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底层思维,这才是“降维打击”!

500

1

很多年以来,关于“毛蒋对比”的话题一直受到人们热议,可谓是经久不衰。

 

如果非要列举的话,那二人之间的不同点非常多,但此篇文章中,我想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二人之间最本质的对比--底层思维。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并不在于智商,也不在于情商,而在于思维。从根子里讲,思维的差别有千万种,但本质上的差别就在于底层思维不同。

 

什么是底层思维呢?

简而言之,就是考虑一切问题的“核心切入点”,它就像是建立头脑中“认知大厦”时打的地基,未来这座大厦能建多高、多大,都与最初的底层思维有关。

 

人与人的竞争,说到底是底层思维的竞争,这决定了人与人命运的不同。

不同的底层思维之间会出现“降维打击”,胜负立分高下。

 

举个例子吧,18世纪时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机器之所以能被发明出来,来源于物理学的底层思维--牛顿定律;20世纪时核能之所以能被开发出来,也源于物理学的底层思维--质能方程。

  

若以牛顿定律为底层思维,则只能造出枪炮;而以质能方程为底层思维,则可以造出核武器。

若两种底层思维之间出现战争,到底谁胜谁负?答案一目了然!

 

为什么?因为这种竞争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这是降维打击!

 

如果细细品味历史,我们会发现从一开始,毛蒋的底层思维就压根不同。正是这种不同,造就了二人后来不同的命运。

 

 

2

先说说蒋介石,他的底层思维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利”字当先。

 

只要看透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他一系列行为背后的动机--利益最大化。

 

为什么蒋介石会政治联姻宋美龄,形成民国时期“四大家族”的格局?

因为这代表了彼时中国最顶尖的利益圈层,他要利益最大化!

 

为什么蒋介石代表了军阀、官僚、买办阶级的利益?因为这些阶级掌握了彼时中国最集中的财富,他要利益最大化!

 

为什么蒋介石会走向“亲美”的道路?因为美国是彼时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会为中国的大资产阶级输送利益,他要利益最大化!

 

500

正因为有“利字当先”的底层思维,所以对蒋介石来说,他只重视那些大财团、大军阀,对于那些不能为其输送利益的平民百姓,就根本不值得重视,他们的生命如同草芥。

 

1938年6月,为阻止日军向武汉进攻,蒋介石下令在河南花园口挖开黄河大堤,企图依靠一场人造洪灾杀伤日军。

 

国民党一方面想保证“奇袭”效果,一方面还想隐瞒炸堤罪证,所以在炸堤时不仅没有通知民众转移,反而还严密封锁消息。结果黄河决堤之际,大堤外的百万民众还在睡梦之中。

 

最终,花园口决堤直接淹死了89万人,同时还造成390万人无家可归,1200万人受灾,2000万亩耕地被淹没,形成大面积无法耕种的“黄泛区”,直接导致了后来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该饥荒又导致3000万人受灾,死亡300万人。

 

 

这次究竟淹死了多少日本军人呢?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仅仅只有1000人左右。

 

在蒋介石看来,淹死这1000名日本军人的价值,远远大于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中国平民百姓的生命,因为这些人不能为他输送利益!

 

开国大将陈赓曾是“黄埔三杰”之一,在东征时期救过蒋介石的命。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陈赓立即公开宣布退出国民党,毅然参加反对蒋介石的南昌起义。

 

蒋介石闻知此事后,不止一次地对人说:“陈赓是个人才,救过我的命,我非常器重他,可他政治上糊涂,跟着共产党跑了。”

 

真的是陈赓“政治上糊涂”吗?

据陈赓后来回忆,当时他毅然决然的退出国民党、加入共产党,只是因为一件小事--

 

北伐期间,蒋介石在指挥作战间隙,总是打开收音机,收听上海的股市信息。陈赓觉得他根本不是真正的革命者,因而弃之而去。

 

 

就是这么一个细节,就能看出蒋介石根本不把前线打仗的将士性命当回事,反倒是在股市里赚钱更重要。

可偏偏这样的行为,使原本效忠于他的人都寒了心,那么这笔“买卖”到底是赚还是赔呢?

