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对中医的误解根源在于对科学/技术的误解

近来风闻上时不时冒出一个帖子,引发大量关于中医的争论,我感觉这种争论很多时候是无意义的,因为争论双方连一些基本的概念都没搞清楚。

双方辩论的焦点往往集中在“中医是否科学”,将有效性与科学性混同起来,似乎科学的就一定有效,不科学的就一定无效。例如,中医黑说因为中医不符合科学,所以中医治疗疾病没有效果,中医粉说中医本身就是科学、中医治疗有效果。这样的辩论预设了一个前提,那就是“科学”可以作为衡量有效性的至高准绳,这其实是不合适的。科学是否正确需要实验验证,科学又是在不断否定中发展,有的学科每过几年或者十几年就有一些颠覆性的理论出现,把以前的理论否定了,因此“科学的就是正确的”是一种常见的思维误区。

辩论中普遍存在一种对“科学”的迷信,而辩论双方都陷入了这种迷信中,总是拉着科学来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这就要回到科学的基本概念,看一看医学与科学的关系。

为了说明这一关系,需要先辨析“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我们平常说的科学,都是指近代以来的自然科学。今天“科学技术”和“科技”已经成为常用词,这就导致很多人习惯性地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自然而然地在辩论中陷入误区。科学的最主要目的是发展新理论来解释自然现象,技术的最主要目的是提供实现某种现象的方法,而未必需要对该现象作出正确、完备的解释。科学可以分为基础科学、应用科学、技术科学。其中,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的联系较为紧密,但仍然不相同。网民中能正确区分“科学”和“技术”的,估计不超过50%。说句题外话,能正确区分“航空”与“航天”的网民,估计也不超过50%。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火箭设计师不应该叫做“航天科学家”,而应该叫做“航天工程师”。显然,飞行器设计是一门技术,而不是严格的科学。设计火箭用到的空气动力学、燃烧学、结构力学、振动力学才是科学。

500

“火箭科学家”是不存在的,应该称为“火箭工程师”

今天的多数技术门类,是在科学的指导下实现目标的。火箭、飞机、轮船的研发制造都需要应用科学知识,但是请注意,科学知识并不导致唯一最优的技术方案。同样是战斗机,歼20和F22就不一样,“Checkmate”与F35也不一样,不同国家的作战需求、航空工业技术体系的“风格”、甚至是设计师的个人偏好都将导致最终产品的差异。如果实现某种技术目标只能根据“科学”选择唯一有效或所谓“最优”技术方案,那全世界飞机、坦克、火箭都将一模一样,现实显然并非如此。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技术与科学的交集并不大。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很多技术创新并不是在科学的严格指导下实现的,很多机械在设计时并未直接使用牛顿力学。珍妮纺织机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及改进,更多是来源于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细致观察,而不是在牛顿力学指导下的产物。直至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才开始紧密结合。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电磁学的建立最终导致电气时代的到来。因此,技术体系可以在不利用科学的情况下实现技术目标,尽管这样的技术体系往往发展很缓慢,也受到很多局限。在谈论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的古代技术体系时,尤其应注意到这一点。

参考:江晓原对话刘兵: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不将技术看作科学的附庸https://www.guancha.cn/jiangxiaoyuan/2021_09_07_606075.shtml

下面我们来看医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我们所说的医学一般指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学科。请注意,临床医学是以“治疗”为根本导向的,这就决定了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健康,而非解释生命现象的各种机理,那是生命科学的范畴。今天的临床医学生需要学习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等应用科学课程,这些学科利用了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等基础科学知识。但是,临床医生并不是生命科学家医生在工作时只利用了一部分现代科学知识,但是更多是利用其经验和技能体系来进行诊断和治疗。举几个例子,飞行员未必是空气动力学家,操作核反应堆的工程师未必是核物理专家。另一方面,空气动力学家、核物理学家也未必能去开飞机或者操作反应堆。西药中很多药物的作用机理其实也并不明确,但是这不妨碍医生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以上的讨论都是为了说明,医生更类似于工程师,而不是科学家。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医学不等于生命科学,医学是一种工程学,包含部分技术科学内容。既然是工程学,那就有技术体系的说法。中医是中国古代的技术体系,西医是现代技术体系。一般来说,现代技术体系能够做到很多古代不敢想象的事情,也就是说现代技术体系的上限很高。但是,古代技术体系的上限,是否如中医黑所说,是毫无效果、跳大神、纯安慰剂级别的呢?

我们可以类比一下。古代没有流体力学,但是古代也能造出海船,郑和还乘船到非洲了。古代造不出飞机、核动力航母那是肯定的,但是古代能否造船与是否建立了现代流体力学是没有关系的。类似地,古代没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有限元理论,但是古代同样造出多层楼房还有桥梁。因此,“古代没有微生物学/生物化学/XXX学,所以中医无效”这一类中医黑的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中医黑的思维陷入了极端化误区,就是认为实现一种技术目标就只能用唯一一种现代的、“科学”的技术手段,除此之外的技术手段都是无效的。在他们看来,古代的船全是一出长江口就沉船,古代的楼房都是不超过5年就塌了。显然,这是对古代技术体系的不合理认识。

500

古代没有建立流体力学,所以古代造的船都是出长江口就沉?

我的观点是,中医作为一种古代技术体系,有其局限性,但是并不应全盘否定。中医黑和中医脑残粉都不可取。

古代技术体系的局限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中医治疗效果受医生技能水平和经验体系影响极大。平庸医生治疗的有效率不太高,容易有副作用。而西医是按病种来治疗,有一套标准化的诊断和质量操作,水平一般的医生也不至于差太远,这体现了工业化和标准化的优势。

2.中医技能传承效率较低。中医典籍体系繁杂,需要阅读大量典籍和医案,并进行多年实践才能成为合格的中医,而且这也看个人天赋。古代中医传承往往从幼年就开始学习。而西医培养体系可以将资质一般的高中毕业生,在10年以内培养成临床医生。

3.中医建立的理论模型不够精准,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内容。

4.中医在外科手术与急救上不如现代西医。

现代技术体系也有局限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工业化流水线操作,忽视患者个体特质。无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体质性格如何,对一种病都用一套方案来诊疗,虽然治疗效果下限有保证,但是总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2.还原论而非系统论,“精准医学”难以精确到分子层面。今天的生命科学,其实远没有其他各门科学发展完备,对复杂系统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如果对现代科学有基本的了解,就会认识到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得到一个简单的解析解。求解一个三体问题已经如此困难,今天整个地球的超算资源加起来也不足以精准模拟几万个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别说精准模拟出一个人脑或者几十亿细胞的相互作用。今天谈论“精准医学”为时尚早,基因诊疗、分子调控有待发展,彻底的还原论目前行不通。

3.医疗成本高,医疗资源紧张。例如,很多老年人有医保,有点不舒服就往医院跑,医生也不敢怠慢,开一堆检查,一看没问题,拿一盒药回家了。甚至有的老人因为太孤独,主要是去找医生聊天的。这样,医保投入再多钱、建再多三甲医院、买再多高级设备也不够。

4.忽视人的健康状况与人所处社会环境的关系,对亚健康等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难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国家要大力发展中医,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当前的医疗体系成本居高不下,医疗资源供给难以扩大,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又越来越高。用中医补充基层医疗体系,是一种比较好的低成本解决方案。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