆瓣7.6的评分也让不少观众直呼破防了。但除了第三期节目拍电影让人眼前一亮之外,节目中其他的游戏形式没有太多的新意,现在综艺节目内卷也很厉害,很难让观众有惊喜感,甚至连粉丝也做不到每周都追了。

500

  真人秀部分被大肆讨论的同时,德云社演员的相声水平又一次被拿出来反复吐槽。有人说《德云斗笑社》在娱乐中带来了现实思考;有人吐槽郭德纲抛弃了传统文化,走上了流量之路。

  毋庸置疑,德云社正在变成一个”偶像“团体。郭麒麟、张云雷、孟鹤堂、秦霄贤等一批年轻的相声演员以类似偶像明星的路径在社交媒体上俘获了一大批粉丝,原本只发生在流量艺人身上的事情开始出现在德云社。

  显然也正是流量优势给了德云社做团综的底气,毕竟《德云斗笑社》已经做到第二季,而隔壁已经收官的《象牙山爱逗团》至今豆瓣都没有开分。

500

  不过德云社的团综之所以有特色是基于相声这个艺术门类,而目前来看,《德云斗笑社》两季的大部分热度都和他们的老本行关系不大。但最终,从综艺角度出发,抛开各类粉丝滤镜,我们仍然要从根本上讨论——这档综艺好看吗?这团综只是拍给粉丝看的吗?

500

  这个《斗笑社》很《极挑》

  简单看《德云斗笑社》的节目分为上下两部分,采用的是真人秀+相声竞演的模式,是不是很眼熟?这样的节目设置多少有点《极限挑战》加《说唱新世代》内味儿了。

500

  每期节目的上半期,导演组会以相声为主线,设置现实议题,根据设定的故事情节和故事线进行真人秀游戏比拼。在游戏真人秀中获得胜利的选手,可以拥有队长挑选权,组成团队进行下半场的相声演出PK。

  以前严敏在的极挑嘉宾们通过一次次挑战,感受全民拼搏和奋斗的可贵精神,以此向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美好生活创造者致敬。在搞笑之余还有那么点不用太上升就能感受到的价值。

500

  可以说,严敏把此前在《极限挑战》中习得的经验,运用到了《德云斗笑社》里。《极限挑战》里“赢也是输,输也是赢”的套路也同样适用于《斗笑社》,也就是几乎没有规则。

  以第二季第一期节目为例,节目以天津早点“大饼卷一切”为由头,引出“内卷”的话题。真人秀里14位首发阵容的艺人被分到不同职业里,有人做饼,有人磨面换饼,有人“放贷”赊饼……最终一张饼可以换得写有自己名字的一个兵乓球,在摇号机里谁的球越多,谁赢得队长职务的概率就越大。虽然是张鹤伦拥有了最多的乒乓球,但他还是错失了队长之位,严敏的节目里处处都是反转。

500

  而放大了真人秀中“真人”的部分也是严敏节目的特色,没有故意的冲突,只还原人跟人之间最真实的相处。所以极限男人帮即使离开《极限挑战》,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和人设还是非常坚固的立在的观众的心里。

  这种“真实”其实有一定的风险,因为毕竟不是每个节目嘉宾都像黄磊、黄渤、孙红雷这样会玩又敢玩。尺度拿捏好的话,就像孙红雷一样从颜王到规则破坏者之间无缝连接;尺度拿捏的不好,就像烧饼一样从第一季被吐槽到第二季,觉得他用力过猛。


500

  团综需要破圈吗?

  “团综”这个词汇并不单纯是“团体综艺”的缩写,即便不是舶来语,最初也由韩国偶像的粉圈使用,指的是偶像团体集体拍摄的综艺,如《TF少年GO》等。而除了《德云斗笑社》之外,“团综”这个词的其他应用场景依然如它原本的意思:偶像综艺。

  虽然喜剧厂牌跟偶像团体本质上不是一个路子,但因为德云社本身的流量化,让两者的路线越来越类似。

500

  目前来看,喜剧团综已形成了一个“明星引流、新人吸粉”的流量闭环。《象牙山爱逗团》中,宋小宝就表示:“师兄弟们身上都有独特的特点,希望通过团综,让更多观众来熟知他们。”而《德云斗笑社》更是身体力行,几乎最近几年稍有人气的演员都来团综上露了脸。

  本来偶像团体的团综几乎都是为粉丝服务的。日韩的很多团综都需要付费,目标受众非常精准。而喜剧的团综,很明显是想做成大众化,郭德纲也不止一次的表示,无论什么形式,最终想回归的都是相声。

  《德云斗笑社》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在后半部分都是相声的演出。而在相声的创作上,以真人秀部分的内容引出创作主题,在内容表达上《德云斗笑社》事先划好了范围,缩小了创作的边界。不仅如此,演员们的创作时间十分有限,在真人秀活动过后,仅仅一天时间就要完成内容创作、登台演出等流程。

500

  如此一来,艺术创作成了命题作文,登台表演成了应试教育。加上剪辑的细碎化,在相声这一块儿真的很难吸收新的粉丝。可能初心是好的,但德云社的新人们水平也确实有限,每期的相声环节除了已经成名的几位发挥稳定之外,其他的演员很少有发挥稳定的。

  当然,这也许跟德云社的粉丝构成发生严重的变化有关。在相声表演现场,年轻的女性观众正替代传统中老年相声观众,成为德云社受众的主流。“德云女孩”也由此而来——她们打榜、抢票、应援、接机、去茶馆听相声也要举着荧光棒。

500

  所以德云社在相声上也在不断的“流量化”。以秦霄贤为例,如果按照相声水平划分,他可能没有机会参加团综,但作为“流量担当”,他不仅参加了两季,甚至有几期节目都是围绕他为主线进行的。在相声竞演环节,他也因为超高的人气,虽然说的一般,但得到的分数却是超过了不少师哥。

500

  除了收获流量之外,大多数喜剧厂牌看好团综是基于“推陈出新”的需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喜剧团综能够立体全方位展现喜剧人们的人格魅力,为综艺市场不断输送人才,更好地实现综艺业态的良性循环。

  喜剧市场看似热闹,其实断层已久。尤其是相声行业,“作品旧,新人缺“是一直以来的困境。团综里的自嗨或许可以靠着粉丝拯救一个综艺节目。但这些相声作品却始终不能成为这个时代所代表的相声,想要振兴相声、振兴喜剧,喜剧厂牌的团综还得“破圈”才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