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为掐尖择校说话,似乎自己的孩子上了这种掐尖优质校,前途就一帆风顺了

【本文来自《国家对教育产业砍下的这刀,威力很大,诚意很足》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还要说一下现在在一些省市已经被最新政策明令禁止或严格限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优掐尖。从我过去发帖的回复里看,很多家长都为掐尖择校说话,似乎自己的孩子上了这种掐尖优质校,就是胜利者,就一定能在升学竞争中取得决定性优势。当然,从个体角度上说,确实有不少胜利者或受益者。但必须强调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允许择优掐尖,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恰恰是非常严重的机会不公平。

我举个很明显的例子,我现在在武汉,以往最好的初中(就是所谓的X大名初,大部分都是所谓公立民营校),中考平均成绩竟然能比最差等次的公办初中高出130-150分,比中等等次的公办初中也能高出50-70分。但是,同一个城市内同一届学生的智力发育情况从整体上说肯定大体服从与正态分布,绝对不支持如此悬殊的分数差距。

所谓的公立民营校,本来就是鼓励教育产业化的产物,高分的保障就是允许其掐尖。实际上允许少数义务教育阶段所谓的“名校”掐尖拔苗,也是与教育产业化配套的政策。无论是更露骨地只允许公立民营校、私立校拿出一定比例名额“择优”(而不允许公立校择优),还是像过去那样传统公立强校也可择优,最终的结果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绝大多数优秀学生都流向了少数X所“牛校”,顶尖校。

而择优也是通过考试进行,能在考试中稳定取得好成绩高分数的,在教育产业化的大背景下,也越来越多地是能给出得起高额培训费的中产及以上家庭的孩子——而没有这个条件的孩子,除非个人的智力水平远超常人,否则几乎没有条件逆袭上名校。

另一方面,除了少数X所“牛校”之外的绝大部分普通校、弱校,能招收的学生都是被人家挑剩的,也就是说,这些学校里中等生和差生的数量、比例远远高于那少数几所“牛校”。

众所周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相信,从很多人小学到高中的经历可以明显得出结论(包括那些高度支持掐尖优质校的家长,也不可能否定这个结论,否则他们对掐尖优质校的支持就站不住脚),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如果没有一批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都较好的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班风、校风就很难形成,光靠学校老师、班主任靠常规教育手段是很难办的(除非是像衡中、毛坦厂复读中心那样采取极端的教育体系——传销式的洗脑+应试备考泰罗制+准军事化管理+高度的人身控制,但这个模式不可能广泛推广,而且即便真的推广,也是更大范围的同质化内卷而已)。

大量中等生、差生在普通校、弱校里混,他们中比较明白的,都会知道自己学校那20%到40%上下的普高率非常可怜,特别是最差一档的初中,仅2成的高中升学率,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没有什么机会!这样的学校怎么营造良好校风?!

于是,想竭尽全力升学的家庭,自然是咬紧牙关挤出钱来让孩子去校外补课、培训,争取很渺茫的升学机会,背上更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其他的孩子,没有“近朱者赤”的机会,互相受到不好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家庭教育就不好的孩子,在学校里会起到更不好的作用),就进一步沉沦下去——这就是极为严重的不公平。

所以,我非常支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优掐尖。当然,这只是第一步。最理想的状态是一个行政区域内的生源以调考成绩结合就近入学原则,相对均匀分布到各校,再加上教师轮岗流动制,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会平等。但要想实现,肯定也是一个漫长且不易的过程。十几年前,北京和西安就试行过区内小学全部电脑派位,结果是大量家长围堵当地教育局、教委——可见对改革的强烈抵制情绪。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