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舰服役24年,台海早已地翻天

“沱江”后继有舰,老前辈“锦江”级总算有一款在20多年多年算是有了一个靠谱的替换对象了。不过从1994年底“锦江”舰服役到2018年“沱江”舰后续舰准备建造,这24年间台海的形势变化,从这一款小舰里其实就能看得出来。

500

▲ “锦江”级在上世纪末也是被大家当做一艘“舰”来计算战斗力的

1994年服役的“锦江”舰作为台军对于“山”字号护航舰的替换产品,设计之初就不是一款用于一线高威胁情况作战的舰艇。按照设想,“锦江”舰和之前的台军护航舰一样,主要用途就是日常巡逻以及为包括登陆船团和商船进行护航。

500

▲ “山字号”也是一种非一线作战舰艇

那年头两岸空军可谓是半斤八两,全面列装“标准1”飞弹的台湾海军则显然能够在台海里横着走,只有“中共潜舰”这种东西可能威胁到台军(毕竟数量优势摆在那儿)。所以“锦江”级的思路也就比较简单:相对强调反舰能力用来对付解放军的登陆船团,具备一定的反潜能力用来在护航的时候反潜(实际上说是“驱潜”更加恰当)。

500

▲ “锦江”级的反潜武器主要就是舰尾这一溜深水炸弹,实际效果……

然而海峡两岸的力量变化真的是白云苍狗,虽然海峡空权在90年代末对于台军更加有利,但解放军在认真琢磨大规模全面登陆的准备却使得台军的反舰任务陡然加重,所以到“锦江”级后续舰批量服役的时候,增强反舰能力就成了当务之急,甭管航速下降也好,上层建筑超重也好……总之先把“雄二”“雄三”给怼上去,凑个“亚超结合、航母杀手”的名头再说。

500

▲ 到处“亚超结合”也就成了那个时期的台军特色

这种对增强反舰能力的执念在“迅海计划”也就是“沱江”舰的设计中达到了顶峰,台军苦心孤诣搞的这个能够搭载16枚反舰导弹、排水量600吨还带76炮和密集阵的战舰,以至于之现在大家伙儿看排水量1350吨的印度“科拉”级护卫舰也不觉得它火力密集了。特别是当这种反舰火力要和反潜作战能力并驾齐驱的时候,“沱江”舰虽然看起来怪异非常,但却是台军焦虑的集中体现。

500

▲ 现在想想看,1350吨的“科拉”级火力并不是那么密集

然而海峡两岸的力量变化真的是白云苍狗,海峡制空权在2003年前后还明显有利于台军的,到2008年前后就已经只能算是平分秋色了,随后天平就以显而易见的速度向着解放军一边倾斜,在解放军的三代半战机和四代战机批量服役之后,海峡两岸的空中力量实际上就已经不存在向哪边倾斜的天平一说了……制空权不保的情况下,台军水面舰艇谈何反舰,加强防空反导力图自保才是关键。

500

▲ 都这样的状态了,台军想要在空中找平衡是很难了

这也就是台海军在最近几年的绝望境地:反潜问题没有明显好转,反舰问题难有跨越进步,防空压力还翻着倍地增加。而对于一艘不足800吨的小舰来说,想要在这三个领域都有不错的表现那简直是痴人说梦。即使目前台军这种捏着鼻子忘掉反潜,在保证一定反舰能力情况下全力增强防空的选择,也只能说是在诸多选项中生存率比较高的一种。至于反潜护航什么的,施佬觉得在当下台海这么个环境里,既然自保都困难重重,掩护吨位巨大行动迟缓的两栖舰艇实施“逆登陆”或者进行外岛运补的工作,还是别想太多了……

500

▲ 掩护这位大兄弟出海?还登陆?

不过随着“沱江”后续舰的建造准备工作的展开,另外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也让施佬有点上心——还记得2018高雄国际海事船舶暨军事工业展上台湾“中科院”展出的“轻型巡防舰”的设想图么?就是那种排水量1500吨,搭载8枚超音速反舰导弹、16枚中程舰空导弹、16枚近程反舰导弹、1门76炮、2门20炮,还有直升机平台的那个船。虽然吨位上说“轻型巡防舰”几乎两倍于“沱江”后续舰,但在火力角度讲,两类舰实际上是差不多的。

500

▲ 唯一的区别就是这巡防舰的吨位更大

考虑到台湾附近的巡航警戒对续航力的要求并不高,加上穿浪型双体船天然要比同等吨位的排水型单体船型在适航性上有优势,两型舰在定位上实际上并不存在差异,考虑到台军的经费和建造能力,不可能像美国海军造濒海战斗舰那样搞两种构型同时建造的阔气举措,这两型舰的关系就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如果考虑到“沱江”后续舰的建造计划已经基本敲定,台军新型水面舰艇取得外贸订单也肯定是天方夜谭,那么这款“轻型巡防舰”的命运基本就已经确定是完犊子了。

500

当然,比起大家都大呼“吨位太小,空间有限,无法实现”的1500吨级轻型巡防舰,“沱江”舰至少已经有一艘原型舰被建造出来,就算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隐患与不足,方案的可行性也是被初步证实的,从这个角度上说,虽然可能缺乏惊喜,但对于台军而言,至少是一种风险比较小的的技术选择。

- 欢迎关注 -

微博|@天真卖萌Bernard

微信|胡诌施佬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