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香港电影公司:大浪淘沙,何去何从?

作者 / 小保

呼声颇高的《怒火·重案》顺利突破两亿元票房,背靠香港的电影出品公司银都机构和英皇娱乐又再进入观众视野。

500

诚然,如今每每聊起香港电影,“落寞”“断层”“青黄不接”等印象常浮现眼前。纵然香港本土依旧有在产出新的电影、不少香港电影团队也通过北上合作寻求到了更多的机会,但是无论是影片本身的影响力还是其背后电影制作公司的执行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在上世纪中后期香港电影风光无两的时候,其背后的电影制作公司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邵氏兄弟、嘉禾、新艺城、德宝、寰亚、银河映像……一个个名号响亮的厂牌,源源不断地向市场输送了一部部经典之作。可惜的是,这些公司停产的停产,出售的出售,即便仍有产出新作的公司,产能也不比当年。然而,来自香港的电影资本力量并无消退,看好香港电影市场复兴前景的内地文娱资本亦仍加码入局。

借此,我们就来看看曾经的香港老牌电影公司,现如今几家欢喜几家愁?

500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可以说是香港电影公司最活跃和辉煌的时候。

一方面,以邵氏兄弟、嘉禾、寰亚为首的电影公司先后问世,产出了一批批家喻户晓的港味电影。尤以动作题材和都市情感题材的发展和杂糅为最,《英雄无泪》《精武门》《无间道》等作品至今仍是影史经典。

另一方面,从大公司出走自立门户的电影人们也发挥着自己的光热,比如由麦嘉、石天、黄百鸣等几个香港电影人共同创办的新艺城制作出了《最佳拍档》系列、《英雄本色》系列和《监狱风云》系列等精品,潘迪生、岑建勋、洪金宝共同创办了德宝公司,周星驰拥有了自己的星辉公司,由杜琪峰、韦家辉和游达志共同创办的银河映像也于今年走进了25周年。

500

▲银河映像20周年纪念海报

然而,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是千里马。受电视行业蓬勃向上的冲击,邵氏兄弟于80年代便停产了电影;受香港(甚至整个亚太)经济下滑的冲击,嘉禾、银都机构等公司被相继出售;而受创办人管理不善或理念不合的影响,德宝、新艺城、最佳拍档等公司也相继散伙停业。

其中,即便邵氏兄弟、嘉禾、中国星(永盛电影)、寰亚电影等公司有通过港交所上市,但不高的股价和相对低迷的业绩却不过是从另外的角度显示出了它们的颓势。

500

对此,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曾表示:香港电影僵化的制作模式和内容单一让港片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不断缩减。同时,老牌香港电影公司不仅要面对香港电影市场中内地、东南亚、好莱坞等多个市场的分流,还要面临内地市场中因缺少类型差异化带来的观众审美疲劳的考验。

不过,从一波波大浪淘沙存续下来的老牌香港电影公司并未奄息,老骥伏枥仍志在千里,现如今,它们走出了两条道路。

其一,就是拥抱内地市场,参与合拍片制作。从院线电影到网络电影、再到网络剧集,港资公司和香港电影力量的融入已蔚然成风。

比如,背靠博纳,徐克、林超贤、刘伟强等导演带着他们的公司和团队浩浩汤汤北上,制作出了《智取威虎山》《红海行动》《中国医生》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商业大片。不久之后,《长津湖》也将正式上映与观众见面。

又比如,从银河映像走出的郑保瑞和罗永昌,于2015年时携手制作了话题网剧《盗墓笔记》,拉开了“明星+IP”流量影视作品打造模式的序幕。

其二,就是建造电影院,通过投资和运营重资产来维持稳定收益。然而,在这一点上做出成绩的却只有英皇娱乐和于2007年出售给橙天娱乐之后嘉禾公司两家,而在2017年被大地影院集团收购内地业务后,现今仍在内地市场存续的港资影院又只剩英皇一家。

