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才是顶级社交名媛,邓文迪给她提鞋都不配!

  作者:梁小小

  说到邓文迪,几乎没人会否认她的社交名媛身份。

  跟美国一代传媒大亨默克多做了14年夫妻,拿到上亿元的房产,离婚6年后又获得260亿财产。

  还跟英国首相布莱尔闹过绯闻,跟俄罗斯总统普京交往密切……

  前半生睡老人上位,后半生泡小鲜肉。

  一个小城姑娘靠男人走向世界顶级名流圈,这样的邓文迪,大概是普通人眼里最大的逆袭吧。

  实际上,除了靠男人,也有人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本事,成为真正的顶级名媛,获得巨大的好评和成功。

  这个人就是,靳羽西。

500

  她的头衔很多,“杰出妇女奖”、“终生成就奖”,世界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化妆品王国皇后、畅销书作家、慈善活动家等等。

  在中国,2002年特地为她发行一套纪念邮票。

500

  虽然今天的很多年轻人对靳羽西不熟悉,但只要看过她的故事都会被震撼。

500

  靳羽西出生在广西桂林,自幼家境不俗。

  父亲靳永年是一名岭南派画家,造诣颇深,名气很不错。

  母亲也来自大家庭,有良好的教养。

500

  (靳羽西和母亲)

  因此,他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培养和教育,从4岁开始,小小的靳羽西想要学钢琴,他们就请来最好的老师教,花很多钱也无所谓。

  父亲常常对靳羽西说,要做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因为没人会记得第二个。

  对于她喜欢的任何事情,父母几乎都无条件支持。

500

  (靳羽西跟父亲)

  而靳羽西早早就懂事起来,弹钢琴,每天都要苦练8个小时,而且,她对什么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还学画画,学法语等。

  靳羽西几岁的时候,一家人搬到香港,在那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地方,靳羽西的音乐才能得到极大的发挥,她想要出国留学。

  虽然家里条件还算可以,但到美国留学的费用还是一笔大数目。

  母亲决定卖一套投资的房产来支持她。自从到香港后,善于理财的母亲用全部积蓄购买了很多房屋投资。这些举动,都给靳羽西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她说,“我刚到香港时,受到的是二等公民的待遇,但是没过几年,我们家就从平民阶层跃升到中产。”因此,她很早就懂得了房产的重要性。

  16岁那年,靳羽西来到夏威夷的杨伯翰大学,主修钢琴。

  靳羽西一直都很活泼热情,还积极参加美国大学生选美比赛,夺得了“中国水仙花公主”的称号。

500

  大学毕业后,靳羽西拿到了音乐和政治两个硕士学位,之后回到香港,在一家酒店做过公关。没过多久,她跟妹妹两人回到美国,定居在纽约。

  那是1972年,靳羽西开始做一些小小的中美贸易,进口窗帘、丝绸、枕套业务,但丝毫没起色。

  有空的时候,靳羽西给一个朋友帮忙,在一家私人小型电视台当主持人。

  做主持人让靳羽西极大地开阔了眼界,她第一次发现这不仅特别有趣,还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500

  因为条件简陋,录制节目常常是在漏雨的房子里进行,但靳羽西每一天都非常兴奋。

  有一次,她做采访发现,非常多的美国人认为,中国人还蓄着长辫子。

  这让靳羽西陡然升起一股强烈的念头,一定要让更多人认识中国。

500

  经过多方筹备,《看东方》这档节目如期开始,栏目分为:东方人文社会、风土人情、文化艺术

  为录制节目,也为节约经费,办公场地就在靳羽西住的房子里,她吃住睡全都跟所有工作人员一起,还要每天工作17,8个小时,事事亲力亲为。

500

  有时她累到生病,母亲来心疼地说:

  “女儿啊!你把辛苦赚来的钱都用来做节目,这个节目是针对亚洲的,说不定并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亚洲。

  你做的这么辛苦,还病的一塌糊涂……”

  当然,我们也给了她极大的友好,很多从未开放的地方,政府下发红头文件,允许靳羽西和她的团队去采访,拍摄。

500

  第一个拍摄哈尔滨冰雕,

  第一个获准进入中俄边境,

  第一次走进田间地头,跟农民一块聊天……

500

  靳羽西记得,“来到黑河市,全市只有一个宾馆,没有热水,天冷的要命,没说上两三句话,嘴唇就冻僵了。”

  最后出现在节目中是:

  在一片古老灰白的街头,周围的人们大多是灰蓝色衣服,而一个身穿红色鲜艳服装,梳着大部分人从未见过的“童花头”的女人,面头镜头侃侃而谈。

500

  她笑容靓丽,神采飞扬地讲述着古老中国的风土人情。

  巍峨的长城,秀美的山水,淳朴的乡村景象等等,让美国人大开眼界。

500

  1978年,节目在美国刚一播出,立即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除了全美国高达1200多家电视台疯狂转播,更多离家几十年的华人,忍不住流下热泪。

  他们写信告诉靳羽西:“走了几十年,以为再也见不到中国,没想到是你让我们圆梦了。”

  紧接着,第二次更大的改变和突破又被靳羽西抓住。

  1984年,美国知名电视台打算转播中国国庆35周年阅兵仪式。

  但是,节目开始前几天,对方突然发现,转播过去只有图像,没有语音,观众根本看不懂。

  第一时间,他们联系到了靳羽西。

  接到任务到真正开播,只剩下3天时间,靳羽西本身对军事了解很少,而且中文也不好。

  但没有办法,她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整整两天不出门,20多个小时不吃饭,全力埋在资料堆里。

  几天后的转播节目,靳羽西以得体、端庄、流利的语言全程讲述了中国的国庆大典,语言描述非常精彩,让亿万美国人瞬间对中国竖起大拇指。

500

  当然,靳羽西再一次轰动全美。

  《纽约时报》说:很少有人能够把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融为一体,而靳羽西小姐凭着智慧和风度做到了!

  第二年,靳羽西一举斩获1985年度“全美华人风云人物”。

500

  于此同时,央视也看上了靳羽西,邀请她来做一档采风节目。名叫《世界各地》,预备拍摄104集,需要资金150万美元。

  在当时,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那时,央视就只有一个频道,任何大项目都需要自筹资金。

  靳羽西对电视台领导说,“你们给我每集3分钟的广告时间,我自己去找赞助商。”

  领导想了想同意了。但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从未有人这样做过,谁会投资?

  经过不断的尝试,沟通,谈判。靳羽西很快找到第一家赞助商“雀巢咖啡”。

  第二家赞助商是“宝洁公司”。

500

  有了第一批不多的资金,拍摄依然很不容易。因为,靳羽西要全程用中文讲解,那时她连自己的名字都说不好。

  光是练习:“你好,我是靳羽西”这个几个字,她就用了好几天的时间。

500

  为此,靳羽西请来两位专业的语言老师,一位谈判和礼仪老师,负责教她。老师的费用高达每小时几百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