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有“技术突破”,为啥中国半导体还这么躺

在8月之前,但凡说一句“中国半导体还不行”的话,一定会被打上“外国人”,“恨国党”这类的标签。事情在8月份有了点变化,那就是著名的“你算老几”事件:中芯国际的真专家杨晓松被股市分析师怒怼一句“你算老几”,理由是杨晓松不肯为那些类似“恒大汽车”的所谓光刻胶厂商背书,而是表态“都是垃圾”。

事情也过去快一个月了,这段时间网上太平了不少,笔者夜灯现在闲了一点,用这篇文章给大家解释解释一些用于半导体股市的“黑话”。

首先声明,此文评论自腾讯网的文章 《https://xw.qq.com/amphtml/20210827A0381K00

文章里面对不少公司都有描述,让我们看看其中一幅图:

500

给大家解释一下,光刻胶分成g线,i线,krf,arf,以及euv5种。g线和i线门槛最低,用处不是光刻,而是做模组的时候刷在板子上,也就是“刷板子”时候用。电视剧《山海情》中白麦苗去附件打工就是干这个活。

而要用在光刻机上,那就起码是krf才行。至于12寸晶圆(90纳米以下)的光刻,Arf就成了最多的选择。当然,10纳米以下需要用到euv光刻机,对应的就是特制的euv光刻胶。

国内目前情况是g线i线本来就能自己做,krf用到国产的非常少,arf基本为0。按照这个标准,以g线i线为卖点的,基本就是去低端内卷了,这是第一点。

现在我们来看图里这四家,首先是南大光电。“通过认证,尚未实现规模化量产”,意思是取得了当备胎的资格(只是资格),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用你。所以这个“年产25吨”可以暂时看成大跃进炼出来的废铁。不过这对资本市场无所谓。只要有年产量(哪怕是虚的)数据,就能出一份精美ppt用于上市,至于“通过验证”更是可以帮助其股价上升属于画龙点睛。就算我们也不知道是哪家什么样的企业通过了这个认证。

其二晶瑞,g线i线已经可以参与低端内卷,krf进入客户测试阶段,arf研发启动。翻译一下,就是krf正在找人镀金,arf的招牌打出来吸引投资人继续投钱。

第三上海新阳。这恐怕是四个中唯一真正有产品的,也是唯一肯写出来是“什么样的光刻胶”,如取得“Krf厚膜光刻胶”的订单,去认证“Arf干法光刻胶”。也就是有了产品,才敢把产品名写写全。这就好像两家芯片设计企业,明明都是做蓝牙芯片的,一个实话实说,另一个只说是做通信芯片,你会选择相信哪一家?

第四个彤程新材“实现量产供应”。运用上一条的标准,连产品名/种类都不肯写写全的话,PPT概率偏高。

光刻胶只是这一轮资本狂欢的一个方面。事实上,当中国有了为了抵抗“断供”而要“国产替代”的需求时候,资本自然而然的会去介入,这是很正常的。只是在不经监管和筛选的情况下,资本只会向着赚钱快的方向狂奔。于是没有真材实料靠着ppt以及各种包装上来的企业,纷纷成了宠儿。其结果,就是理论上这些企业的产量加起来能让你吓一跳,但是中国半导体依然是需要大量进口,并且这个进口量依然逐年增多。狂欢过后是一地鸡毛,是浪费,犹如当年大炼钢铁后农村各地的废铁。

这里还有个问题,那就是人才的极度匮乏。这里请参考文章https://wwww.huxiu.com/article/451202.html  

所以如何留住人吸引人,怕是燃眉之急。目前的大厂,台湾人是绝对主力(台干),大陆员工往往刚刚培养起来就跳槽了。人肯定是往钱多的行业去,但是既然这么缺,起码别让刚毕业的微电子学生大部分跑去那些钱生钱的产业吧。

最后点题一句:在整个产业链都完成“国产化替代”之前,永远都有卡脖子危险。这不是一个两个“突破”能解决的。啥时候量产到了质变再谈“厉害了”吧,不然永远是条羊蝎子:浑身是脖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