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做学问我不行,抱大腿我最积极!【大师计划·傅正02】

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傅正。上一讲我们谈到了胡适的学术背景其实是程朱理学,这跟当时北京大学的风气是非常不相容的。但他居然凭借很有水分的洋头衔和假冒的家学传承,混迹于北京学术圈。你说胡适心里虚不虚?我相信他心里挺虚的。总不能一辈子蹭章太炎吧?

胡适也需要拿别的大学者跟章太炎对冲,以体现自己的独立性,比如他一度很肉麻地吹捧过王国维。但王国维这种清朝遗老怎么可能会搭理整天吹嘘新文化的胡适呢?王国维不搭理胡适,不代表他的主子不搭理胡适。

溥仪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里讲过一件趣事。宫里头安了电话,溥仪童心未泯,喜欢给陌生人打骚扰电话。胡适这人挺有名,还能写出“皮克匿克到江边”之类非常搞怪的诗句,于是溥仪就给胡适打了个电话。

溥仪问:你是胡博士吗?好极了,你猜我是谁?

胡适说:你是谁啊?我怎么听不出来?

“哈哈,甭猜啦,我是宣统。”

“宣统?是皇上?”

“对啦,我是皇上。我还不知道你是什么样儿,你有空到宫里来,叫我瞅瞅吧。”

胡适这个新文化运动的骨干、自由民主的化身、新思想的圣人,接到溥仪的电话以后,居然受宠若惊,真进宫面圣来了。我给大家读一下溥仪原文,溥仪说:“为了听听他对我的恭维,故意表示我是不在乎什么优待不优待的(指北洋政府对清朝皇室的优待条例),我很愿意多念点书,像报章上常说的那样,做个‘有为的青年’。他果然不禁大为称赞,说:‘皇上真是开明,皇上用功读书,前途有望,前途有望!’”溥仪讲到这里还加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评论,“我不知道他说的前途指的是什么。”

一个自诩为新文化领袖的人,居然跑到皇宫里头跟废帝溥仪说“皇上真开明,前途有望,前途有望”,这也太毁三观了!但反过来想想,这恰恰是胡适会做人的地方。只要你的身份够格,不管你是哪个阵营的,我胡适都能跟你商业互吹。

明白了这点,我们可以进入这一讲的主题:胡适是怎么成为学术明星的?或者说胡适是怎么从一个演员变成一个名演员的?

尽管胡适晚年曾诋毁五四运动,但可以肯定,他本人其实是五四运动的一大得利者。大家回顾一下我以前讲过研究系与五四运动的关系,肯定已经猜到,胡适抱的第二条大腿就是研究系政客。

1918年11月,胡适经由徐振飞的介绍结识了梁启超。注意这个时间点,我上次说过,这正好是研究系开始转向威尔逊主义的时候,也是蔡元培跟研究系、旧交通系合作,开始鼓吹威尔逊主义的时候。很快发生的一件事情进一步强化了胡适跟研究系的关系,就是杜威来华。

我们看电视剧,好像杜威来华是胡适个人的功劳,其实不是。当时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不止胡适一个人,还有陶行知、郭秉文、蒋梦麟这些人,他们都是杜威的学生。可以说,杜威来华是这些人促成的结果,尤其是陶孟和与郭秉文,是这两个人去东京邀请的杜威。

按照计划,杜威要在中国呆上一年,结果他刚到中国,就爆发了五四运动。没几天,5月8号,蔡元培脚底抹油溜掉了,紧接着,教育总长傅增湘也溜号了。全北大找不到蔡校长,急得要命。杜威来华,他蔡校长是签了合同的,工作都没交接,人就玩消失,这个合同怎么落实,杜威来华工资怎么落实。

后来好不容易在大汉奸汤尔和家里找到了蔡元培,大家劝蔡元培回北大主持大局,蔡打死不肯。一度弄得胡适很上火,他在信里质问蔡元培,其中就说起当初你签合同聘请杜威来讲学,怎么现在突然撒手不管了?

