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必须鸡娃、鸡娃有用,是因为大量中低收入家庭没钱鸡娃,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本文来自《能不纠结那初升高的50%吗?自己上过一回当了,哪里愿意孩子再吃亏》评论区】

家长自己当然可以想方设法鸡娃,就算校外学科培训机构都被叫停了,你也可以自愿选择花更多钱请家教。这是从我们每个人的角度来看。

但从宏观来看,双一流高校和专业就录取40万,把所有一本算上也才80万,再扩大到所有本科,也就到470万上下,而全国高考考生的数量依然在1000万以上——而且这个高考人数还是在全国主要省区市已经落实了高中升学50%比率的情况下。假如还跟以前一样,大部分初中毕业生都能升高中,成绩很差也能升,那高考考生数量就至少要到1500万——多说一句不客气的,连中考成绩都很差,这样的初中生里有几个能做到高中翻盘的?

以能否考上本科衡量,同一届初中生在中考-高考升学竞争中被淘汰的比率接近70%;而要是以网络上中产家长圈内舆论所普遍认为的“进一本是底限,双一流才能保证前途,一本以下的学历没什么卵用”的高标准来衡量,同一届初中生在中考-高考升学竞争中被淘汰的比率接近95%。

这个淘汰比率,只要大学不搞大扩招,就基本上不会变,无论考高中是像当前这样只能上50%,还是像过去那样能上个70%甚至80%,都是一样的。

指望以高校大扩招的形式来缓解这个问题,97年搞过一次,实际上也就起个就业缓冲作用,之后导致的学历含金量普遍缩水倒是切切实实的。

实际上,你鸡娃能起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大量收入处在中等偏下和低水平的家庭,没有基础的经济条件来鸡娃。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这是以家庭为单位统计的,包括了无退休金老人和无收入儿童。但即便把这些无收入人群刨除后倒推,也可以想到,国内有相当多家庭,夫妻俩月收入加起来不超过5000,甚至更低。这样的家庭根本鸡不起娃,注定在鸡娃的升学竞争中被淘汰。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