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场合需要喝酒?

  当江湖中的老狗逼没有手段制约少侠女侠们时,面对老狗逼的劝酒,你说少侠女侠们还会一路被灌成醉鬼,再被老狗逼拖到房间里上下其手么?想得美,毕竟当代少侠无欲则刚

  从这个角度来看,劝酒文化怕是要被90/00后一代终结掉了,原因也很简单,90/00后生活相对富足,眼界宽广,思想成熟,而且普遍晚婚晚育,所以老狗逼还真没有太多制约90/00后的办法——就问老狗逼们怎么制约一个不差钱、有家庭支持、没有孩子拖累的00后

  新生一代是很难被拿捏的,如果是他们自己不想干的事情,很难有外力强迫他们做。这次阿里基干涉嫌性侵女员工事件,估计当事女员工也是个95后——因为她可能不在乎这份工作,不担心丢了这份收入就无法养家糊口,所以她无欲则刚。

  但这是以权谋性,酒在里面只是媒介。历史上,西门大官人倒是跟潘金莲喝了一顿酒,还借着酒劲,找机会去捏了潘金莲的脚,但至少他们两个当时还是郎情妾意、你情我愿的。

  而阿里这次的舆情事件,曲一(王某文)这种借着权力压迫,一杯杯的灌席间的美人喝酒,打的算盘谁看不懂?强行灌醉,试图MJ少妇,那叫狗逼之意不在酒,为正人君子所不齿,属于腌臜泼才干出来的破事,文人雅士可不这么干,千万别把仗势欺人跟酒文化混为一谈。

  古人饮酒留下各种各样的雅事,不管是曲水流觞,还是飞花酒令,都是无比雅致的,是壮怀悲歌,是抒怀解忧;

  关公温酒斩华雄,这叫壮行;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叫抒怀;

  李白斗酒诗百篇,这叫助兴;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这叫送别;

  孟浩然与古人把酒话桑麻,这叫闲趣;

  霍去病大破匈奴,与士兵共享御酒,这叫庆功;

  杜甫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兴奋得白日放歌须纵酒,这叫庆祝;

  新婚之夜琴瑟和鸣,喝上交杯酒,这叫夫妻;

  二十年的状元红女儿红,这叫祝福;

   酒文化从何而来?

  借着这次舆论聚焦,我们复盘分析一下,为什么中国会有绵延传承三千年的酒文化?

  人类对于酒精的热爱,其实是写在灵长类动物的基因里的,就连猴子都愿意捡那些发酵的果子吃,吃完以后也是醉醺醺的。而酒桌文化能够流传千年,核心在于它有用,是三千年来,适用范围最广、效率相对较高的交际形式。

  某些明星(房某名)聚众吸D,某些明星(罗某祥)聚众淫L,多人运动,某些明星聚众调戏女生(冯某刚),还有某些明星(吴某凡)选择一起坐牢,这些形式肯定能够更快的推动陌生人之间的社交,快速增加彼此的熟悉程度,但是正常人不能干这些犯法的事啊。

  在这种情况下,正常人想快速推进关系发展,只剩下一起喝酒、一起工作、一起比赛、一起运动、一起冒险、一起游戏;但是其他的都有门槛,只有一起喝酒,才是门槛最低、效率最高的活动。

  对于爱喝酒的人来说,谁愿意看见一张不情不愿不尴不尬不喝酒的苦脸?正常情况下,叫两次你都不喝,除非别有用心,否则第三次绝对不再叫你了。

  而人类呢,又是群居动物,有共同语言,共同爱好的人,会自然变得更加亲近;一起打王者的,比不打王者的亲近;一起滑雪的,比不滑雪的亲近,一起打篮球的,比不会打的亲近。不是说没有这些爱好就没法相互熟悉,但是关系进化的速度不一样