据公开信息,立足香港、台湾和新加坡三地,2007年时的嘉禾亚洲影院网络共计有33家影院,体量足够庞大。但再对比该公司2020年的财报,该公司的影院数量只增加到了35家,13年间的增量仅为两家;显然,这三地本就窄小的影院市场已极度饱和。

相比橙天嘉禾,英皇的影院建设重心显然转移到了内地,而且它走的还是选址考究、设备完善的高端影院路线。然而,疫情袭来,无论是英皇娱乐还是橙天嘉禾,重资产业务所经受到的冲击都是一致的;只能说,得益于内地疫情控制状态良好,英皇影院复工较早较顺利,而橙天嘉禾的影院经营则相对被动。

500

▲来源橙天嘉禾2020年财报

500

▲来源英皇娱乐2020年财报

由此可见,无论走的是哪条道路,老牌香港电影公司虽有千里之志,若无外部力量支撑和外部资本注入,可谓独木难支。

而在向外淘金的道路上,艰难守卫香港阵地和拥抱外来资本力量之间的权衡与博弈,也成为了这些老牌电影公司不得不面对的矛盾和问题。

500

艰守阵地,要该如何面对内地资本?

众所周知,这个“外来”,实际上基本可以指代“中国内地”。

拥抱内地资本,已成为了近一二十年里老牌香港电影公司和电影制作团队维持存续和谋求发展的最优解之一。其中,主动北上的香港电影公司当数英皇娱乐,而主动南下的内地资本则当数华人文化。

先说英皇娱乐,虽然发家于音乐业务,但该公司凭借着多年积累起来的品牌效应、主动拥抱内地资源的积极态度和旗下一众多栖艺人的市场号召力,现如今已在中国内地的电影市场寻求到了从容和自洽。

比方说,英皇“一哥”谢霆锋就是影视歌三栖发展的代表,而像任达华、惠英红这样有口皆碑的老戏骨则撑起了英皇旗下签约演员的大梁。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人气暴涨于内地市场的陈伟霆——2014年时出演古装奇幻剧集《古剑奇谭》的成功经历,让陈伟霆的工作重心开始逐步转向了内地。

500

▲图源英皇娱乐官网

因此,看向英皇娱乐近年来的内地电影市场表现,不仅有主控出品《怒火·重案》《感动她77次》《追虎擒龙》《无双》这样“港味”十足的作品,有联合出品或参与投资《悬崖之上》《无名之辈》《邪不压正》《妖猫传》这样以内地班底为主的商业制作,而且还有参与如《人潮汹涌》《紧急救援》《破风》这样的合拍项目。

再从票房成绩来看,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当前英皇出品93部电影,出品总票房累计169.14亿元,在参与内地电影市场的公司中排名第13位,是港资影企的排头兵。

再说华人文化集团,它的成员和关联企业不仅有正午阳光、深蓝影业、东方梦工厂这样的国内主要影视制作团队,而且还投资或接掌了包括邵氏兄弟和TVB这两家重要的港资影视公司。

华人文化集团的成立时间并不久远。2015年,从上海文广(SMG)出来的黎瑞刚创立华人文化;此后一两年间,他带领着公司先后加入了邵氏兄弟和TVB的事业版图。不过,据今年4月黎瑞刚在港媒《巴士的报》上的公开回应,在过去的几年里,受限于香港特有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华人文化基本没有参与TVB的具体业务。

500

▲华人文化集团CEO黎瑞刚

面对内地资本,无论是邵氏兄弟还是TVB,最初都还只是接受其投资参股,但保留自己的团队和决策。诚然,这也是受香港的法律法规所影响的,因此,黎瑞刚在最初加入邵氏兄弟董事局的时候也只表示:“华人文化作为邵氏兄弟的战略股东,未来将继续把各自旗下的顶级影视资源、全球渠道和邵氏兄弟联动对接。”

