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性侵事件背后,这个重要信息无人关注

文章来源:公号“吴教授来了”

8月9日,阿里女员工遭性侵事件有了新进展:阿里两名高管引咎辞职,涉事男员工被辞退。相信随着警方调查深入,这事会一直被舆论广泛关注。

但是,这几天的舆论更多地盯着阿里,却漏掉了事发当天的一个重要信息:根据这位阿里女员工的描述,她是被一顿灌酒,先是酒桌上被猥亵,醉酒后又被性侵的。

500

更为无耻的是,济南华联超市涉事员工对这事的回应是,否认猥亵,但“在酒桌上正常喝酒,中间肯定有搂抱的过程”。

在酒桌上喝酒就一定要搂抱女性,这是什么奇葩逻辑!

其实这事并不是个例,职场上的饮酒丑陋和低俗,已经常态化。

我们有了享誉全球的现代化巨型企业,我们有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但我们没有一个现代化、文明的职场饮酒文化。

01

马云的女秘书连喝27杯白酒

2000年前后,马云的事业还没太大起色,急需融资续命。

于是,马云向一位煤老板求援。对方在酒桌上告诉马云:如果能一口气喝掉9杯白酒,就承诺投资50万元。当时不会喝酒的马云,由女秘书代劳,一个人硬是喝了27杯!

是不是不喝一杯白酒的人就不值得投资,喝了27杯的就可以投资呢?

显然不是。职场上的饮酒文化,是强势和弱势的相互配合,完成了一场权力或资源为所欲为的表演。

职场酒桌,其实早就异化成了一种权力的映射。这种异化出来的表现形式,无外乎以下四种:

第一,上级对下级的劝酒走样,劝变成了逼迫。上级对下级劝酒,有的是出于礼貌或“走群众路线”,但有的就是一种强权文化。就是要让处于弱势地位者通过被迫饮酒来体现强者的权力。

去年8月,一家银行的新员工因为没有喝行长的敬酒,结果被直属领导当着一众同事的面扇耳光、谩骂。这位直属领导表示“新员工不肯喝领导敬的酒,便是不尊重领导,失了自己的前途,丢了领导的面子”。领导的面子什么时候需要用这种方式来维护,简直是荒唐至极!

500

第二、男性对女性的劝酒,异化成了娱乐项目。在酒桌上,经常会出现男性让女性陪酒的情况。文明点的,女性不喝也就不说什么了。但很多时候,女性不喝或用饮料代替,则代表着扫了大家伙的兴致。在众多压力下,女性也被迫加入酒局。

尤其是对于做市场的女性来说,这种事情基本都会遇到。有的单位招聘,甚至直接问应聘女性能喝多少酒。女性,成为了这种丑陋酒桌文化的一种附属品、娱乐项目!

第三,强迫灌酒,乃至侮辱人格以及人身侵犯。在职场中,有着被灌酒经历的人不在少数。刚毕业的大学生经常陪领导喝酒,被灌到断片后晕倒在包厢里;从业多年的职场人为了职业稳定,混着茅台和伏特加往肚里咽,忍着胃疼继续喝;有人想过拒绝,但看到领导拉下来的脸,也不得不继续被灌......这些被灌酒的人,没有一个喜欢酒桌文化。

问题是,酒过三巡,喝嗨以后各种奇葩事件也就容易上演。其实,阿里女员工被性侵这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喝到一定程度开始对女性动手动脚。等到喝断片,就直接性侵犯。

第四,酒品差,喝起来没完没了,丑态毕出。还有两种人,一种是酒品差到极点,平时端端正正,喝上酒就像是脱了僵的野马,谁也拉不住,轻则哭哭闹闹,污言秽语,重则四面出击,大打出手。另一种是,本身酒量不错,不劝酒,酒品也不错,就是拿起酒杯就放不下,连续喝上几个小时,叨扰的身边同事不胜其烦,但大家又不能离场,想想也是一次痛苦的酒局经历。

马云的女秘书被灌酒27杯,那都是20年前的事了。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但酒桌文化真的没啥长进。

山东是中国这种丑陋职场酒文化的典型,北方整体比南方严重。但是,这只是地域严重程度的差异而已,完全隔绝酒桌恶性的地方,全中国估计也难找出一个。

职场酒桌上,很多时候喝的不是酒。

喝的是什么呢?喝的是角色扮演,喝的是人生百味。

但是,喝多了身体都难受,这倒是一样的。

02

丢了祖宗的“酒”

