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还能“再现”童年时光吗?

文 | 瑞颖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发布2022年北京冬奥特别宣传片,许多童年经典动画角色来到了冰雪天地展现别样英姿,相信也有不少人直接被一句“俺老孙来也”整破防了。片中属于中国人的童年回忆被唤起,中国动画独有的风格也将中国文化和传统展现得淋漓尽致。

孙悟空、哪吒、阿凡提、葫芦娃、二郎神等齐上阵,很多网友直呼爷青回,可想而知他们是属于多少人的童年。

500

但如今作为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除了这几个经典的动画角色我们还能给中国儿童产生什么样的精神食粮,为什么诺大的影视市场少见中国自己的动画作品?“中国动画怎么了?”这是多少关注国产动画发展的人发出的疑问。

照进童年的那束光

动画片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1926年由万氏兄弟拍摄的第一部无声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的序幕。随后他们于1941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国内外曾引起广泛的影响,打响了中国动画片对外输出的第一炮。

500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动画进入“黄金时期”。当时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主,汇集了全国大量的优秀动画人才,创造了许多动画史上的经典作品。在“走民族风格之路”口号的激励下,艺术家们努力寻求动画片艺术风格的突破,一批借鉴京剧、剪纸、水墨画等艺术风格独特的动画片活跃在银幕上。以《三个和尚》《鹬蚌相争》《大闹天宫》等为代表的动画片多次在各种国际赛事上获奖,赢得了国际同行们的好评。

以动画片《大闹天宫》为例,它作为中国动画片的传世经典之作。其造型独特,兼收并蓄,包罗万象,挖掘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综合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融入中国传统戏曲精湛的表演艺术技巧,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形象跃然银幕,使得动画艺术完全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

500

它的主题鲜明深刻,基调明朗昂扬,以独特的电影手法营造出变幻莫测的神话意境。片中展现出奇花异果的世外福地花果山和巨瀑飞流别有洞天的水帘洞,富丽堂皇,雾气升腾的天上世界以及地动山摇的仙界战场。奇幻多变的意境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紧密结合,亦真亦幻的神话氛围极大地感染了观众的情绪从而使其的艺术魅力倍增。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迪士尼作品的美感且造型艺术是迪士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国产动画片的里程碑之作。

随着市场的开放,大量有资本背景、市场运作经验和先进制作技术的外国动画公司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在国外早已成熟的动画运作模式和全新观念面前,仍然沿用传统运作机制和陈旧观念的中国动画业受到很大的打击和影响。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大量优秀国内动画制作人流失海外,使得本来就人才匮乏的中国动画雪上加霜。一批缺乏民族传统文化特色,一味跟风模仿外国的动画作品纷纷出笼。

中国动画如何纠正观念,保持优势,扭转劣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探寻中国动画发展之路,重振中国动画昔日辉煌成为一个具有产业生存现实意义与长远的文化发展战略意义的紧迫命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首先,最重要的是观念问题。动画发展到今天已经超出了它本身的含义。从文化角度上看,它可以潜移默化地给人以教育、启迪、思考、希望和梦想,在文化层面上提升生活的品味和质量。从商业角度上看,动画以及动画带来的周边产业早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庞大的消费群体并拥有着不断发展扩大的市场。

美、日等动画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对动画这一特殊影像形式的定义与我国对动画的传统认识有着很大的落差。在我国,动画片仍然被视作为“小孩电视”,特指观众年龄层次在3到15岁左右的儿童少年电视或电影节目。将动画与幼稚、低龄等词语相联系,这种观念上的差异直接影响了我国动画业市场定位。但在许多动画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中,动画的定义远远超过我们的认识范围。他们认为动画不仅仅是属于孩子的。

500

“让3岁到80岁的人都有动漫看”是日本动漫界的口号。宫崎骏把成人童话做到极致,井上雄彦把《灌篮高手》传遍了大江南北。国外优秀的动画作品整体风格清晰细腻,背景华丽,人物性格丰富,表情生动,题材包罗万象,吸收运用了电影镜头画面视觉变化等手法,尤其注重细节描写,利用包括蒙太奇在内的电影叙事语言,其艺术效果丝毫不亚于真人影片。

其次是原创和故事文本的创意问题。在故事创作缺乏创意和幻想的同时人物角色造型也欠缺原创。传统的中国动画片依托的视觉艺术形式,有绘画、雕塑、建筑、服饰以及来自戏曲、民乐、剪纸、皮影和年画等传统艺术,民族传统艺术和动画的结合是中国动画片的传统和优势,也是兴盛辉煌的源泉。

