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阴柔”文化 拒绝美化病态

小时候的电视荧屏上,出现的是铁面无私包青天、大侠霍元甲、一代宗师黄飞鸿等正义凛然、阳刚气十足的男子汉。而今,随着“资本造星”现象的横空出世,娱乐产业链上造出了一批外表中性、涂脂抹粉、以阴柔为美的“阴柔”型艺人,“硬汉型”艺人的发展空间被大大挤压。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目前的亚文化审美潮流,满足了部分受众的“猎奇”心理,进而影响成长期青少年的价值观、审美观。

首先,“阴柔”文化是文化资本的畸形产物,并非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必然,因此存在的合理性需要斟酌。随着我们城市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传统的社会关系被削弱,邻居之间互相不认识、同事之间除却工作毫无交集成为常态,人与人之间的心墙似乎越隔越厚,孤独感在都市群落进一步蔓延。因此,荧幕上出现的阴柔小生从某种程度上承担了抚慰者的角色,他们虽然是男性,却拥有如女性般的“温柔”,因此令都市女性产生了微妙的感觉,不可避免地沉浸在梦境中无法自拔。然而,梦境终究是虚幻而不真实的,阴柔的奶油系小生满足了受众的浅层次感情需求后,无法在更深层次上对受众的人生方向与价值观产生启迪,本质上终究是快餐速食文化的产物,缺乏长久的生命力。因此,奶油系小生往往昙花一现,甚至因其流水线化的造型方式、缺乏个人底蕴的单薄感而令受众产生审美疲劳。

其次,艺人从某种程度上也是“阴柔”文化的“受害”者。客观而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艺人的成长历程并非一帆风顺,需要经过幼年严苛的艺术技能训练、高考千军万马过艺考独木桥的残酷、毕业后给各种剧组投简历一轮轮筛选面试的煎熬......历经种种不易,才有机会脱颖而出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然而,即使脱离草根阶层成为艺人,他们的生活也并不会因此变得“美好”,仍然需要听从公司高层的安排进行全方位包装、接受几近无休的行程安排、进行不真实的“人设”管理。在阴柔风格“盛行”的圈子里,面对日益白热化的“流量”竞争,大部分艺人自然无法依凭自己的本心生活,而是被迫迎合市场定位和粉丝需求。因此,为什么部分艺人台上与私下生活判若两人的“人设崩塌”事件频频发生不难理解。因此,“资本造星”造出的只能是稍纵即逝的流星而非永恒发光发热的恒星,真正在大浪淘沙的娱乐圈里屹立不倒的巨星往往都是凭自己的作品与实力而非人设与包装打天下,他们用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优质作品、高度自律且自强坚韧的品质传递着质朴阳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令“阴柔”在“阳刚”的映衬下黯然失色。

最后,“阴柔”文化往往与美化病态相伴而生。男性柔弱化、亚文化主流化......这些非常规现象本质上体现着“病态”,既然是“病态”,那就需要对症下药进行治疗,而非讳疾忌医甚至“美化病态”。然而,在佛系、丧、躺平等语汇交织而成的空间里,对病态进行美化似乎成为一种隐性的“正确”。因此,若“阴柔”成为一种隐性的“正确”,那么社会真正需要的阳刚之气与浩然正气就无法提振,也就无法对青少年群体产生价值观的积极导向。因此,全社会应该合力振阳祛阴,让健康、质朴、阳光、清爽之气重回荧屏,让青少年不再沉迷于不切实际的幻象,让“阳刚”成为全社会定义男性精气神的审美共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