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胖不代表肥肉多,也可能是肌肉多

【本文来自《中国人在肉蛋奶方面的摄入够不够?》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背山远行

      体育不是饮食营养或基因遗传,而是更高级和复杂得多的东西,其中影响最大的一直是后天因素,这个道理,我十多年前就在跑步论坛写文章强调过,非常遗憾,这么多年了,这么多人还在坚持错误观念。

      吃得特别好的,是饭桶的可能远比是运动员的可能要高得多。你们至少应该记得C·罗和博尔特的饮食是怎么回事。

      对于所谓的基因问题,我前些天已经回复了另一篇文章《苏炳添,奥运「无冕之王」》,建议去看下。

      关于铅球这个项目,我还有具体的个人看法:我认为我们的主管教练团队认识恐怕还有问题。我们的铅球运动员的体型都是那一种不太好的样子(体脂过多),至少我没见到例外。我当然知道铅球运动员不仅需要力量,也需要体重来控制身体平衡,但增加体重,可不等于增加脂肪,增加肌肉当然也行!为什么我们的运动员都是增加的脂肪?对应的,这次女子铅球铜牌得主,新西兰的瓦莱莉·亚当斯,她的体型要比我们的和其他别的外国运动员的体型要好不少,人家是金牌得过好多次了(奥运2次?我没记准),最好成绩也比巩立姣好,只是年龄不行了,这次回去估计就退了,但体脂一看就要少很多。我不清楚的是,我们的教练们是没认识到体型可以提高成绩,还是体型控制他们没经验或难度大,这种事,是需要动脑去搞体育的——体育,不光要苦练,还要动脑的,这也是复杂的后天因素之一。

      关于苏炳添,我在十年前写文章时就提过。我当时是在马拉松的论坛上写的,但我为说明问题(我们差在后天因素没做好,不在先天基因问题),我特意举例的就是短跑这个我们差距似乎更远的项目,我认为我们可以在这个项目上出好成绩,不过肯定不是依靠苏炳添这样的人。现在,我更坚持这样的观点——苏炳添能跑9:83固然值得敬佩,但他能入选奥运代表队,是我们在青少年体育锻炼方面水平太差造成的,未来的中国运动员当然可以跑更快。

看着胖不代表肥肉多,也可能是肌肉多。电视上那些大力士比赛拖飞机扛巨木的超级大力士都是胖子,健身房里面那种胸大腰细倒三角体型的健身教练,看着俊美,其实是花架子,真正的力气不行的。马东锡体型和巩俐交差不多,但是马东锡的体脂率只有8%!也就是全是肌肉,一点肥的都没有。

8%说什么概念?普通人瘦到郭敬明那样的麻杆,体脂率大概也由12%左右,这还是男性,女性天生体脂率更高,大街上那些拼命节食减肥的小姐姐,体重只有40公斤一阵风就吹走的那种,体脂率一般都由18%。她们看着瘦是因为完全没有肌肉。

巩立交别看看着胖,她的体脂率绝对没有18%,绝对比一般的女生低,管晨晨全红婵她们体操队跳水队的小姑娘很可能体脂率都比巩立交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