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蓝领”?你的孩子还有出路吗?

这些日子大家刷新闻,应该没少看到关于教育“双减”政策的各种解读吧?具体都是些什么,大家应该都了解得差不多了,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500

减负这事儿,少说都喊了有 10多年了,但效果怎么样,大家心里其实都跟明镜似的,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甚至这些年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反倒还越来越重了。

眼看着教育越来越成了新时代,压在广大人民群众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国家终于决定下猛药了,这回倒是真减了,而且还减得十分彻底。

500

但从网上的言论来看,大家似乎并不买账,而且对于此次双减的相关政策疑虑重重。

500

这次双减受直接影响和冲击最大的,可能就是众多教培机构和成百上千万从业人员了。很多培训班的老师都大倒苦水,本来帮学生提高成绩还挺有成就感的,一转脸,自己成了扫黄打非对象了,读了那么多年书,没想到啊。

500

不过家长们对于教培机构的凉凉和机构老师们的失业,并不关心,他们真正在意的,是这次的双减对自家孩子的影响。

作为家长,你说的拿掉这个大山,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减轻压力的感觉,连错觉都没有,只会压力更大,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经济上。

看着孩子放学回家后没作业、不考试,孩子学习情况掌握不了,一想到中高考就跟拆盲盒似的,心里莫名更加焦虑了。

而对于取消课外辅导机构,网上几乎一边倒的支持言论,他们从方方面面论述辅导机构存在的无意义。

500

有人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入手,认为大家都补课等于人人都不补,钱都送给了机构,但是并没有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有人站在学生的角度着想,认为当所有人都练葵花宝典的时候,世界上也就没有东方不败了,只有一群被宫掉童年的牺牲者。

还有人现身说法,说自己从小没上过任何辅导班,照样考进985,而比自己小10岁的弟弟,各种辅导班一个不落,最后勉强才考进一所一本院校。

500

俗话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切身相关的大多数家长们可不这么想,在他们看来课外辅导机构就是一根救命稻草。


双减之下,即使教培机构随时都有可能垮掉、跑路,但依然挡不住家长们继续充值的热情。

某位家长给孩子报了一家全国连锁的学科辅导机构的课程,在双减政策出台后,教务给她发来消息,称x月x日起不再对老用户开放境外外教课程续费,在两天内续费的有很多优惠,还能享受纯北美外教老师。这位家长觉得不靠谱,便没有再充值。事后,却听内部人员说,当晚家长充值数额超过了1亿元。

500

虽然家长们充值的热情让人感动,但这次她们的幻想可能要落空了,国家显然已经下定决心,要严厉整治课外培训机构了。

如果说之前靠课外辅导这根稻草,还能保留一丝幻想的话,现在他们连这个希望都没有了,而这也是他们焦虑的最大来源。

现在不让补课了,大家都坦诚相见了。然而看似公平的中高考选拔制度,不同阶层对孩子的经济投入是不同的,学区房、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精英阶层大多会完成代际复制。

此外当大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时,原来没有条件补课的农村学子们,有天赋还努力的可能就会超越靠砸钱补课的城市“平庸”学子。

500

而所谓的中产阶级,他们的眼界、地位、岗位,没有一个是可以直接继承的,与其说是对孩子学业的焦虑,不如说是对阶层滑落的恐惧,以往的经验很明确地告诉中产家长,孩子未来过得体面至少得上大学。单一的评价系统,让孩子只能在读书这条路上冲。

500

作为减负的直接“受益者”,学生们却一点也没有轻松的感觉。

比如规定中学不早于8点上课,于是许多原来7点半上课的学校,纷纷从午休时间补回这半小时,早上多睡半小时,午睡缩短半小时,一来一回等于没变。

500

不仅如此放学时间也大大延后了,原来3、4点就能放学,现在原则上不得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怎么也得到6点左右了。


至于让学生们头疼的作业,怎么能说不写就不写呢?学校专门安排了写作业时间。

还有课外辅导班,看似没了,还有一对一,虽然数学语文减负了,体育成绩都算分了,还是得奔波在各种素质兴趣班之间,甚至还会偷摸上学科补习班。

对于学生们来说,减负减了个寂寞,你们大人瞎折腾也就算了,为啥还要拿我们当小白鼠试验?

500

减负把老师们也减得痛苦不堪,肉眼可见的是,工作时间更长了。

有双职工的老师表示,课后服务,说是双选,其实老师人人都得参加,能得多少钱还未知,因为还要算上巡查、校医、后勤、中层、上层都要分一杯羹。

最难的是有孩子还自己带的,孩子得跟着自己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早早送到幼儿园后,只能让他自己在门口待着,因为家长还要赶到学校上课。

到了晚上,因为课后服务一般到晚上6、7点,根本没时间接孩子,晚上只能让他一个人,坐在幼儿园门卫处等着,等自己下班再赶过去一块回家。

500

另外,不让布置课外作业,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将来这个坑只能自己填,所以还是得想办法给留点作业。

不让教考纲外的,也不能随便考试,就意味着不能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然后根据成绩制定提升策略,学生成绩将来一旦出现集体大幅下滑怎么办?最主要的是,中考成绩一旦拉跨,自己怎么和学生家长交待?

最后影响的还有很多普通人,本来这事跟他们没啥关系,但有些中小学生从8点上课改成了8点半,早上上班更堵了。甚至让人感觉教育压力更大了,从而开始恐生恐育。

500

500

其实任何新生事物或新的政策出来都会有一个发展过程。

想想当初的移动支付,从2011年国家开始发放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到如今大街小巷所有商店全面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然而它真正普及,也仅仅是这2、3年里的事。

500

移动支付刚出来时,除了一小部分人主动尝鲜外,大多数人还是抱着观望的态度,甚至对它存在着很大的偏见。


再加上当时网络上和朋友圈里铺天盖地的网络诈骗新闻,很多人都有疑虑:钱存在支付宝或微信里安全吗?如果手机丢了,钱会不会轻易就让人划走?万一支付宝或微信倒闭或跑路了怎么办?...

后来随着移动支付的推广和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人们才突然发现真香。

以前买卖东西怕遇到假币和找零的问题,现在不用担心了;

以前出门购物,忘了带钱,还得问身边的朋友借,或只能回去拿,现在只要手机在手就可以搞定。

500

移动支付的普及和便利,已经很难让我们想起当初那些现在看起来十分可笑的担忧。

同理,双减也一样,过个几年大家再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当时的不理解和抱怨,或许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500

回到双减的问题上来。其实说白了,家长们挤破头想要孩子上大学的原因,无非还是因为普通人上升的渠道太少,只有高考这一条道。

500

自然而然,家长们可以努力的方向也只有这一个。家长们难道不知道孩子学习累吗?他们难道就不想多陪孩子亲近一下大自然,多搞点素质教育?

但在当下的教育体系里,这些都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

所以当这唯一的一条道也因为双减受到一定影响后,家长们才会有如此大的不满和疑虑。

其实,要想家长不焦虑,就得多给孩子们提供几条上升渠道,也给家长们多个努力的方向。

500

如果能提高所有行业的幸福感和尊严感,蓝领的工资待遇不输白领,社会地位也被人们尊敬,家长们还会这么焦虑,非得逼孩子上大学吗?

或许等什么时候真正实现了“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时,我们的家长和社会才能不再鸡娃,不再焦虑。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