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灵活的民间外交,智库不失为一种好方式

【本文由“改个名字好难”推荐,来自《尼尔·布什、王辉耀:46年前我在中国骑自行车时,就看到了中国人眼中的志向》评论区,标题为改个名字好难添加】

  • 天天向下
  • 全球化智库不知道是什么来头,反正它鼓吹中国应该接受难民的观点,就觉得它不是一个为中国人谋利益的平台。

首先,关于CCG背景的质疑。

百度能查到的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身份是国务院参事、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兼建言献策委员会主任,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原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

所以,CCG可能是一家有些官方色彩,致力于全球化、全球治理、国际关系、人才国际化和企业国际化等领域的研究的NGO智库。CCG作为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单位,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全国人才理论研究基地,人社部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所在地,财政部“美国研究智库联盟”创始理事单位,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质,并被联合国授予“特别咨商地位”。

今年8月,主席回信CCG“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的28个国家的36位项目外籍青年代表,对他们积极到中国各地走访、深化对华了解表示赞赏,鼓励他们加强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所以CCG在很多问题上,既要与中央立场保持一致性,又要展示一定民间外交的灵活性。

对于一些所谓“王辉耀鼓吹中国应该接受难民”的观点,在可查的公开资料中,从来没看到他提倡中国应该大量引进难民。他强调的是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以及体现和展示中国的大国形象,这与外交部一贯的立场是一致的。就在最近,外交部就阿富汗问题表态时,同样表示会对阿富汗各方融入国际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帮助”,所谓“力所能及”,那一定是以我为主,按我所需,但又保持大国的风度和灵活余地。难道会有人会据此认为,中国已经无条件支持没有与“东突”划清界限的塔利班了吗?那真是有点“一见到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了。

至于一些网络上,特别是在观网还相当有市场的极端民族主义倾向,我始终怀疑这些人到底是无知,还是有别的动机和立场,因为这并不是新鲜的伎俩,早在100年前他们就是这么干的,引用一段列宁的话,看看是不是仍然适用于今天:精致的民族主义就是这样一种思想,它在最漂亮和最动听的借口下,例如在保护“民族文化”利益、保护“民族自治或独立”等等利益的借口下鼓吹分化瓦解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来说,要求民族平等实际上往往就等于鼓吹民族特殊性和沙文主义,而且这种要求又经常是同鼓吹民族分裂和疏远同时并进的。

200年来,这个世界的根本没有改变,变的只是中国,中华民族站起来,靠的是走群众路线,靠的是始终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站到一起,今天,中国要崛起,仍然离不开群众路线,特别不仅是国内的群众路线,还有全球的群众路线。天安门城楼上挂着两句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在世界上我们要团结谁?团结拜登和特朗普吗?那当然也要团结,但主要是以斗争求团结,我们真正要团结的,还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中国外交部长每年首访必然去非洲国家,就体现了这样的外交战略。

我不知道这些所谓“皇汉”们,对今天中国的外交怎么看,但这不是最重要,极端的声音总是有强烈的动力发声,更重要的是,一直以来,真实的民意往往是“沉默的大多数”,更多不带如此强烈立场的普通人,他们对这些极端观点怎么看,是否会被裹挟或驱赶。

当然,我个人还是愿意相信观察者网的评论区不是一个那么极端的地方,能容得下CCG这样与官方比较接近的智库,但愿事实不要打我的脸。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