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第六大主力:从日寇口中华北唯一死敌,到遇敌先溃

500

看过《亮剑》的人应该都还记得赵庄之战,楚云飞率他的89师增援黄百韬,华野首长为了给全歼黄百韬兵团争取时间,特地调来了华野二师李云龙部。这一战李云龙打得相当艰苦,用老李自己的话说,从晋西北带出来的老兄弟,伤亡惨重,仅剩下五分之一了。之后,华野转入反攻之后,楚云飞和李云龙一场乱战,楚云飞的89师基本被全歼。

从剧中的情节来看,这其实就是徐东阻击战,而楚云飞的89师是在第五军熊笑三麾下作战的。但其实熟悉国军军史的人都知道,这时候邱清泉兵团所属的第五军,其实只有三个师,除了老底子200师,还有45师一个主力师,另一个主力师96师已经被调入70军,以增强和提高70军的战斗力,另外调入了一个伪军反正改编而来的46师,第五军仍然保持着三个师的编制。但这其中,并没有89师什么事儿。

为什么呢?因为89师是不可能出现在这个地方的,作为汤恩伯的起家部队,89师一直被保留在十三军里面,而十三军此时正在华北地区作战,军长石觉,根本不在华东地区。但89师也是换装了美械装备的部队,所以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最后在热河地区围歼这个师的时候,东北野战军用了四个师围攻,才将他吃下去,可见其战斗力之强。

500

众所周知,国军中央军系统里也有派系,主要的就是胡宗南、陈诚和汤恩伯,胡宗南解放战争中在西北,陈诚的土木系天下闻名,汤恩伯系统的部队主要就是包括这个十三军、26军等,其中十三军是汤恩伯的嫡系部队,89师又是嫡系中的嫡系,因为这个师从刚一组建开始,汤恩伯就担任师长,所以一直被汤恩伯视为最的老本儿,虽然十三军下属的师历经多次调整,但89师一直保持在十三军编成内。

十三军的战斗力处在什么水平呢?淞沪抗战刚组建的时候,十三军下辖两个师,除了汤恩伯的89师,还有一个闻名遐迩的著名部队,这就是在后来的淞沪会战中扬名天下的88师,师长是著名的长跑名将孙元良。十三军的首任军长是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的钱大钧,所以这个军从刚一组建开始,就一直被蒋介石视为嫡系部队之一。

抗战爆发之初,汤恩伯担任十三军军长,在南口会战中与日军血战,硬杠日军第五师团板垣师团,虽然南口会战最终还是输了,但十三军此战表现非常英勇,也算得上气壮山河。用今天网上常说的一句话说,十三军是南口会战中唯一可以昂首离开的国军部队,其他部队都是纷纷被日军击溃,只有十三军虽然经过血战,还是转移出来了。

500

到台儿庄会战的时候,汤恩伯已经升任军团长,下辖张雪中任军长的十三军和关麟征任军长的五十二军,以当时任的眼光来看,在参加徐州会战时的各部队中,汤恩伯军团的装备堪称最为优良的一个部队,虽然比不上87师、88师和36师这种配备了一部分德械装备的第一流部队,但也是一水儿的中正式步枪,配有各种重武器,至少看上去是比参战的其他部队都要强不少。

在徐州会战中,李宗仁主要用作机动打击兵团的,实际上也就是汤恩伯军团和张自忠将军的59军,其他西北军、川军、东北军等部基本上都在担任防御任务,只有这两个部队一直在南北奔走,在外线打击日寇。台儿庄之战的关键时刻,正是汤恩伯率部投入战斗,和台儿庄守城的孙连仲部内外夹击,才将日寇击退,并在之后被李宗仁赋予收复峄县的任务,但这时候汤恩伯已经学会了避敌自保,并没有猛追。

可以说,在抗战初期的汤恩伯和十三军是华北战场上的第一流主力部队之一,如果仅就中央军而言,甚至可以去掉之一。一直到兰封会战期间,虽然汤恩伯经常避敌自保,但如果有常公的死命令,需要他拼命,往往也是能打出血性的。之后他升任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常驻河南,仍在第五战区指挥之下,就越来越多地避敌自保了,多次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在河南更是鱼肉百姓,贪污腐败,河南百姓称之为四大害之一。

500

即便如此,常公仍将十三军视为自己的铁杆嫡系部队之一,有好处的时候都不会忘记十三军。比如抗战后期换装美械装备,十三军也是除了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十八军和七十四军这五大主力之外,最早换装的部队之一。也因此,十三军一度被外界视为五大主力之外的第六大主力,可见对其战斗力的评价总体上还是比较高的。

解放战争之初,十三军就被调往东北,跟着杜聿明去争夺东北。但在之后的作战中,杜聿明比较看重的仍然是新一军、新六军、七十一军等部队,而十三军则和滇军九十三军等部一起被派往西边的热河一带去了。但也是因此,十三军没有赶上参加辽沈战役,在平津战役中,十三军被消灭,但石觉等高级将领则在常公的强烈要求下,被傅作义送回到了南京。

总体来说,十三军一直都是中央军的二等主力部队,虽然第一批调整的德械师没有他,第一批装备美械装备的五大主力也没有他,但再往下他往往都排在前面,在需要拼命死战的时候,也往往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但汤恩伯在抗战期间和李宗仁多次闹矛盾,最后脱离了第五战区,担任河南省主席之后,就越来越只求自保,不想打仗了,十三军自然也表现拉胯。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