不过,对于近年来不尽人意的TVB业绩,黎瑞刚在承认华人文化“在日常经营管理方面没有太多作为”的同时,也终究还是清晰表明“眼下不同了”,如果TVB全面老化不改革,会涉及生死存亡。换言之,作为上述香港企业的大股东,内地资本还是可以有涉及重大问题时的参与权和表决权的。

由此可见,无论是港资北上还是国资南下,香港老牌影视公司要想持续发展,重点不在资金链条,而在经营意识。

除了英皇娱乐和华人文化之外,较为主动北上的港影公司还有寰宇娱乐,较为掌握主动权的南下则有银都机构。然而,即便北上后仍能产出《拆弹专家》系列和《扫毒》系列这样的票房大作,寰宇娱乐的业绩却仍连连亏损,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该公司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入不敷出。

而至于银都机构,则更像是一个特例。作为一家历任董事长均有北京政府方面指派的境外大型国有电影企业,银都机构拥有了更多接轨内地电影行业的资源和机会。据其总裁陈一奇去年接受《香港商报》采访所言,当前,该公司正大力接入粤港澳大湾区影视基地的建设中去。

500

后疫情时代,再次思考何去何从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老牌香港电影公司这些年来有着不少的发展矛盾。一方面,“跳出香港”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留守香港”却又像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

然而,对于如今仍旧存续的香港老牌电影公司而言,大浪淘沙的“浪”,不曾止息——面对影片产能下降,它们多年来经历着来自市场方面的内外夹击;纵然影院收益维稳,一个新冠疫情袭来,却又一下子将这项业务打落得近乎难以为继。

“2020年可谓本集团自1970年创立而来最为艰难的一年。随着全球各地实行封城措施应对新冠疫情,本集团于香港及新加坡的影院业务长期停顿……(该年度)录得总营业额3.226亿港元,与2019年相比较下跌70%。”橙天嘉禾的年报里如是写道。

该怎么办呢?

首先,与内地头部电影公司动辄超十亿元的年收入对比,一众老牌香港电影公司徘徊再两三亿元的年收入显得九牛一毛。

具体而言,老牌香港电影公司依靠电影产出作正面抗衡已无胜算,依靠影院经营业务的收入,又却只有英皇和橙天嘉禾两家具备资质。而在对其贡献最大的电影版权转售一项上面,收入天花板也是可以预见的——老电影的版权转售渠道并不是无限延长的,当日后版权保护期过去之后,公版电影自然也不会再为其出品公司带来直接的版权收入。

500

其次,老牌香港电影公司的营收渠道至今仍较为单一,处于新风口的流媒体、文旅、及IP二次开发业务布局不深甚至没有布局。依靠地产投资或影视器材租售业务的重资产模式仍是主流陈规。

比如,除英皇娱乐外,寰宇娱乐和中国星对地产业务的依赖都仍比较重,橙天嘉禾在苏州布局的舞台剧院业务则于近月才竣工。

500

因此,对老牌香港电影公司而言,管理改革、业务更新、IP开发、接入内地,已成持续健康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更重要的是,这并非表明这些公司需要“被迫逃离”故土市场,而应是在坚守故土情怀的基础上,拥抱“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经营思路。

在剧集传播方面,主动拥抱内地流媒体平台的TVB已开启了这一点探索。2012年起,TVB与优酷达成战略合作,优酷从此独家囊获全部TVB优质正版版权,使港剧迈向从电视到互联网的迁移之旅。到了2018年,TVB与优酷进一步推出了“全球同步剧系列”,首次实现港剧内地、香港同步播出。

在电影传播方面,主动学会与内地市场和资本相处的英皇娱乐也成为了一个具有正面影响力的例子。品牌、艺人、影片、影院多面开花,该公司的北上经营思路灵活又开阔。

纵然上世纪的盛况难再,但港剧港影在观众们的心中不曾垂暮。老牌香港电影公司,无论欢愁,都该直面现状、与时俱进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