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没点「社交牛逼症」都不好意思当家长

500

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开学还不到一周,我已经收到了好几拨家长从前方发来的喜报。

比如“当选了家委会主任”,比如“当上了家长健跑团领队”,又比如“当选家长志愿者第四支队小组长”,还有一个更玄乎的当上了她们学校的什么“家长自立互助协会会长”......

一个个的简直比公司上市和彩票中奖更傲娇。

其中我的一个前同事的“战报”最为精彩。她前两天突然兴高采烈地发了个红包,原因是“全票当选家委会主任”。

500

一般看到这种张灯结彩的通告我们会觉得也没啥大不了的,但这次我很惊讶,因为我的这位前同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重度社交恐惧症患者”。

她社恐到啥程度?比如年会的抽奖环节,别人都期待中奖,只有她会默默地双手合十许愿:别抽中我,别抽中我......

因为她说:“抽中了就得上台,上台就要讲话。”
 所以你看,
 社
 恐十级患者为
 了不抛
 头露面,
 是
 会断然拒
 绝一
 切
 物质利诱的。

就这么一位大社恐,如今居然当选了家委会主任,神奇吗?

对普通人
 来,
 听到的是
 老师在
 问
 “哪位家长愿意参加
 家委会竞
 选
 ”;
 而
 对于
 一个深度社恐患者来说,听
 到的就是
 “哪位家长愿意厚着脸皮
 上台来唱
 一段
 二
 人
 传,再
 给大家讲
 十分钟的
 单口相
 声,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在座的所有家长。
 ”

此时那位深度社恐的妈妈屁颠屁颠地上台了。

500

她不但当选了家委会主任,而且还是在无比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PK掉了一众什么“藤校海归”、“高校教授”、“街道干部”、“名企PR”。

很难想象,一个曾经社恐到在公司上厕所都要专门挑厕所没人的时候才敢进去的羞涩女子,是如何演变成为雄赳赳气昂昂、过五关斩六将、气拔山河面不改色的社交达人的?

其实原因也不复杂,就是因为她当了妈。

有娃可以治疗成年人大部分的矫情和羞涩。

别管你曾经有啥顽疾啊,难言之隐啊,性格缺陷啊,比如强迫症、健忘症、拖延症、社恐症......在有了娃之后都神不知鬼不觉地全好啦!

500

现在社会,尤其是家长圈,已经几乎容纳不下“社恐人士”了,你哪怕再社恐,也会在进了家长群之后被不断训练,至少在一周之内就能让你实现从“不敢说话”到“秒回收到”的巨大转变。

话说回来,当了家长也没几个敢社恐的,甚至没点“社交牛逼症”真的都不太好意思当家长。

最近“社交牛逼症”是个热门词:

500

“在社交方面毫不胆怯,无论和陌生人还是半熟不熟的人,都能做到游刃有余的交谈。不怕别人的眼光,不担心被人嘲笑冷落。”

看看这解释,这不就是当代家长的社交法则吗。

有一种纯洁且快速的信赖,就叫“家长之间的友谊”。

很多人社恐是因为社会复杂,骗子也多,陌生人之间很难相互信赖。但家长之间就不一样了,不管多陌生都能很快热络起来,因为大家的娃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瞬间就走上了统一战线。

有孩子做纽带,任何关系都比较容易被信赖,家长之间你能骗我啥?是骗我跟你多团购一套教辅还是骗我跟你一起多报个培训班?

于是,这种社交环境本身就是相对宽松和无杂念的,更有利于“社交牛逼症”的养成。

500

家长的社交自信和社交能力,对孩子多少是有点影响的。
 甚至可以说,父母的社交圈从某种角度来说就决定了孩子的社交圈。

家长的社交段位,也是在给孩子的社交启蒙做榜样的,这就是为啥大多数家长都时刻教育自己要“与人为善,广结善缘”。毕竟偶尔有个需要问作业啊、探听消息啊、拉投票啊啥的,还是得抱团取暖。

本来就乐于奉献的家长,通过“社交牛逼症”发作光荣加入家委会等组织,意味着以后要经常面临大大小小的统筹规划、人际沟通,小到买个消毒液,大到组织几十人的社会考察,这一套全流程操作下来,个人能力的提升不可估量啊。

就算本来不善交际的人,在进了家长群之后也容易“社交牛逼症”发作,变得出口成章,滔滔不绝。甚至擅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夸老师夸孩子夸家长,还不乏一些吟诗作对、春秋笔法,让人感觉“这个人惹不起”。

有这种擅长苦口婆心、笔触发自肺腑、有理有据玩煽情的家长:

500

也有这种博古通今、张嘴就来赞美诗的家长:

500

但凡有点“社交牛逼症”的家长,都有专属自己的特长。实在不想肉麻地写赞美诗的,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秀自己的方方面面,好让自己脱颖而出,不被淹没:

500

中文水平怕露怯的还可以肆意地飙外语:

500

总之,只要你的孩子走进校园,你就等同于第二次走进一个全新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总有一些人可以让你自愧不如,满地找洞。

500

很多人本来觉得自己挺牛的,但孩子一上学,他们瞬间就蔫了。

比如我们家十三姐夫,众所周知当年他把我追到手靠的是“忽悠女孩子必备”之“玄学三件套”——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理、黑洞蒸发与量子力学。他不遗余力、见缝插针地一直在提醒我:他是他们学校当年的理科状元。

然而这种嚣张在孩子上了学之后就逐渐萎靡了,因为他发现家长群里“求解”的奥数题他永远不是第一个做出来的,部分家长在互飚知识结构的时候他也不是最出挑的那一个。家长群里有大学数学老师,有清华物理系硕士,还有一个在实验室里研究小白鼠的交配干预,深得小朋友们的喜爱和崇拜。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挺低调的家长都被氛围烘托地高调了起来,本来不想秀自己的家长也被别人刺激地秀起了自己,一些和十三姐夫同类的“当年状元”也被压成了社恐,不敢出声。

原来氛围真的很重要,让你变得更优秀的可能不是你妈,也不是你老师,更不是你的领导,而是你娃的同学的家长,你甚至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只知道他是xxx妈妈/爸爸。

500

幸运的是,那些喜欢介绍自己在专业领域或科研成果上的“牛逼性”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学习成绩只能用“也就那样”来形容。

呵呵,
   没想到,
   孩子一上学,中年人
   的高光时刻和人生
   
   低
   谷都
   来
   了。

老天爷果然是公平的,总有一些巧妙的方法来制衡社交的方方面面。有一些人的“社交牛逼症”要靠出言献策、或彰显能力、或暴露财力、或奉献脑力体力来实现,而有一些人的“社交牛逼症”可以不说一句话,只需要他家娃优秀。

兜兜转转一大圈,到最后还是会发现:孩子才是家长社交的第一“牛逼责任人”,至于怎样拥有一个能让你腰杆硬起来的孩子,没什么秘方,我只能说祝你好运。

至于家里有俩娃的,“社牛”还是“社恐”又是一门玄学。

有个朋友家的大儿子在学校各科优秀,还老是得奖,每学期老师都喊她去介绍经验,她的演讲标题总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我是如何陪伴孩子学习的》......每次进校门她都是带着光环横着走,见谁都愉快地打招呼,大谈特谈亲子关系......

直到老二上了一年级,她成了总是被老师喊到办公室批评教育的那个,从那之后她放学都晚十分钟进校接娃,就怕碰到熟人。

由此可见:有时候,治疗“
 
 社交牛逼症”只需要再生一个。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