酒作为古代中国人的主要饮料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考古文献证明,最迟在殷周时期,中国酒文化已形成了一套必须遵守的礼节。

传统酒文化中的礼,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的反映,制定饮酒礼节要求十分重要。尤其在祭祀等场合,严肃的酒礼可以有效规范大家言行举止,加强个人道德约束。 

“酒文化”作为一种雅趣,推崇的根本不是喝得酩酊大醉,往往达到“微醺”的意境就收手。“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即使那会酒的度数低,但真喝得太多,烂醉如泥,肯定就去呼呼大睡,怎么可能还有清醒的意志写诗呢。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也写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说明酒是山水游玩时,朋友齐聚助兴的一个工具罢了。如果这些当时的高管、名士坐在那里劝酒、拼酒,别说体验山水之乐了,估计连路都不会走。

500

《兰亭序》中,王羲之将古代“酒文化”描述得最详细:一群文人墨客来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排排坐,将酒杯放在流动的溪水边,“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人家是喝一杯酒,就作一首诗,而不是牛皮满天飞,动不动就罚三杯。

古人认为,酒不能乱饮,只有在身体和情绪正常的情况下才能饮用。身体不适、盛怒之时都不能饮酒,否则会损害身体健康。《诗经·小雅》记载,“人之齐圣,饮酒温克”。也就是说要多喝酒,但是也要能把持住自己,要保证不失言、不失态。

古代人喝酒,真的是有一套礼节,有酒文化在的。喝个酒非得拼个你死我活的,根本就不是中国传统“酒文化”所提倡的。

如今,人类社会的物质丰富程度远远超过古代,一年的白酒产量,估计能顶上之前一个朝代的总和,喝酒就像喝水一样容易。

但问题是,现代人把老祖宗千年来沉淀下来的“酒文化”却给丢了,喝酒被一些人搞成了一件很粗鄙低俗的事情,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白酒生产力快速进步,饮酒文化止不住的退步。

03

95后终结职场酒糟粕?

最后,来讲一讲年轻人喝酒这事。

经常看到很多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吐槽喝白酒以后很难受,又苦又辣,还容易呛着。

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95后,甚至00后的崛起,白酒热度会逐步下降。另外,95后、00后更加个性,不循规蹈矩,之前的职场饮酒文化行不通了。

对于这种判断,只能说too simple,too naive!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年轻人喝起酒来猛得很,一代比一代能喝。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年轻人群酒水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喝酒的年轻人正在变多,90/95后年轻人的酒水消费增长潜力极大。

这个报告还发现了一个特别的情况:女性在酒水消费市场占比不断提高,90后女性酒水消费人数甚至超过了男性。

另外,指望年轻人塑造新的职场酒文化,终结“拼酒”“灌酒”“酒桌流氓”这些糟粕,基本是幻想。

每年春节前后,网络舆论都会对一些地方的酒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一年365天,关于职场喝酒出现的负面新闻不断,吐槽不断,但是各种“拼酒”“灌酒”“酒桌流氓”的情况根本没有改变。

2018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5名受访者做的一项调查显示,92.3%的受访者有过被劝酒的经历,70.7%的受访者认为喝酒应本着自愿原则,不贪杯不劝酒。但是,有74.0%的受访者被劝酒时推脱不过就接受。

为什么吐槽酒文化那么多年,就是没有改变?为什么高达70.7%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喝酒自愿,但高达74%的人接受了劝酒?

这里面可能有面子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权力的问题。95后、00后再有个性,在进入社会后遭受一顿现实的毒打,大都数还得乖乖就范喝白酒,因为权力不在他们手中,而个体的力量是极其弱小的。

另外,一个人,哪怕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不可能改变一个更大群体的生态,更不可能改变一个区域根深蒂固的生态。

举个简单的例子,早在2019年,山东省官网网站就置顶了一篇文章,吐槽山东不喝酒不办事的文化。但是,两年过去了,你去山东不喝酒,照样办不了事!

前几年,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曾有过一句颇为经典的总结:很多人说现在年轻人都不喝茅台酱香,我说不用担心,到45岁以后他们会喝的,因为人生经历过生死苦难才会懂得酒。

其实不用45岁,步入职场几年后,年轻人们就不得不就范了。

目前为止,这种粗鄙低俗的职场酒文化看上去还是无解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