  而一起开怀畅饮喝得五迷三道的人,速度是最快的,这就是酒文化的天然优势。当然,相比共同爱好,酒文化仅仅是快速拉近距离的低门槛渠道之一,但也仅限于拉近关系。

  唐鲁孙也说,在晚清到民国时期,官场上讲究个一二三四:一笔好字,两口二黄,三斤黄酒,四圈麻将。

  一群不相干、不熟悉的人,想要快速熟悉起来,最高效的东西,靠的还真是美酒,破冰文化倒是没那么有用了。毕竟,酒桌文化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相对随意放松或者暴露自己丑态的舞台,可以试探关系,加深人情往来。

   酒是初始信任的润滑剂

  酒能帮人快速建立初始的信任感。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起上学一起上课,跟同学和老师朝夕相处,本身就不缺乏信任基础,而且有足够的时间建立彼此信任。

  但是江湖上充斥着成年人,大家不可能再像学生时代一样相处四年;成年人拉通资源做大事的时候,有大量需要快速建立信任的场景,这就是快速破冰的需求。

  信任人越来越难。所以,当我们需要快速建立信任的时候,就必须制造一个坦诚相对的场景,哪怕为此支付额外的身体成本(喝大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等到微醺或上头的时候,双方可以迅速表露出自己真实的一面,然后才能建立初始的信任。所以,利用酒桌建立初始信任,无论是时间还是经济上,成本都是非常低的。

  为什么近些年,酒桌文化一直被黑却一直不可取代?因为从古至今,酒桌都是一个最价廉物美的社交场景。即便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参加正规酒局,但是少侠们还是会找别的渠道一起喝酒的。

   劝酒文化是糟粕

  酒桌文化经常被诟病的一点,也就是那句「劝酒是权力的展现,是忠诚度测试」。酒文化就是这样被肮脏的劝酒文化搞得不伦不类的。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男人不喝酒,白在世上走”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

  “五两六两不是酒,七两八两漱漱口,九两十两好朋友”

  “烧烤配烈酒,小劲儿马上来”

  这种劝酒真的不是酒文化,跟曲水流觞和飞花令不能比,跟何时共饮庆功酒不能比,连冰天雪地蒙古包里的火锅、烤肉和烧刀子都比不了。

  什么叫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不喝你就拿不到奖金?不喝你就别干了?为什么要把酒跟利益、胁迫、强制和道德想关联,让酒变成了权力的具现?

  因为如果你有求于人的话,那么酒桌上自然存在高位者和低位者;低位者需要去取悦高位者,也需要把真实的自己展现给高位者,那喝酒成了最方便的社交工具——不想喝很简单,不求人就可以了

  当我们看到刚入职的年轻人因为不喝酒而被领导扇耳光,销售为了拿单子喝了三斤白酒后当场过世,帅哥美人因为有求于人而在酒桌上变成了一道菜……这就是腌臜泼才,俗得没边了。

  幸好近几年,家底丰厚的00一代成长起来,已经基本实现无欲则刚了。当年轻人真的敢不给面子,真的敢不要这奖金,真的敢不要这工作的时候,那么酒桌上的忠诚度测试、服从性测试,也就玩不起来了。

   酒逢知己千杯少

  年轻人反感的,是在权力支配下的酒桌文化,什么察言观色、添茶倒水、敬酒说话、做这做那,主陪副陪,口吐莲花。年轻人最想干的事,就是颠覆权威,比如领导夹菜我转桌,领导开门我上车,要不然李诞怎么会那么火?

  毕竟,最高效的社交破冰,真的不是阿里给新员工的破冰游戏,而是大家一起酣畅淋漓的喝一顿酒。现在朋友之间简单的约着吃顿饭,其实真没啥意思,往往是各自玩手机;但是等到酒酣耳热的时候,你看还有几个玩手机的?还不是一个个大着舌头在说话?

  没有朋友一起喝酒的时候,苏轼只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只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要么就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跟三五知己喝到微醺,一起指点江山聆听八卦,才是生活中简单的快乐。

  要不怎么可能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甚至「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到那个时候,自然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了。

  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礼。年轻人并不是讨厌白酒,而是讨厌权力的制约。现在这些大骂腐朽酒文化的年轻人,真到了酒吧遇见帅哥美女,不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

  酒是好东西,坏的只是某些人的心。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