国产动画发展的根本是具有中华文化丰厚底蕴的原创文本和具有民族审美特色的原创造型。

如《大闹天宫》中的动画造型具有中国京剧脸谱的符号,甚至还可以看到敦煌壁画和民间木刻的痕迹。独特的想象造型和表现形式构成了动画视觉表现风格的差异性和丰富性。然而自美日等动画进入中国市场后,在缺乏正确认识的引导和市场导向下,中国动画出现了以模仿代原创的行业现象,摒弃了优秀的文化传承与民族特色,逐渐与国产动画的初心南辕北辙。

500

没有现成,但有传承

最后谈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哲学思想,如厚德载物的胸怀、安贫乐道的精神、对自然的尊重、诗意的生活态度都显示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这些属于东方的文化精髓对动画的设计理念有着很大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1980年的国产动画《三个和尚》就从家喻户晓的谚语发展而来,“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讲述了三个和尚在一起,从有水吃到没水吃,最后在遇到危机时相互帮助,最终回到了有水吃的故事。影片一经问世就获得了极高的赞誉,片中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故事中展开,故事表达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人们的传统欣赏心理相符合。

500

日本动画家手冢治虫认为《三个和尚》是民主化的题材,国际化的表现手法,不用翻译也能够看懂。《三个和尚》《鹬蚌相争》等一批曾经蜚声海外影坛的动画片,都是成功地借鉴了传统文化的哲学理念之后创作出来的具有传统艺术形式的动画作品,达到了从形式到内涵的高度统一。因此,当下的国产动画应积极吸收本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创作出有思想有内涵的作品。

长期以来,一提到民族化、本土化,人们总是认为其要表达的意思是陈旧的、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还有些人认为对动画相关软件的成熟操作才是走在时代前沿的,这种普遍存在的观点是不全面的。技术的运用在动画创作中只起到辅助的作用,动画的质量最终还是取决于创作者的构思。从《大闹天宫》的成功中我们可以发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动画借鉴传统造型形象具有很多有利的条件,几千年形成充分的中国本土艺术语言,有着雄厚的受众群体。

没有捷径,但有策略

我们或许可以借鉴国外动画的制作方式。将主要精力和资金放在故事剧本的编写和情节安排,动画人物性格塑造和人物造型的创作以及富有创意的主题表现场景画面上,尽力做到忠于原著,深化主题,再度创新;确切把握故事中人物的性格,使角色形象丰满生动;并且在音响效果包括角色对白配音上下足功夫,坚持标准,讲究实效。不要片面的追求配音演员的知名度而忽略其本身的声线音路是否与故事人物性格相符;加大对画面造型和故事情节的投入,满足观众的视听审美和艺术欣赏的标准才能产生理想的经济以及社会效应。

500

纵观国产动画这些年的发展道路,我们看到中国动画的诞生、发展和蜕变之路。国产动画的发展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要开创一条新的发展道路,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要将中国的一些传统元素和民族文化融入到动画中。与此同时还需借鉴外来符合我国国情的成功运作模式和优秀表现技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其他先进的文化要素对我国动画产业再次进行整体定位。

动画不仅是一种影视产业,也是一种文化推广,宣传的方式。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把握住动画产业发展的途径,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解决现存的各种问题,才能再创中国动画产业的辉煌。

热门评论 7

  • bugsbug 毛主席讲过,让人讲话天塌不下来
    不能,而且,从来也不存在荣光一说。
    闭关了,你才能荣光。
    自从80年代引入(盗版)了日本动漫之后,动漫这一领域被碾压。
    讨论国产动画的基本都是外行。
    从日本的情况来看,漫画是根基,改成动画的都是认为有更高商业价值的。
    因为漫画是根基,画功,脚本质量,分镜质量,作业流程,产业成熟度,等等一系列的环节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有了这些基础,再泛生动画产业,动画在漫画的成功之上,再添一块砖瓦。
    今天,你说中国动画还能再现xx时光,你是跳过了非常多的环节直接讨论成功。
    有意义么?
    还有,动漫的特点优势在哪里?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我们只能单车行道。
    行空是要被交警给罚单的。
  •   以前中国的动画片,那叫艺术品,极为优秀,但不能量产。
      国内动画片第一次学习欧美日本走产业链路线的,是蓝猫淘气三千问,而且就当时时点而言相当成功,但后续因政策、社会舆论等多方面原因沉寂了。第二次讲好故事及试图做产业链的应该是蓝猫虹兔,同样因为政策、社会舆论等多方面原因沉寂了。电视播放动画受到社会舆论极大压制越来越没市场。
      之后就是政策大变动,喜洋洋熊出没等出现,虽然喜洋洋熊出没确实是低幼番,但产业链建设相当成功,而且现在喜洋洋是国内唯一战斗番(迫真),熊出没电影成为了春节档标的物,低于一熊的妥妥烂片。
      现阶段就是国漫的网络播放和奥飞一直在做的巴啦啦了,但仍受到政策限制和社会舆论的压制(你这个动画片啊,角色染发害人不浅啊,是正经动画片么)
      国内动画的核心问题从来不是崛起,是怎么活下来。
     

