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提出的取消补贴,为什么不能同意

今年中国出口贸易又达到新高,很多出口企业都出口到不想出口的地步,原因无他,利润太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出口了如此多的货物,但是为何我们的人均收入,人均GDP赶不上别人。

有小伙伴私信问我,说根据经济里面的“比较优势”学说,国际贸易是有利的,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在出口商享有压倒性的顺差,为何似乎现在舆论都对出口不产生兴趣,难到我们不能利用出口所获得的的资金来模仿发达国家技术,从而赶超发达国家么?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说什么是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亚当斯密提出来的解释国际贸易的学说,来看一下学说的大致内容

500

简单的说,由于各国天然禀赋不同,A国生产一斤茶叶需要消耗成本2,生产一个电视消耗成本20。

B国生产一斤茶叶消耗为10,生产一台电视机消耗成本为5。

如此一来,由于A国生产茶叶的成本更低,在出口上有优势,B国家生产电视成本更低,出口上有优势,这样两个国家互相贸易,各自降低了自己在茶叶和电视上的成本,两个国家都受益。

由于国际贸易降低了各自的成本,因此A国应该加大关于茶叶的生产,而B国应该加大电视机的生产,国际贸易强化了各国的分工,为了生产力的提高,因此A国应该不要再去造电视,而B国应该不要再去种茶叶,让他们各自干自己擅长的活。

有人说,这说话不是挺好挺对的嘛,为何现在国际贸易闹到如此地步,为何中国在顺差的时候还有很多不满?

亚当斯密只是告诉你在国际贸易中这种做法是有益的,但是亚当斯密没告诉你的是出口和利润率没关系,出口越多不代表利润率越高,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位置,才是导致这个国家贫富的真正原因。

在一个以竞争力来决定等级结构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仅仅靠专业化的低端经济活动来让自己富裕起来,依靠劳动力成本便宜的比较优势来参与全球分工,其结果是什么?会有更低的劳动力成本的国家随时取代,一个国家初级产品生产的越多,实物生产率越高,反而可能会越穷。

另外,如果以廉价劳动力为比较优势,那么当工资开始上升,即丧失其比较优势,为什么很多国家落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这是有原因的。

贫困化增长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土地、矿产等资源有限,其产品会逐渐供不应求,而制成品的成本和价格则会因技术进步、工艺改良等而不断降低,因此从长期看,包括农产品、矿产品等在内的初级产品的价格及其贸易条件应该是不断趋于上升的。

也就是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穷国可以在国际贸易上获益。

但是现实情况是:根本不是如此。

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在研究1876到1938年英国对外贸易进出口价格指数发现,初级产品在从1876年到1938年的价格逐次走低的,由于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而发达国家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变得越来越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存在长期恶化趋势

也就是所谓的“越出口越穷”。这在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初级制成品上也有体现。

而所谓后发优势,毕竟技术是会扩散的,后发展国家可以学习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从而赶超发达国家,但是这种后发国的技术模仿和学习总是有限度的——以不损害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为限,从而后发国家只能永远处于从属地位。

这次舍曼访华,有一个诉求是:希望中国放弃补贴,其实早先就传出美方希望以取消关税换取中国放弃工业补贴。

关于国家补贴,反复在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各式各样的政策稿里面突出说,比如说在欧洲外交关系协会里面,特别点出了中国对于光伏产业,电信设备,高铁等产业的补贴,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补贴?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像新自由主义者所倡导的那样,大家都不补贴,大家都靠市场竞争呢?

原因是,后发企业在进入被先行者主导的行业里面必然面临风险,壁垒越高,风险越大,风险来自于能力发展的长期性和困难性,也来自于先行者的压力,由于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在注重效益的自由市场机制下,不可能有什么资本会帮助本国企业去更进一步的获得技术能力,在这个时候只有国家资本才有这个动力。

在历史上,日韩两国之所以后来居上,很大程度上也是政府扶持的作用,例如韩国在70年代开始搞汽车产业的时候,韩国政府要求只能组装外国汽车的本土汽车必须自主研发,日本政府也曾经在日本发展半导体的时候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当然这绝对不是说市场不重要了,保护国内市场和力促出口并不矛盾。

其实纵观这两年的中美冲突,以及美国对技术的打压,我总有一种美国人使错招的感觉。

美国打压华为并不出乎我意料之外,对华为伤害不小,但是拉黑了一大片中国企业简直是蠢招中的蠢招,逼得这些企业只能抱团寻求产业升级,而这些企业本来是有躺平赚钱的机会的,现在连机会都不给了,这些企业联合国家资本搞芯片产业升级。

现在的芯片价格高昂,如果继续高昂下去,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本感兴趣,愿意投。

价格永远是打击对手的第一利剑,低利润高销量是真正的行业壁垒,让竞争对手认为进入该行业无利可图是最切合实际的办法,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苹果,其实这几年苹果手机相对于其他国产手机,价格已经不算那么离谱了,淘宝上128G的iphone12仅售5799,相对于目前一票的国产机来说,有一定的溢价,例如小米11 Ultra售价5499,联想起好几年前小米和苹果天差地别的售价,苹果在控制成本取得卓越进步,也反应在这段时间苹果在高端机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制裁华为让出的高端机市场几乎被苹果吃光了。

而在美国所谓的重建医疗供应链方面,美国也被中国利用价格吃了一把,美国Premium PPE公司抱怨说中国口罩售价在1美分之下,Premium PPE未运行的设备和库存堆积如山。口罩月产量降至400万~500万个,仅为顶峰时的1成多。此前曾有最多280人工作,现在已减少至约50人。

日本情况大同小异,日本仿制药企业的头孢烯类原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尤其是对中国依赖度高达约3成,由于疫情影响,日本政府也希望迁回供应链,但日本的原材料制造成本达到中国的5倍以上,一旦迁回成品药必然急剧攀升,

而目前日本政府又不愿意对这行业进行长期补贴。

去年炒的沸沸扬扬的重建医疗供应链,今年提都不提了。

对于未来中美之间的竞争,注意两点,一是对先进行业的补贴绝对不可让步,二是密切注意赶超行业的利润率。

来源 | 李建秋的世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