你知道蔡元培怎么回答的?他托蒋梦麟带话给胡适,说合同是北大校长蔡元培签的,不是我蔡元培个人签的,这是北大的事,不是我的事,就算哪天北大解散了,还有政府管呢!

我其实挺佩服今天人的,居然能把蔡元培在五四运动中这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洗得很高尚,说他脚底抹油是为了营救被捕学生,哪有这么营救学生的?况且北洋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是6月3号那天,而他蔡元培5月8号就玩消失了!

总之,杜威刚到中国,工资就没着落了。怎么办?这个时候,研究系出手了。林长民发动研究系成立了一个叫作“新学会”的组织,负责给杜威筹款。当然不只研究系,还有别的组织,从中指挥协调的人是范源濂,这人当过教育总长、中华书局总编辑。

我们今天很难理解当时中国人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也就没有办法想象当时人对于杜威那前呼后拥的样子。这是美国配合威尔逊主义的一次非常好的文化输出,也是胡适本人最好的广告。

尽管我一直调侃杜威,但是严肃地说,杜威是一个进步思想家,不仅在美国推动平民教育和社会改革,也在巴黎和会的问题上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国。他的思想影响了包括李德胜大大在内的一大批杰出的中国人,《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有一些杜威哲学的影子的。

五四运动让研究系看到了学生运动的能量,毕竟运动搞成了呀。1920年1月12日,其骨干张君劢在写给黄溯初的一封信里,就专门提及他跟梁启超商量回国以后怎么动员青年学生。按照张君劢的建议,与其自己办个大学,花钱花功夫,倒不如我们分别进入各个大学当教授,未来方便动员学生。

于是我们看到,梁启超很快成为了清华国学院的导师。胡适就成为了研究系文化战略重点扶持的对象。毫无疑问地说,胡适能成为一代名流,跟梁启超他们的炒作是分不开的。但问题是,梁启超的立场跟胡适是不一样的。梁启超强调中华文化有自己独特的优越性,胡适却鼓吹全盘西化,鼓吹全盘否定中国文化。

为了普及自己的文化主张。研究系决定趁杜威的热潮还没过去,在1920年10月份把英国哲学家罗素请到中国来讲学。那个时候罗素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批判非常激烈,他公开宣称中国千万不要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机械文明那一套,要学会发扬东方人固有的友爱互助精神,要尽竭力避免全盘西化。

有些吹捧中国的话肉麻到让我们中国人自己都觉得不适应,比方说罗素这样为军阀混战时期的中国辩护:

“如果游历中国,打仗的地方只有十分之一,而且没有欧洲那样残忍,士兵们只为钱卖命,丝毫没兴趣弄明白打仗的原因。所以我认为:中国的老百姓从整体来看比欧洲人更幸福。”

罗素又说了,“在租界里感觉安全、宽敞、卫生;而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别有风情,拥挤不堪,疾病丛生。……但在对造成贫困与疾病的原因作了必要的推断之后,我倾向于认为:中国人的生活给中国人的幸福要比英国人的生活带给英国人的幸福多得多。”

在中国,“每个人,都有面子,即使最卑贱的乞丐。如果你不想违反中国人的伦理准则,那就连乞丐也不能侮辱。”罗素这些观点跟梁启超他们是很合拍的。

这个时候胡适就不干了,他是主张全盘西化的呀。于是他给陈独秀写了一封信大骂梁启超等人。信里这样说:“你难道不知我们在北京时时刻刻在敌人包围之中?”“你难道不知……他们拉出他们的领袖(就是梁启超)来“讲学”——讲中国哲学史——是专对我们的?”“你难道不知他们现在已收回从前主张的白话诗文?”“你难道不知延聘罗素、倭铿等人的历史?”