  • 除了一波情怀收割还能留下什么?现在的小娃娃喜欢是奥特曼,不是孙悟空!!
    我们有什么办法,小时候我们看天书奇谭,惊为天人,再大一点看灌篮高手,热血沸腾。
    只能说时代的审美在变,外部文化思想的冲击和表现形式被引领,
    反思是我们的如何改变,就如同改革开放一样,在过程中不断前进吧。
  • 国产动画,任重而道远。
    现在动漫动画设计师,大都是师从西式艺术教育体系,无论风格、内容等都是明显的西式、日式,很难跳脱出来。
    加上近30年,日系欧美系动画占据了中国人的童年,伴随其成长,文化艺术上的潜意识一时半会是很改变的。
    所以时下的各种“洋式”作品盛行,倒不如说是为了迎合观众们的喜好。
    比如玄机动漫中的四部很热门的作品。
    《秦时明月系列》,画风是偏日式和现代CG风格的结合,内容是全中式,尤其是中国古文台词,很值得玩味。
    《斗罗大陆》,最热门,除了角色名是中式,开头有点中式内容,整个动漫基本上建立在西方神话世界上的,并融合了西式游戏CG设计风格。可以说,这个动漫从整体来讲是部彻头彻尾的“西式”动漫。
    《武庚纪记》,中国神话和西方神话、中式元素和西式元素的嫁接体。
    《吞噬星空》,这个我比较喜欢,但里面的很多设计元素也有明显西化,比如怪兽造型等,尤其是人物设计,怎么的都像是西方人。
    当然,借鉴学习是必须的,但借鉴到一个什么程度是个问题,出不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着实让人沮丧,早年前辈大师们建立起来的中国动画风格,怕是要淹没在尘土之中了。
  • 全部楼层
    被淹死的鱼
    你说的正好和现实相反,以前的国漫是艺术,有些甚至达到了“美学”的境界,这就不是日漫能达到的境界了。
    拿二次元圈的眼光来看待艺术,这就比较搞笑了。
    以前国内那个不叫动画片,叫艺术品,随便拉出一部都是神仙级作画和镜头运用,水墨画的小蝌蚪找妈妈把当时和现在(尤其是现在,秒9成9)的绝大多数日漫美漫秒的渣都不剩
    但日本动画作画回最巅峰的那时候,国内也确实受限于各种条件落后了,日漫那时候机械运作作画的经典镜头次次看次次震撼
  • 西风吹书读哪页 疯魔各种电子产品和爱打游戏的中年少女
    我小时候一看雪孩子就哭,止不住的那种,它教会了年纪小小的我什么是大爱无私,舍己为人。
    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小兔淘淘系列的动画画风美极了,小动物们的脸庞可爱而天真,而且不是日式和美式画风。
  • 草庐观风云
    国产动画,任重而道远。
    现在动漫动画设计师,大都是师从西式艺术教育体系,无论风格、内容等都是明显的西式、日式,很难跳脱出来。
    加上近30年,日系欧美系动画占据了中国人的童年,伴随其成长,文化艺术上的潜意识一时半会是很改变的。
    所以时下的各种“洋式”作品盛行,倒不如说是为了迎合观众们的喜好。
    比如玄机动漫中的四部很热门的作品。
    《秦时明月系列》,画风是偏日式和现代CG风格的结合,内容是全中式,尤其是中国古文台词,很值得玩味。
