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登台,17岁巡演,23岁和大师同台,98年的音乐人到底有多强?

回想一下,23岁时,你在干什么?

我短暂地回忆了一下我寡淡的人生,除了交完下个月的房租后见底的余额之外,也没什么特别的记忆了。

不过总有一小部分“别人家的孩子”过着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黄野就是其中之一。

98年出生的黄野,今年正好23岁,他有两个自己的音乐品牌,两张专辑,玩乐队在国内巡演过,也和曾国外许多大师合作演出。

点开他的朋友圈,最新一条是和崔健同台演出后的合影。

500

于是,我们和他聊了聊。

在罗马建高楼

黄野年纪不大,可他的履历含金量几乎能打败国内90%的音乐人。

“父亲是音乐家,我从小受音乐熏陶。上小学时学校组织了管乐队,第一次学习就迷上了单簧管,我很喜欢单簧管的音色和手指触感和灵活度。”

虽然出生在罗马,但他依然在努力建起属于自己的高楼。

9岁,跟深圳交响乐团单簧管首席衣丞相学习单簧管演奏;

11岁,移居美国纽约后跟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单簧管和萨克斯;

12岁,登台演出,同很多音乐家合作演出;

17岁,组建了一只年轻的纽约乐队美中巡演; 

20岁,跨国巡演,领导了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新时代爵士乐队巡演,加入林肯中心爵士乐团,与乐队一起发布第一张专辑《starlight》;

21岁,为20多位流行歌手创作,也为电影等领域的音乐创作;

23岁,发布16篇章的先锋古典作品专辑,将与管弦乐团合作;

感叹之余,我不得不承认,“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黄野也感慨道这一路上的艰辛。

“其实在学音乐的路上是很艰苦的,10多年时间就为了在音乐领域突破自我,创建出属于自己的音乐语言。我觉得这就是像修行一样,每一步每一场音乐会都是通往成功的一个里程碑。”

500

黄野从11岁刚到美国时就下定决心要做最杰出的音乐家,并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所有作品要做到接近完美,而那时,同龄的小孩子才刚上小学四五年级。

后来学了萨克斯和单簧管,他也会花很多时间去领悟和练习。

“不同的音色和表达出来的情感不一样,虽然两个乐器指法很相似,但是吹的感觉和嘴形都是不同的。”

不过,他并未否认天赋和运气的重要性。

当我问到“你觉得运气,天赋,努力,哪个更重要?”时,他直接回答:“都非常重要。”

在他看来,有能力的人就应该义务去承担一些责任,做好自己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一起成长进步,要把自己的音乐资源和学到的知识以传承的形式奉献给未来的音乐家们。

一向追求完美的黄野觉得,个人的成功不算是“完美”的成功。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中国音乐人报告》中曾指出中美乐手之间的收入差距有六七倍,对此,黄野表示:不是所有音乐家能走出来,前提是你必须要有真本事和拿得出手的作品。

其实不管在哪里,乐手的发展都离不开运气、关系、实力、人品和个人作品,国外也有很多非常厉害的乐手一生默默无闻,就是因为没有让他脱颖而出的作品或者是机会。

所以,在机会没有来临之前,先努力提升自己总是没错的。

虽然没有经历过国内的高考,但黄野在国外的高中生活并没有轻松到哪里去,他说:“在国外的高中是我人生中最苦的一段日子。”

那段时间,他一个人几乎要被掰成三份,星期一到五在高中上课,星期六朱莉亚预科上古典单簧管,星期天林肯中心学爵士,顺便在练习乐器的休息时间补补作业。

最崩溃的是,在他考大学的时候,古典老师和爵士老师battle起来了。

“我的古典老师说要专注古典不要学爵士,爵士老师说要专注爵士不要练古典了。”

黄野夹在中间,不管听谁的貌似都说不过去,只能两边一起努力,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在练习上,加上高中老师们布置了写不完的作业,可以说和国内备战高考的压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500

幸好,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李泉在《我是歌手》里说:“爵士乐可能是大部分乐手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须要经过的学校,是音乐的基础课程之一,做音乐的人都需要去涉猎一点。” 

