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欧洲人因饿太久没空折腾烹饪,这观点我不同意,那非洲人怎么说?

【本文由“西方朔”推荐,来自《为什么西方的烹饪技术如此单调落后,因为欧洲饿了几千年,真没那闲工夫去折腾食物》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5851021342992
  • 说的事,大概都有,但串起来就太有点“恶心欧洲人”和搞笑了

    小麦原产地是中东。8、9千年前传进的中国。而且也不是沿现在大家知道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现在最早发现的小麦种子是山东河北一代,是从现在的东北进入中国的!(和当时的古气候、地理有关,当时的西伯利亚还有很多大象跑来跑去)。就像大家很奇怪:为啥蒙古人轻轻松松就能打到欧洲去一样:从北纬50多度骑着马去欧洲,一马平川,比现在的新疆、中亚高原沙漠的丝绸之路好走多了,还近)

    到了汉代,小麦还属于“下层穷人”的食物。上等贵族有钱人依然是黍粟(稻子小米之类),所以看看洛阳发现的当时国家的大粮仓遗址:找到的是大量碳化的黍粟。造成这个的原因是两方面的:第一那时的人还不懂得把小麦磨成粉再食用,而对黍粟之类本土食物都是蒸煮为主。第二个原因:小麦本身是外来植物,并不适合中国的气候土壤,所以产量很低。现在的产量是长久人们种植驯化的结果。

    再说到炊具,在青铜的鼎簋鬲等等的出现之前,陶质的这些玩意早就在中国出现并普及了,还有坛坛罐罐。中国人在青铜出现之前就开始蒸煮食物。甚至:新石器时代的食物研磨器都出土不少。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的行为举止,大多是身处的自然环境造成的。所以,在现在的罗布泊、楼兰找到了大量的“水稻、小米碳化物”。

    现在为什么西方把埃及希腊罗马等环地中海一代当作他们文明的起源?因为在那时:埃及希腊罗马再往北都是被他们称作“野蛮人”的荒蛮地域、还是部落,还处于采集、狩猎时代。而环地中海一圈,什么时候也不是种植的好地方,除了埃及尼罗河流域很小一带。

    对了:法棍等硬黑面包还有一个功能你忘了说了:擦盘子,吃到最后,用这种黑面包把盘子里的剩余汤汤水水擦干净----这在西方高档餐厅绝对是“标配”动作,不丢人!

我看到信息小麦传入中国是四千多年前,并没有你说的八九千年,而且“麦”的甲骨文就是“来”,也是表示外来作物,所以,小麦应该也是造字之后才传入中国的,否则造字的意思可能就要变了

对于作者说欧洲人是因为饿了几千年才没工夫折腾烹饪这个观点我是不同意的,别看现在非洲挨饿的人一大堆,但是古代人口少的时候非洲人可不挨饿,有的地方老天爷赏饭吃,外面到处都是各种食物足够生活无忧,照样也没发展出什么像样的饮食文化。

我学的世界史少,但是基本没听说欧洲古代出现大饥荒,只听说各种瘟疫,相反,欧洲气候很好,又是海洋文明,捕捞业发达,食物条件比其他地区丰富太多了。

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气候环境塑造的文明并使得文明走了不同发展道路造成的

第一、中国从周朝开始就摆脱了神权高于君权的模式,而世界其他地方几乎都是神权高于君权,导致其他地方更重往生或来生,而中国地区更重现世。重现世的社会肯定会对现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更加重视。

第二、造成中国饮食文化比其他文明更丰富的最最重要原因是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丝绸之路开始,通过引进各种食物,极大地丰富了食材种类。在此之前,中国的餐桌上其实也不怎么丰富。

又因为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几乎囊括了地球上所有的气候地貌,引进的食材几乎都能找到适合种植的气候环境,所以可以延续下来。第二波浪潮就是明朝与西洋人通商,将美洲等更多作物引入中国,有一次大范围丰富了我们的饮食文化。

有些食材调味料我们听名字就知道是引入的:番薯、西瓜、胡萝卜、洋番薯、番茄(西红柿)、洋葱、洋芋、西芹、西葫芦 、洋姜,胡椒等,有些改了名字或者不容易看出来是引入的食材就更多了:香菜、大蒜、茄子、菠菜、莴苣、黄瓜、小葱、豌豆、蚕豆、花生、土豆、辣椒、玉米、卷心菜、丝瓜、苦瓜等等,更别说各种各样的水果了

第三、中国是不间断的农耕文明,以植物类食物为主,对于农作物的熟悉程度天然就比只能放养几种动物的游牧民族更深。同样的,游牧民族对于那几种动物的各类食材也比我们懂得更多,特别是他们的乳制品比我们中国就丰富得多。

第四、随着全球化深入和互相了解,我们看到世界其他地方的人烹饪技艺以及美食种类也在不断地丰富起来。特别是随着我们中国越来越占据世界的舞台中央,我们的饮食文化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其他地区的人,他们也会学习中餐的各类烹饪技巧来丰富他们本国本民族的饮食文化,我们也越来越看到很多美食都有点中西结合的味道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