    《斗罗大陆》,最热门,除了角色名是中式,开头有点中式内容,整个动漫基本上建立在西方神话世界上的,并融合了西式游戏CG设计风格。可以说,这个动漫从整体来讲是部彻头彻尾的“西式”动漫。
    《武庚纪记》,中国神话和西方神话、中式元素和西式元素的嫁接体。
    《吞噬星空》,这个我比较喜欢,但里面的很多设计元素也有明显西化,比如怪兽造型等,尤其是人物设计,怎么的都像是西方人。
    当然,借鉴学习是必须的,但借鉴到一个什么程度是个问题,出不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着实让人沮丧,早年前辈大师们建立起来的中国动画风格,怕是要淹没在尘土之中了。
    还真是巧,这几部我都看过。上面几部,我认为画面最精致的是《武庚纪》,武庚纪的特效在斗罗之上,但第一季中武庚纪台词最拉胯,全是口水话,不够精炼,但中后期,武庚纪从内容到台词,还有里面每一个人的人物特色都比较出色,因为主角拉胯,给每一个角色都有足够的展示空间,从一个弱鸡慢慢成长,磕磕绊绊,故事线和人物特色都比较统一,让人信服天神掌控秩序10万年的强大,不是主角随便开挂的爽剧,可看性高,而特效的高速切换、画面明暗变化的层次感都加深了3D空间的真实感,画面特效最好。
    斗罗画面,太过绚丽、唯美,大招、空间背景色都高饱和度,减弱了层次感,尤以蓝、紫、粉、橙为基础色系,就像缤纷的蛋糕,缺少铁石一样的质感。
    吞噬星空,开始期待是一部科幻大剧,结果成了一个堆积参数的玄幻剧,提供的思想性明显不够,乃至最弱。画面特效中上,弱于武庚、斗罗,但音乐却成了亮点,里面的旋律尤其是打击节奏,配合单调的爽文剧情,倒是很统一。
    《灵笼》提供了精致的画面,电影级的打磨,每一帧几乎都无可挑剔,色系暗淡,符合末世氛围,人物表情丝滑,极易带动观众情绪,特效真实,画面层次感合理。灵笼的制作方野心过大,灵笼两季提供了一个高高的基调,嗓门太高,看出想以一个悲剧的剧情来引起人的共情,从而突出下一季从死地到重生的转化,这种过于暗淡的剧情抹杀了人一般理解的合理性,恶人作恶反而有了道理,恶人作恶是为了激发人的斗志,在末世,人类的良知为了生存被抹煞,人如果没了人性,那就与兽无异。而画面剧情,恶人仍是人的外形,好人却真的变成了兽,成了维护人类生存的希望之钥匙,讽刺中带着反转,欲罢不能又看着想吐,生理上的想吐。总之,一句话,隐约中,这种剧好似一个炫耀技术的匠人,匠气十足,深谙人的心理,懂得如何调动人的情绪,实际能够提供的思想性,远不如剧情包装那么强大。
    《雄兵连》第一季,《超神学院》系列重置版,可能是我首次看到国产3D动漫,带着印象分的好感,但更重要的是内容,夹杂着科幻、神话、哲学、东西文明观的比较,世界观最为宏大,最投我所爱,特别是看到现代人和神话人物的交织的剧情描述,比如地球神悟空的设定,还有埃及鳄神,总能带来不一样的观看体验,神话与科幻的交织,东方文明神系的烈阳天道和西方文明的天使又如何交织,人类遇到外星文明如何应对,都让我充满期待……剧情强大,画面唯美,动作捕捉的拟真技术,等等原因,我都会把此动漫封为第一。然而第二季中,制作组人员发生大变动,主要内容在填补上一季角色的坑,主线故事并没有展开,可看性不足,回归第一季主线故事才是正业。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64
最热 最早 最新

