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火星技术路线浅析

按马斯克的计划,到2050年送100万人到火星。

为什么是100万人,而不是100万建筑机器人?

连富士康都开始用机器人取代人工劳动,马斯克为什么还痴迷于送100万人去火星。

马斯克认为火星上的工作机会很多,所以星舰并不是专为富人服务的,而是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去。没钱的人可以向SpaceX贷款去火星,通过工作来偿还SpaceX提供的贷款。比如参加演出,以及火星城市的建设、服务等等。

500

当年美洲的工作机会很多,吸引了欧洲的穷人去美洲。

如果没有钱买船票,穷人可以与船主签契约,等打工挣钱后还船票钱。

如果送100万个机器人到火星,技术上可以会更简单,至少火箭不需要氧气等维持生命的系统,一个星舰可以送500~5000个机器人上火星。

可能的答案是马斯克不相信未来30年~50年,机器人技术进步到可以取代建筑工人。

从马斯克的技术能力看,他擅长编程,擅长赚钱,擅长营销,但是没有看到他对机器人有革命性的见解。

马斯克衡量事物是否成功的标准,可能永远都只有一个:时间。

计算机软件之所以能快速发展,是因为技术迭代周期短,每两三年更新换代一次。

相比之下,造船技术的迭代周期可长达30~50年。

机器人的基础精密机械,技术迭代周期远比软件长。

马斯克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不会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改进机器人技术上。

连生孩子这事,马斯克都直接采用人工生殖技术,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在女人身上播种。

在为NASA服务时,必须严格按照美国宇航局的安全要求,打造最安全,争取不会出任何意外的龙飞船,将NASA的宇航员送到国际空间站,以至于一拖再拖。马斯克在解释拖延的原因时曾说,这是因为NASA该死的安全要求,无休止的安全测试,导致进度缓慢。

研发自己的猎鹰9号火箭,还是火星星舰,马斯克都是完全地放飞自我了。研发和制造的地方极为粗糙,根本没有无尘的概念,甚至火星星舰一直都在露天建造,焊点也是凹凸不平,根本不像是我们日常所见的高大上的宇航产品,以致星舰的第一个版本被人们戏称为水塔。

500

粗糙的焊接,飞船需要做得那么精细吗?大家可能都被科幻电影带偏了!

人类刚开始生产蒸汽机的时候,可没有想过要在无菌无尘的极净密闭环境中制造,所以巨大的宇宙飞船为什么不能也在粗糙的环境中生产呢?或许马斯克真的是对的,要不了几年,说不定真的会有上千艘的星际飞船舰队,浩浩荡荡地在地球和火星之间穿梭,源源不断地把人类的跨星际物种版及地球物资运往火星。

什么东西一旦商业化,就只有冒险和利润,安全并不是第一位的考量。莱特兄弟造飞机的时候,要是首先想到的是安全,我们现在能把地球变成一个村庄吗?

2003年哥伦比亚航天飞机的爆炸,让美国彻底失去了冒险精神,或许马斯克希望把这种精神重新带回来。

机器人是没有冒险精神的,把100万机器人送上火星,他们只能做预先规划好的事,无法应对可能的挑战。火星与地球的通信时延短则8分钟,长则20分钟。应对未知情况,人远比机器人灵活。

另一方面,马斯克的商人本性早已经暴露无疑,一个资本家能从100万机器人身上赚到什么剩余价值?送100万人上火星,就是马斯克财富的新源泉。

至于马斯克的计划是不是太狂妄了,这让我想起了孙中山。

当年孙中山对日本友人信心满满地提出,中国要在10年内建10万英里(16万公里)铁路。日本友人听了很震惊,他问:钱怎么办?

孙中山大手一挥:钱不是问题。

1912年的中国,别说造铁路了,估计连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别看美国铁路226000km, 他们可是建了100多年呢!

不管怎样,孙先生还是充满了理想,从此开启了自己的铁路规划!孙先生做铁路规划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而是去全国各省进行考察,考察完之后做出来了这张全国铁路规划图,看到这张图 不可否认,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也有很多的不可操作性。

500

截止2021年4月16日,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4.63万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3.79万公里。

过去生产力落后,建10英里铁路可能需要100年时间,马斯克认为工程技术发展是指数跃进的,过去100年能干成的事,未来可能需要30年~50年。

关键是需要冒险,简化一切可以简化的东西,不要把安全放第一位。

互联网之所以能在迅速发展,就是因为放松了安全要求,方便用户接入互联网。

互联网软件永远是贝塔版,不是开发好了再推出,而是先做个简单的就推出,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

马斯克把互联网软件的精神带入航天领域。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