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 “钱大妈”狂揽9亿加盟费,谁是韭菜谁是刀?

对于生活在珠三角的人来说,很少有没听过“钱大妈”的,如果确实不知道,说明你压根不食人间烟火,不用操心油盐酱醋。

“钱大妈”是一个社区生鲜品牌,主打“不卖隔夜肉”,门面普遍不大,属于路边随处可见那种。

500

它的促销模式一如它的招牌,接地气,“一定要大”,定时打折,深夜打骨折,免费送。

比起其他品牌花里胡哨的营销方式和招牌LOGO,“钱大妈”可谓单刀直入,搔痒直接。

于是,在短短的8年时间里,从深圳走向全国,到目前,店面扩张到3000余家、拿了5轮融资,市值突破百亿。

最新的消息是,“钱大妈”要做高端大妈,准备赴香港上市。

不过,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妈暴雷了。

500

日前,央视财经曝光钱大妈加盟商在大批关店,加盟商经营一年左右亏损高达30万到40万元,属于“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而钱大妈则凭借高额的加盟费和3000余家的规模,狂揽个9亿,叠加门店每天产生的现金流,让品牌方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这种模式被广大加盟商吐槽,央视财经于是仗义执言,剑指大妈。

当然,对此,钱大妈也做了声明,声明称:钱大妈以“每晚打折”吸引客流这种模式并非“营销噱头”。钱大妈开创的“日清”模式,即每天晚上七点后没有卖完的菜品,采取打折销售,直到售完为止,从而确保食材的新鲜。加盟商则通过每日订单的不断优化,调控折扣比例,确保合理的盈利空间。

并且强调:“加盟商经营不善”情况,并非普遍现象。

言下之意,它们的模式没问题,买卖做亏了只能怨加盟商自己。

那钱大妈模式究竟有没有问题?它扩张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从中我们能看到多少“张大妈”“李大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

首先我们来看钱大妈凭什么在市场立足。

01

有追求的猪肉荣

其实,任何一种商业模式早期都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的痛点,而钱大妈解决的就是食材“新鲜”问题。

钱大妈的创始人并非“大妈”,而是“猪肉荣”。

2011年,彼时的钱大妈创始人冯冀生在逛山姆会员店时,看到冷柜里陈列着一盒盒标准化的猪肉,他突然萌生了“卖猪肉”可能有搞头的想法。

500

当然,这门生意中国人已经做了几千年了,想脱颖而出,没有绝佳的点子是不可能的。

冯冀生想到的点子就是“日清”,口语化叫“不卖隔夜肉”,方法是过点打折,直至白送。

这种模式显然有市场。

因为中国人正从吃饱向吃好转型,从食品安全,过度到安全新鲜两不误,是消费升级的表现。

“日清”的点子恰恰迎合了这种转型。

猪肉买卖确实存在几千年了,但怎样买到放心肉,一直是老百姓的心病。过去没得选,大家只能凭经验避雷,偶尔买到不新鲜的,也只能自认倒霉。如今有人用事实告诉大家,他家的肉肯定没问题,可想而知受欢迎程度。

所以,从冯冀生开的第一家猪肉档开始,生意火爆。

但他这种搞法显然得罪人。同样在菜市场卖肉,你说自己“不卖隔夜肉”,意思是其他人都卖隔夜肉喽?结果,冯冀生被同行排挤,最后被挤出东莞猪肉市场。

很快,冯冀生从东莞转战深圳,在这里,他迎来爆发。

深圳是国内消费风向标,无论消费能力还是消费方式都有代表性。

所以,把握老百姓消费节奏,是长远做好销售的关键。

2013年,钱大妈在深圳福田开出第一家社区店。它不再和菜市场猪肉荣竞争,转而在社区找到生存空间。

它的这一模式很快取得成功。

500

足够大的招牌在黑夜里冲击力十足,紧随国人消费升级的需求,提供足够安全、生鲜的食材,足以赢得多数人的信任,再加上亲民的折后价,甚至免费送(11点30后免费送),大爷大妈很快忘记了排队的辛劳,开始口口相传这种新生模式。

不过,钱大妈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盈利空间有限。

毫无疑问,强制打折,甚至半卖半送,能换来流量,却牺牲了利润。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式很多,一开始,钱大妈团队采取增加直营店数量增强采购话语权、摊薄成本这种传统搞法。

02

梦想遇到资本

到2014年9月,钱大妈在深圳开出15家直营店,但这已是极限。店面增多,运营成本增加,利润没能上来,扩张来到死胡同。

这一阶段,钱大妈团队曾尝试寻找风投,可很快被浇冷水,因为对于风投来说,钱大妈的扩张模式并不可取,人气不错,但利润太低,甚至亏损,摊子越大,亏的越多。

当年敢这么干的只有互联网+,你个卖猪肉的这么搞,谁来接盘?