  • 已注销用户 守护世俗中华
    画江湖之不良人 呢?
  • 草庐观风云
    国产动画,任重而道远。
    现在动漫动画设计师,大都是师从西式艺术教育体系,无论风格、内容等都是明显的西式、日式,很难跳脱出来。
    加上近30年,日系欧美系动画占据了中国人的童年,伴随其成长,文化艺术上的潜意识一时半会是很改变的。
    所以时下的各种“洋式”作品盛行,倒不如说是为了迎合观众们的喜好。
    比如玄机动漫中的四部很热门的作品。
    《秦时明月系列》,画风是偏日式和现代CG风格的结合,内容是全中式,尤其是中国古文台词,很值得玩味。
    《斗罗大陆》,最热门,除了角色名是中式,开头有点中式内容,整个动漫基本上建立在西方神话世界上的,并融合了西式游戏CG设计风格。可以说,这个动漫从整体来讲是部彻头彻尾的“西式”动漫。
    《武庚纪记》,中国神话和西方神话、中式元素和西式元素的嫁接体。
    《吞噬星空》,这个我比较喜欢,但里面的很多设计元素也有明显西化,比如怪兽造型等,尤其是人物设计,怎么的都像是西方人。
    当然,借鉴学习是必须的,但借鉴到一个什么程度是个问题,出不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着实让人沮丧,早年前辈大师们建立起来的中国动画风格,怕是要淹没在尘土之中了。
    还真是巧,这几部我都看过。上面几部,我认为画面最精致的是《武庚纪》,武庚纪的特效在斗罗之上,但第一季中武庚纪台词最拉胯,全是口水话,不够精炼,但中后期,武庚纪从内容到台词,还有里面每一个人的人物特色都比较出色,因为主角拉胯,给每一个角色都有足够的展示空间,从一个弱鸡慢慢成长,磕磕绊绊,故事线和人物特色都比较统一,让人信服天神掌控秩序10万年的强大,不是主角随便开挂的爽剧,可看性高,而特效的高速切换、画面明暗变化的层次感都加深了3D空间的真实感,画面特效最好。
    斗罗画面,太过绚丽、唯美,大招、空间背景色都高饱和度,减弱了层次感,尤以蓝、紫、粉、橙为基础色系,就像缤纷的蛋糕,缺少铁石一样的质感。
    吞噬星空,开始期待是一部科幻大剧,结果成了一个堆积参数的玄幻剧,提供的思想性明显不够,乃至最弱。画面特效中上,弱于武庚、斗罗,但音乐却成了亮点,里面的旋律尤其是打击节奏,配合单调的爽文剧情,倒是很统一。
    《灵笼》提供了精致的画面,电影级的打磨,每一帧几乎都无可挑剔,色系暗淡,符合末世氛围,人物表情丝滑,极易带动观众情绪,特效真实,画面层次感合理。灵笼的制作方野心过大,灵笼两季提供了一个高高的基调,嗓门太高,看出想以一个悲剧的剧情来引起人的共情,从而突出下一季从死地到重生的转化,这种过于暗淡的剧情抹杀了人一般理解的合理性,恶人作恶反而有了道理,恶人作恶是为了激发人的斗志,在末世,人类的良知为了生存被抹煞,人如果没了人性,那就与兽无异。而画面剧情,恶人仍是人的外形,好人却真的变成了兽,成了维护人类生存的希望之钥匙,讽刺中带着反转,欲罢不能又看着想吐,生理上的想吐。总之,一句话,隐约中,这种剧好似一个炫耀技术的匠人,匠气十足,深谙人的心理,懂得如何调动人的情绪,实际能够提供的思想性,远不如剧情包装那么强大。
    《雄兵连》第一季,《超神学院》系列重置版,可能是我首次看到国产3D动漫,带着印象分的好感,但更重要的是内容,夹杂着科幻、神话、哲学、东西文明观的比较,世界观最为宏大,最投我所爱,特别是看到现代人和神话人物的交织的剧情描述,比如地球神悟空的设定,还有埃及鳄神,总能带来不一样的观看体验,神话与科幻的交织,东方文明神系的烈阳天道和西方文明的天使又如何交织,人类遇到外星文明如何应对,都让我充满期待……剧情强大,画面唯美,动作捕捉的拟真技术,等等原因,我都会把此动漫封为第一。然而第二季中,制作组人员发生大变动,主要内容在填补上一季角色的坑,主线故事并没有展开,可看性不足,回归第一季主线故事才是正业。
  • 重要的是“内容”。只能在一个框框里答题,完全是另类的“八股文”。
  • 全部楼层
    桥头孤客
    你果然在日本海里淹死了。
    不过,被含幅射的海水淹死是伟大的,你可以高喊:日本动漫万岁!二次元万岁!媚日不死,精神永存!
    日本创造并且发扬光大的板野马戏,国内喜羊羊也在用没想到吧?
    人家做得好就是做得好,当鸵鸟看不见只能被人家笑话。
    1994年人家手绘动画画出超时空要塞plus的时候,中国动画依然广受社会舆论困扰和无法找到发展方向,于是搞出了魔方大厦还被禁了
  • 耗子尾汁 拉黑所有只会无脑输出情绪的键政达人
    bugsbug
    不能,而且,从来也不存在荣光一说。
    闭关了,你才能荣光。
    自从80年代引入(盗版)了日本动漫之后,动漫这一领域被碾压。
    讨论国产动画的基本都是外行。
    从日本的情况来看,漫画是根基,改成动画的都是认为有更高商业价值的。