 

当然,如果我们以“利字当先”的底层思维来解读蒋介石,也就不难理解他的真实考量了--什么事能让他利益最大化,他就重视那件事,其他的都不重要。

 

仅仅以上两个例子就已经让你毛骨悚然、匪夷所思了吧?当然,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是蒋介石“利字当先”底层思维的外在表现。

 

 

3

再说说毛泽东,他的底层思维也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人”字当先。

 

在这种底层思维中,“人”的价值大于“利”的价值,因此一生必须为广大的人民谋福利。

 

在毛泽东看来,那些面黄肌瘦、见识短浅、目不识丁、眼神躲闪、受尽剥削的贫苦老百姓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也想要过上好的生活,也应该平等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该受到谁的压迫。

 

500

在很多史料中,我们都能看到毛泽东反复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从中国革命成功的角度来看,“群众路线”是极其关键的政策因素,但这并不是毛泽东刻意勾划出来的,而是他“人字当先”底层思维的本性使然。

 

本公众号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33岁时升任政府部长, 他为什么还要狠心砸掉公务员的铁饭碗?》,里面了详细讲述了毛泽东离开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的位置,一头扎进了土山沟里与“泥腿子”为伍的经历。

 

放弃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却能与最广大的穷苦群众打成一片,这就是“人字当先”底层思维的做法。在很多史料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毛泽东对“人”的重视程度: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亲自给孩子们编写了语文课本,他在《新三字经》开篇中写道:“天地间,人最灵。”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回答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关于“国民党的飞机、大炮很强,共产党该怎么应对”的问题时说:“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而是人。”

 

延安保卫战时期,中共中央战略转移撤离延安时,毛泽东说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写道:“创造一个由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500

 

新中国建立之后,即使是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美国,毛泽东依然秉持“人字当先”的底层思维。

 

从1951年5月开始,美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力不从心,开始谋求通过谈判实现“体面停战”。谈判桌上,战俘处理问题成了双方博弈的焦点。

 

然而,关于战俘问题谈判一开始,美方就反对按日内瓦公约的规定,全部遣返战俘,而主张所谓的对等遣返,并荒唐地提出“一对一”交换原则和所谓的自愿遣返。

 

对此,中国政府的态度是:“至于交换战俘,我们反对按一对一的原则交换,我们建议按双方遣返全部战俘的原则交换。”

 

随后,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做出了坚决而有力的表态:“这不是一两万人俘虏的问题,两个人的俘虏也要争。”

 

500 

 

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的利益是根本性的原则问题,是动摇不得的,是不可以拿来谈判的,而“一对一交换”的本质却是交易,这是“人字当先”的底层思维根本无法接受的!

 

蒋介石为了利益而视贫困百姓的性命为草芥,毛泽东则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抗争到底,这就是两种底层思维的巨大差异!

 

 

4

底层思维不同的人在一起沟通,简直就是对牛弹琴、鸡同鸭讲、处处别扭。生活中,不同底层思维的人之间互相争对错,就永远没个完。

 

就像牛的底层思维是吃草,狗的底层思维是吃肉,二者因为“吃草好还是吃肉好”的话题争执,请问谁又能说服谁?

 

对蒋介石来说,他根本无法理解毛泽东的底层思维--一群平头老百姓,能掀起什么大浪?这些人没钱、没势、没资源,值得那么付出吗?

500 

可这种“利字当先”的底层思维却为后来国民党内部离心离德、一溃千里的结局埋下了失败的种子--毕竟中国有句俗语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作为国民党的一把手,蒋介石以“利字当先”作为底层思维,这就必然吸引了同样以“利字当先”为底层思维的人聚集在其身边,形成利益集团,各自为了“利益最大化”而相互算计,反而谁都得不到最大的好处。

 

国民党内部各利益集团为了“利益最大化”而相互算计的局面,就必然在心理上和地理位置上形成“互不管地带”,恰恰这一点被毛泽东所洞察,在“四渡赤水”之时他正是利用了蒋介石于川军刘湘、滇军龙云的互相算计,才使红一方面军成功跳出了包围圈。

 

本公众号曾发表过一篇文章《1935年红军即将覆灭时,毛泽东用这惊险的一招把死局盘活了》就详细的记录了整个过程,蒋介石“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恰恰使他无法利益最大化,真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500

对比毛泽东、蒋介石截然不同的底层思维,我想到了《孙子兵法》和《孟子》中的一些名言:

 

《孙子兵法》曰:“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简译过来:要确保战争胜利,就必须以“道天地将法”五个因素作为基础,其中“道”排在第一位。所谓“道”,就是要使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可与君主死生与共而无违疑之心。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简译过来: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供给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不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500

 

无论是《孙子兵法》还是《孟子》,都在强调要把“统一人心”放在首位,却丝毫没有提及“利字当先”的作用。

 

很多人热衷于从军事战术角度上,去分析解放战争中,为什么共产党会凯歌高奏、国民党会节节败退,可我认为军事当然重要,但还没有分析到根子上。

 

正如《亮剑》中楚云飞分析国民党失败时说的那句话:“这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500

从根子上讲,共产党的胜利来源于人心的统一,更来源于底层思维的降维打击!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关于毛蒋的对比,大家可以说上千万句,但我始终认为任何复杂的表象背后,一定有本质性的差别贯穿始终: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