最终,钱大妈的融资之路被堵死,他们改为寻求另外一种扩张模式——放开加盟店(对于钱大妈来说,不扩张,意味着死亡)。

所以,总结第一段会发现,钱大妈能立足,是因为它抓住了消费升级后老百姓的痛点,用社区生鲜模式,嵌入商超和菜市场的缝隙,赢得生存空间。

这种模式天生的特点就是利润低,是以利润换流量。

要想摆脱这种局面,唯一的途径是扩张,数量越多越好。

很快,第一家加盟店在广州城上线,日清模式开始发威,人气不用说,物美价廉还新鲜,但凡买过菜的人都懂,再加上各种资源支持,广州店逐渐成为样板店。

这里必须交代一下,钱大妈店铺的面积通常在60至80平米之间,选址一般在社区周围,这使得门店租金和用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这样哪怕在珠三角,100万足以搞定,这样的门槛,天然适合加盟。

因为抛弃了直营模式,资金成本转移到加盟商,钱大妈开始轻装上阵。不仅如此,大妈很快获得可观的现金流,这样可以全身心投入另一件事,那就是打造加盟帝国的核心——供应链。

500

这步棋是极具战略眼光的。钱大妈凭什么喊出“不卖隔夜肉”?当然得有核心竞争力,做好供应链,就是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做好供应链,才有资格谈新鲜!

一方面,对于加盟商而言,他为什么要从你这里进货?是因为你有规模优势,你能提供更有性价比的商品;同时供应链齐全,快捷,能大大减轻他们的工作量。

另一方面,对于钱大妈而言,掌握供应链,就掌握了加盟帝国的命脉,一手对接肉类、生鲜类供应商,一手对接加盟店,一鱼两吃,立于不败之地。

2014年,刚刚放开加盟的钱大妈开始自建城市仓,专研供应链,这在当时来说,绝对是第一个吃螃蟹。

这里总结钱大妈的第二阶段发现,当零售方式走向扩张之路后,核心在于建立稳定的盈利模式,吸引域外资本为我所用,同时全力打造供应链这个核心竞争力,赢得更多资本青睐。

同样的模式在奶茶、火锅、水果、各种社区零售店适用。

03

疯狂列车

很快,调整经营模式后的钱大妈获得资本青睐。

2015年02月,A轮融资顺利完成。

至此,钱大妈开启第三个阶段——疯狂扩张。这种扩张已完全超出钱大妈创始团队的控制,接下来的发展属于资本运作范畴。

2015年12月,钱大妈门店规模达到130家。

2018年9月21日 钱大妈在珠三角迎来第一千家店。

2019年4月,钱大妈首次走出珠三角,空降上海,并很快征服了上海的大爷大妈,一年内在上海开店100家;

2020年3月,钱大妈进入成都和重庆,由此揭开了拓展整个西南地区的序幕;

2020年5月,钱大妈进驻苏锡常地区,沿海、华中、西南渐成犄角之势;

接下来又是一轮疯狂。

从2020年7月到2021年2月,在短短的7个月内,门店净增超1000家!至此,钱大妈已全国布局20多座城市,门店总数突破3000家!并筹划于今年在港上市!

钱大妈用8年时间完美演绎了传统消费领域的扩张神话。

那钱大妈能走多远?

以钱大妈现在的势头讨论大妈能走多远貌似有些不识趣,实话实说,就算央视财经曝光,也不大可能让它减速,毕竟曝光的问题并非绝症,钱大妈的核心竞争力仍在。

但作为一个莫得感情的号,我必须指出大妈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大妈独有,有些是所有类似加盟店的通病。毫不客气地说,这些问题指不定某个时刻,就可能把大妈送走。

如果我的读者有这方面考虑,或者正参与类似的加盟,可做参考。

500

一是生鲜不再鲜。这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大妈买的肉不新鲜了,而是这个概念已不再新鲜。一种商业模式能成功必然有它的过人之处,但商业模式并没有知识产权,你能干别人也能干。