    因为漫画是根基,画功,脚本质量,分镜质量,作业流程,产业成熟度,等等一系列的环节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有了这些基础,再泛生动画产业,动画在漫画的成功之上,再添一块砖瓦。
    今天,你说中国动画还能再现xx时光,你是跳过了非常多的环节直接讨论成功。
    有意义么?
    还有,动漫的特点优势在哪里?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我们只能单车行道。
    行空是要被交警给罚单的。
    日本现在的动漫都陷入媚宅的怪圈了,宫崎骏都批判是物化女性。再者,我并不觉得国内没有想象空间,起点的网文并不比日本那些轻小说差
  • 闪灵天下
    除了一波情怀收割还能留下什么?现在的小娃娃喜欢是奥特曼,不是孙悟空!!
    我们有什么办法,小时候我们看天书奇谭,惊为天人,再大一点看灌篮高手,热血沸腾。
    只能说时代的审美在变,外部文化思想的冲击和表现形式被引领,
    反思是我们的如何改变,就如同改革开放一样,在过程中不断前进吧。
    我儿子有时候举着手说自己是迪迦,有时候跨着一条缎带说自己是哪吒,那着个棒子说自己是孙悟空。好像并没有什么影响。。。
  • 店里卖的玩具都是美国队长蜘蛛侠超人变形金刚柯南……你能买到孙悟空哪吒杨戬雷震子???
  • bugsbug
    不能,而且,从来也不存在荣光一说。
    闭关了,你才能荣光。
    自从80年代引入(盗版)了日本动漫之后,动漫这一领域被碾压。
    讨论国产动画的基本都是外行。
    从日本的情况来看,漫画是根基,改成动画的都是认为有更高商业价值的。
    因为漫画是根基,画功,脚本质量,分镜质量,作业流程,产业成熟度,等等一系列的环节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有了这些基础,再泛生动画产业,动画在漫画的成功之上,再添一块砖瓦。
    今天,你说中国动画还能再现xx时光,你是跳过了非常多的环节直接讨论成功。
    有意义么?
    还有,动漫的特点优势在哪里?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我们只能单车行道。
    行空是要被交警给罚单的。
    画功?光说日漫的人物造型,那叫画功?远不如五六十年代中国动漫,连迪斯尼都不如。你是学过美术的吗?別拿什么现代派、抽象派的胡画乱涂糊弄人。
  • 全部楼层
    bugsbug
    你把不把二次元当艺术,这个别论,中医还不认西医呢。
    不妨害中医得病了还要去看西医。
    不要扯这些什么开创,
    水墨动画日本现在有,那你现在还有拿得出手的吗?
    剪纸这种过气的形式也沾个光就多余了;讲多一句都是废的。
    但你知道日本动漫的表现形式和构建有多丰富吗?知道全是日本发明的吗?还讲剪纸?
    5,6十年代独一无二,是怎么独一无二的,你去搞清楚。那时是国家(zz)任务,拉了一群老艺术家搞的。
    想中兴一个产业,一个行业,是能靠搞任务,捉一批老艺术家出来搞个任务就能中兴的吗?
    你想想,再想想,不是得靠年轻人,靠这个产业泛生的人才壮大起来的吗?
    拿一个zz任务搞的几个光荣来说什么多光荣。
    不再是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了,吹是没用的,拿出实打实的成绩。
    想要吹曾经的光荣,教你一招,日本的画还是从中国唐宋学过去的。够沾光了吧
    在专业上,只有有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没有中医西医之分。不懂就别乱BB。
    水墨、剪纸和折纸漫画,这已经是表现形式上的创新了,请你列出日漫同级别创新吧。特么还过气呢,就算这代人骨头化灰,剪纸还会继续存在。你以为你是上帝?
    攻击不了作品,就通过攻击创作背景来否定作品,你还有脸来谈艺术?来,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还是一帮神棍让他在圣玛利亚修道院餐厅墙上画的,你说说这画有多光荣?
    前任种树,后人砍了树,还是前人种的书不够结实的锅?
    扯了一大串,企图攻击国漫,就是离题万里,不知所云。就被奢谈什么“艺术”了,真心不适合二次元。
    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 全部楼层
    bugsbug
    别搞笑了。u1s1,用现在的日本动漫对比5,6十年代的那三两部国产动画,是有点胜之不武。