对此,黄野表示赞同。

“我们在系统化学习音乐的路上都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就好比我们学习语言一样,要从根本开始学,之后也要了解我们说的语言的来源与历史。学习所有音乐我觉得都是基础非常重要,之后学习其他风格都会很简单。”

不过,也不是完全赞同——“但我建议的是学爵士前你要会古典音乐,玩流行前要懂得爵士和声乐理和如何即兴。”


在学习音乐时,他也遇到很多厉害的老师,不同老师的授课观点和内容也不同,这个观点交融的过程非常重要。

比如在学习爵士乐的时候,最需要的是理解别人的爵士语言,可以模仿和学习大师们的爵士语句;跟着Eddie Daniels 学习时,教会了他音色和语句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区分开乐手的最重要两点……

500

除了音乐知识,老师们也教一些别的。

“Wynton Marsalis是我人生中最好的导师,我在2017和2019年有幸能跟他一起在中国当巡演助理。他一直说做一个好乐手先要会做人。不管是跟观众,朋友,陌生人都要以谦和的方式去交流,我们也要学会善感,然后用我们的音乐去影响他人,最重要的是不断的学习与自我超,在音乐和人生各个领域。”

后来,他创建了两个个人品牌,主要目的是让他的音乐个性化,设计出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带来不一样想法和音乐概念。

我想,这个想法的初衷冥冥之中也和老师的教导有某种联系。

天生就属于舞台

12岁登台,17岁巡演,黄野对于舞台可以说是非常熟悉,但从第一次上台直到现在,他从未觉得紧张,只有激动和兴奋。

“我非常喜欢在台上的感觉,特别是在观众的期盼下演奏发挥出自己想象力,即兴音乐的魅力就是每次演出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会随着环境、感觉和灵感发生变化。”

500

自己组乐队巡演就像是旅游一样,到了一个新城市他们就先去看当地的景点,了解当地的历史,但和大师同台演出时,更多的是享受和学习。

当一个乐队整体技术达到顶端的时候,演所有音乐都是非常轻松的,乐手之间会互相聆听,互动,然后把每首歌演到极致,在这些合作中,黄野表示自己学到了很多舞台经验和巡演心得。

500

“最有印象的是跟Mike Stern和Dave Weckl乐队的巡演,每场每首都是以激情结尾,有时候演的鸡皮疙瘩直起,因为演的太爽了。”

大学期间,黄野经常会去听一些流行音乐会或摇滚音乐会,他认为,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解不同音乐以及文化之间的不同之处以及融合点,这样在以后演奏或作曲时都可以融入这一些音乐元素。

而他自己也将这一点完美的展现在了自己的音乐里,像这首歌就融合了非洲节奏和爵士的曲性。

第一张专辑更是融合了古典、爵士、拉丁、嘻哈、摇滚等多种风格,而今年发布的“Vanward is the New Classical”摘录专辑是16篇章的先锋古典作品,将与管弦乐团合作。

“我作曲的灵感来自非常多的地方,但是大多数都是以事物或人物所带来的情感为主。比如说我经常会去一些艺术博物馆或者艺术氛围多的地方来找到灵感,或者想着一段故事或者记忆,在钢琴上不自觉的就即兴出一段美妙的句子,之后我会录下来这一些灵感,然后在以后专门作曲时把它们做成一个完整的曲子。”


他本人也很喜欢一些融合了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最近正在听Pat Metheny 的《It starts when we disappear》。

500

对于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他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在国外学习要以谦虚态度对待新的文化,要保持好奇心,敢于尝试新事物,多听,模仿和交流。

虽然只有23岁,但黄野心中的志向并不小。

“我觉得音乐是世界文化的桥梁,我会去尽所能的去做更多的音乐与文化事业的沟通,我也会去研究中国音乐的元素,加入到我的曲子和制作里。”

在回国之前,他的导师Wynton Marsalis对他说:“不要去寻找机会,要去创造新的机会。”

其实,这句话也可以送给每一位读者和学习音乐的朋友。

共勉。

(完)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