这些话有点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梁启超他们压根没有针对胡适的意思。从这些话你也可以看出,胡适这人的思维方式就是二元对立的,所以千万不要相信什么“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提醒大家一句,这些分歧都是1920年代科学与人生观之争的基本背景。

胡适不只给陈独秀写信吐槽发牢骚,他还要求赵元任不要去给罗素当翻译,不要成为研究系的政治工具。

总之,胡适要求陈独秀、赵元任拒绝罗素,然后他自己屁颠屁颠跑过去巴结罗素了。我给大家读一下罗素是怎么评价胡适的:“从见识上来说,中国的文人历来有较大的影响力,有为的改革家若能激扬文字就可以得到多数‘少年中国’的拥戴。中国现在确有如此才能的人,举一个我认识的人作例子:胡适博士。他学问精深,长于文学艺术,性格活跃,积极致力于改革。他所写的白话文激励了不少进步的中国人。(关键是最后一句)他主张吸取西学之所长又不沦为西方文化的奴隶。(这是胡适的主张吗)”

我就很好奇,要是罗素知道胡适恰恰是主张全盘西化的,要是他知道胡适不只背后写诗挖苦他,还号召陈独秀、赵元任等人抵制他,会怎么想?!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名表演艺术家,胡适是怎么发挥自己特长的。

类似的事情还出现在研究系1924年邀请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胡适又去跟陈独秀吐槽,你看这绝对是针对我们的。陈独秀说好,我们集体抵制泰戈尔。然而胡适又屁颠屁颠跑过去见泰戈尔了,还留下一张珍贵的合影。

总而言之,胡适对研究系大概是这样一种态度:一方面私下吐槽,另一方面又去抱大腿。有些人看到胡适在日记里骂研究系,就傻乎乎地得出结论说胡适当时跟研究系决裂了。私下吐槽的话怎么能当真?

事实上,当时的胡适甚至像研究系的小跟班。比如胡适在1922年4月27日的日记里就抱怨:“研究系近年作的事,着着失败,故要拉我们加入。结果有两条可能:或是我们被拖下水而于事无济,或是我们能使国事起一个变化。若做到第二条,非我们用全副精力去干不可。宗孟终日除了写对联条屏之外,别无一事;而我们已忙的连剪发洗浴都没工夫”。

这番话讲得有点大言不惭,靠他几个写写文章,中国就能起一个变化了吗?不过我们从中就可以看出胡适跟研究系是什么样的关系了:我们忙死忙活,你老人家二郎腿一翘,啥事没有,这不就下属偷偷埋怨上司的话吗?

再举个例子,1922年5月14日,蔡元培、胡适等15名教授在《努力周报》上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鼓吹好政府主义。这次破天荒地没有跟研究系商量,弄得梁启超、林长民、蒋百里等人大为不满,说这是“有意排挤他们研究系的人”。比如梁启超就宣称,“我一个人也可以发表宣言!”林长民的话就比较有意思了,他挖苦说“适之我们不怪他,他是个处女,不愿意同我们做过妓女的人往来。”其实这话只讲对一半,他林长民是妓女不假,但胡适也绝对不是什么处女。

这些事例清晰地反映了什么是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胡适可以私下极度不满北京大学的章太炎门生批判程朱理学,但一定会公开跟他们一起骂。胡适可以极度不满研究系讲中国文化好,但一定会顺从研究系。这可能才是“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真谛吧。

做个简短的总结,五四运动既然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介入了政治,又让政治介入了校园。胡适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积攒了大量人脉,研究系就是重要的一支。直到1927年4月底,顾颉刚写信给胡适劝告他,赶紧跟梁启超、丁文江等研究系一班人“断绝了吧”。

1927年4月底都到了什么时候了?北伐军都打过长江了呀。胡适那个时候还没放弃研究系的大腿。不过胡适同时已经通过蔡元培、吴稚晖傍上了如日中天的国民党反动派。胡适是怎么傍国民党反动派的?又是怎么傍外国人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