    但是你既然说到美学境界,日漫数到你手软。
    不说一线流行。随便讲点偏门的,竹取,化物语,浪客行,生死斗。
    这还没说神坛上的宫崎老头的作品,以及把漫画摆进罗浮宫办画展的jojo。
    你以为你以为的二次元就是二次元。做人不要把外行当高知。
    你果然在日本海里淹死了。
    不过,被含幅射的海水淹死是伟大的,你可以高喊:日本动漫万岁!二次元万岁!媚日不死,精神永存!
  • 西风吹书读哪页 疯魔各种电子产品和爱打游戏的中年少女
    我小时候一看雪孩子就哭,止不住的那种,它教会了年纪小小的我什么是大爱无私,舍己为人。
    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小兔淘淘系列的动画画风美极了,小动物们的脸庞可爱而天真,而且不是日式和美式画风。
  • bugsbug 毛主席讲过,让人讲话天塌不下来
    全部楼层
    被淹死的鱼
    所以,和你们这种二次元圈说艺术,是说不到一处去的。
    在开创性来说,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折纸动画,在当时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作品上,国际上也有很高评价,《大闹天宫》先后获得卡罗维发利和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两项大奖、《铁扇公主》 80分钟的长度,是当时的世界之最长动漫,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了继《白雪公主》《小人国》 《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席位置。手冢治虫就从《铁扇公主》到《大闹天宫》,一再受到万氏兄弟等的民族风格探索的启迪。前些年万氏兄弟诞辰纪念之际,谷歌甚至在官网首页标识上挂出美猴王的头像。
    你扯的日漫,爽过后还剩下什么?
    你可别说卢浮宫了,卢浮宫是搞过一个主题,邀请漫画家以卢浮宫为题进行创作,包括欧洲、日本、香港和大陆的漫画家都有,跟日漫没有半毛钱关系。而去卢浮宫开什么画展,那就是个笑话。
    我是艺术的外行,但二次元同样不属于艺术。
    你把不把二次元当艺术,这个别论,中医还不认西医呢。
    不妨害中医得病了还要去看西医。
    不要扯这些什么开创,
    水墨动画日本现在有,那你现在还有拿得出手的吗?
    剪纸这种过气的形式也沾个光就多余了;讲多一句都是废的。
    但你知道日本动漫的表现形式和构建有多丰富吗?知道全是日本发明的吗?还讲剪纸?
    5,6十年代独一无二,是怎么独一无二的,你去搞清楚。那时是国家(zz)任务,拉了一群老艺术家搞的。
    想中兴一个产业,一个行业,是能靠搞任务,捉一批老艺术家出来搞个任务就能中兴的吗?
    你想想,再想想,不是得靠年轻人,靠这个产业泛生的人才壮大起来的吗?
    拿一个zz任务搞的几个光荣来说什么多光荣。
    不再是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了,吹是没用的,拿出实打实的成绩。
    想要吹曾经的光荣,教你一招,日本的画还是从中国唐宋学过去的。够沾光了吧
  • 全部楼层
    bugsbug
    别搞笑了。u1s1,用现在的日本动漫对比5,6十年代的那三两部国产动画,是有点胜之不武。
    但是你既然说到美学境界,日漫数到你手软。
    不说一线流行。随便讲点偏门的,竹取,化物语,浪客行,生死斗。
    这还没说神坛上的宫崎老头的作品,以及把漫画摆进罗浮宫办画展的jojo。
    你以为你以为的二次元就是二次元。做人不要把外行当高知。
    所以,和你们这种二次元圈说艺术,是说不到一处去的。
    在开创性来说,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折纸动画,在当时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作品上,国际上也有很高评价,《大闹天宫》先后获得卡罗维发利和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两项大奖、《铁扇公主》 80分钟的长度,是当时的世界之最长动漫,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了继《白雪公主》《小人国》 《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席位置。手冢治虫就从《铁扇公主》到《大闹天宫》,一再受到万氏兄弟等的民族风格探索的启迪。前些年万氏兄弟诞辰纪念之际,谷歌甚至在官网首页标识上挂出美猴王的头像。