当然,前文交代过,钱大妈最大的优势在于供应链,日清模式可以模仿,但想要在短时间内复制这种优势很难。

所以你会看到,社区周围出现过很多生鲜店,可存活下来的大概率只有钱大妈。

但有个领域除外,那就是互联网卖菜。互联网公司有多凶残大家记忆犹新,互联网公司卖菜的事还被央视批评过,观云也写文鄙视过这些惦记着小摊小贩口袋的斯文败类。

但没办法,星辰大海对他们没啥吸引力,老百姓的菜篮子也非几个鸡蛋的钱,那些蜂拥而至的互联网大佬们看中的不是这个,流量,以及一轮又一轮的融资就是他们眼里的“星辰大海”。

互联网公司参与生鲜市场对传统销售模式绝对是降维打击。它或许无法消灭菜市场,但排挤钱大妈这类擦边店铺却不费什么力。

因为互联买菜有大数据优势,又能快速构建供应链,烧钱能力不比大妈弱,而且用户还有重叠。

还有个更致命的问题,互联网卖菜天生和物联网兼容,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厨房实现智能化,大妈这类实体店会消失得更快。

所以你会看到,社区周边一家家生鲜店正在死去,它们不是被钱大妈干掉的,而是被互联网摧毁的。

大环境如此,大妈有多大可能性幸免?

04

韭菜与资本的爱恋

二是资本已露出獠牙。其实钱大妈在进入第三阶段后,资本已进入收割阶段。

很多人很反感加盟模式,甚至认为这就是传销。真不是,加盟确实也有赚钱的,例如早期加盟店。

加盟模式的本质是风险转嫁,把利润最薄弱的环节让出去,同时把最大的风险让出去,这就是加盟。所以,如果盈利模式可行,人家吃肉,加盟者跟着喝点汤,那也正常。

不过,不应该抱吃大肉的幻想。

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利润真的很高,稳赚不赔,人家凭什么把机会让给你?先富带动后富吗?

就赚钱而言,普通人永远玩不过资本,可韭菜往往相信自己是例外,卓尔不凡,结果往往被社会一遍遍毒打。

那如何判断资本开始收割?加盟门口变低。

其实,早在央视曝光之前,就有不少媒体曝过大妈胃口变大的事。

例如,不顾市场饱和状态,强行在一些相对饱和的地区,塞入过多加盟店。

一个社区周边允许多个“创业合伙人”进入,有的相隔不过250米。250米是什么概念?小区东门和南门的距离,连东西门都算不上。

仅在广州和深圳,就塞入1000多家门店,这意味着什么?加盟商怎么玩?

500

三是死穴无解。一种商业模式一旦上规模就得经得起任何质问,其中就有法律。

大妈有个制度颇具争议,那就是指导加盟商定价。据央视财经报道,在大妈系统,加盟商进多少货、卖什么价并不由其控制,从经营的第一天开始,大妈就规定了每天进货的最低限量,甚至对销售价格进行了严格限制,只允许售价下调,一旦加盟商不遵守价格管理,就会被罚款甚至停货。

这种行为事实上触犯了《反垄断法》,《反垄断法》第十四条规定,禁止经营者与相对人达成垄断的协议,这个协议的内容,就是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即不能够限定某一个销售商向第三人售卖商品的价格,这个价格包括最高价,也包括最低价。

过去,资本几乎无视《反垄断法》,但阿里用血淋淋的脖子告诉那些资本大鳄,达摩克利斯之剑并没有长绣。

一旦大妈开启无序扩张之路,指不定啥时候就会砸下来。

05

尾声

其实我并不反感钱大妈模式。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它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多选择。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它展示了市场规律的魅力。

最近在写一篇民族品牌的文章,看了很多资料,也了解了一些企业的发展历程,有个很清晰的感觉。多数企业在崛起的过程中,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商业模式与时代有何关系,有的纯粹是稀里糊涂变大,然后又稀里糊涂衰落。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人接触现代市场的时间并不长,总共只有四十来年,多数人并未养成用时代眼光看行业兴衰的习惯。

中国人的血液里有商业基因,我们高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者云集,但我们缺少对现代市场的认知。

正是因为这种认知差,造成一茬茬韭菜被割。被自己人割就算,肉烂在锅里,但往往是境外资本吃大肉,境内资本喝点汤。

写本文的意义在于,提醒大家,尊重市场规律,参与者就能迎来正向的可能性,违反市场规律,面临的就是被收割的命运。

全文完,谢谢阅读。

文章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观云者”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