    你扯的日漫,爽过后还剩下什么?
    你可别说卢浮宫了,卢浮宫是搞过一个主题,邀请漫画家以卢浮宫为题进行创作,包括欧洲、日本、香港和大陆的漫画家都有,跟日漫没有半毛钱关系。而去卢浮宫开什么画展,那就是个笑话。
    我是艺术的外行,但二次元同样不属于艺术。
  • 漫天风沙 世界就是中国
    为了理想和社会价值而拍动画片的日子已经不再有了。
  • 草庐观风云
    国产动画,任重而道远。
    现在动漫动画设计师,大都是师从西式艺术教育体系,无论风格、内容等都是明显的西式、日式,很难跳脱出来。
    加上近30年,日系欧美系动画占据了中国人的童年,伴随其成长,文化艺术上的潜意识一时半会是很改变的。
    所以时下的各种“洋式”作品盛行,倒不如说是为了迎合观众们的喜好。
    比如玄机动漫中的四部很热门的作品。
    《秦时明月系列》,画风是偏日式和现代CG风格的结合,内容是全中式,尤其是中国古文台词,很值得玩味。
    《斗罗大陆》,最热门,除了角色名是中式,开头有点中式内容,整个动漫基本上建立在西方神话世界上的,并融合了西式游戏CG设计风格。可以说,这个动漫从整体来讲是部彻头彻尾的“西式”动漫。
    《武庚纪记》,中国神话和西方神话、中式元素和西式元素的嫁接体。
    《吞噬星空》,这个我比较喜欢,但里面的很多设计元素也有明显西化,比如怪兽造型等,尤其是人物设计,怎么的都像是西方人。
    当然,借鉴学习是必须的,但借鉴到一个什么程度是个问题,出不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着实让人沮丧,早年前辈大师们建立起来的中国动画风格,怕是要淹没在尘土之中了。
    为何不说说灵笼,雾山五行,一人之下。
  • bugsbug 毛主席讲过,让人讲话天塌不下来
    全部楼层
    被淹死的鱼
    你说的正好和现实相反,以前的国漫是艺术,有些甚至达到了“美学”的境界,这就不是日漫能达到的境界了。
    拿二次元圈的眼光来看待艺术,这就比较搞笑了。
    别搞笑了。u1s1,用现在的日本动漫对比5,6十年代的那三两部国产动画,是有点胜之不武。
    但是你既然说到美学境界,日漫数到你手软。
    不说一线流行。随便讲点偏门的,竹取,化物语,浪客行,生死斗。
    这还没说神坛上的宫崎老头的作品,以及把漫画摆进罗浮宫办画展的jojo。
    你以为你以为的二次元就是二次元。做人不要把外行当高知。
  • 闪灵天下
    补充一句,像当年的海尔兄弟,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蓝皮鼠大脸猫,其实都是成功的,只是都基于低幼年龄段的,最近辅导娃娃写作业,有一篇关于《没头脑与不高兴》的阅读理解,娃娃一脸懵,想想80后有谁没有看过这部动画片的!!
    想到我们的文宣机构是不是没有做了这些文化传承的事呢?
    那啥,没头脑和不高兴是现在的小学推荐读物,一看你平时就不关心小孩学习
  • 日本动漫在人物绘画上有一些成功的手法和规范,需要借鉴一下。
    中国从业者常常抓不住中国文化的神韵。例如金茂大厦,上海大剧院都是外国建筑师设计。反而是西方人在建筑中抓住了中国文化的神韵。这是要反思的。
  • 全部楼层
    被淹死的鱼
    你说的正好和现实相反,以前的国漫是艺术,有些甚至达到了“美学”的境界,这就不是日漫能达到的境界了。
    拿二次元圈的眼光来看待艺术,这就比较搞笑了。
    以前国内那个不叫动画片,叫艺术品,随便拉出一部都是神仙级作画和镜头运用,水墨画的小蝌蚪找妈妈把当时和现在(尤其是现在,秒9成9)的绝大多数日漫美漫秒的渣都不剩
    但日本动画作画回最巅峰的那时候,国内也确实受限于各种条件落后了,日漫那时候机械运作作画的经典镜头次次看次次震撼
  • 柳州海盗旗 天生玄鸟降而生商
    闪灵天下
    除了一波情怀收割还能留下什么?现在的小娃娃喜欢是奥特曼,不是孙悟空!!
    我们有什么办法,小时候我们看天书奇谭,惊为天人,再大一点看灌篮高手,热血沸腾。
    只能说时代的审美在变,外部文化思想的冲击和表现形式被引领,
    反思是我们的如何改变,就如同改革开放一样,在过程中不断前进吧。
    因为你现在拿不出好的孙悟空作品。这不是情怀问题,是人员素质问题。现在的动画从业人员素质不能和以前比,以前都是大师级的人物。
    以前的很多动画都是新创作的,并不是吃老本,而现在创作不出什么好作品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