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到过去,遇到18岁的自己,你想改变什么?

作者丨木马君

最近大家都在忙着微博吃瓜,好怕你们没时间认真看文章。纠结了一下,还是决定把这篇早就写好的文章发出来。

今天扯个闲篇儿,跟大家聊聊人生志愿这件事。

500

所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目前尚未达到“不惑”的境界,却开始常常回顾自己过去几十年的人生轨迹,并总是忍不住畅想:“如果那时做了不同的选择。。。那又会怎样?”这样的问题。

会这样想,倒也并不是因为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而妄想回到过去改变什么。

其实更多的是在回头理清自己的来路,看出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大约这才是通向“不惑“的历程吧。

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热门提问,说:

“如果回到过去,遇到18岁的自己,你会告诉他/她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跟我思考的问题,是异曲同工的。

倘若可以回到过去,你是会刻意改变很多事,还是心甘情愿地画下同一个轨迹,一路走到今天?

500

如果谈到人生轨迹,大约总是绕不过这三个问题:

做什么工作?

去哪里生活?

遇到什么人?

这三件事又不能独立分开考虑,因为它们常常是一团麻花似的,绞在一起,最后共同决定了你当下的生活状态。

其实我最近常常想的是,如果回到过去,我还会上同一所大学,选择同一个专业吗?

500

这个问题其实间接地关联了“以后做什么工作“,和另一个问题“遇到什么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很多人人生的第一个分叉点。

我不止一次地幻想,如果可以选择,我大约不会再学习当年的强电专业,因为到了三十多岁,我才突然领悟到,这大约不是我最喜爱最擅长的领域。

十七八岁高考结束的时候,就要选专业了,但是那个时候,你对自己有多少了解?

一个人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其实很难知道自己的能力擅长什么,自己的个性热爱什么。

少年的时候,埋头一路苦读,我大约只知道自己擅长考试,至于以后想做什么工作,研究什么内容,兴趣是什么,爱好又是哪些,这些是不曾认真思考过的。

所以最后只能参考外部因素和家长意见,随着大流,取一个最优解。

500

现在看来,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人生难题,中外都是如此。

怕自己选了不热爱的专业,以后度日如年;也怕自己选了不擅长的内容,以后学得辛苦,事倍功半;更怕选了“没出路”的专业,以后就业困难,悔不当初。

适逢高考结束,很多瓜友都在为孩子考虑填志愿的事,也有很多瓜友给我微信留言,征询我的建议。

高考志愿是不是人生最重要的选择?

迈出这一步是不是决定了以后人生路的走向?

女孩子到底选什么专业才好呢?

闲来无事时,我也常常想,人生有完美志愿吗?

如果以现在三十多岁的智慧,回到18岁的岔路口,你又会怎么选择?

500

在我自己的畅想中,我曾一度非常向往法律专业,以后成为一名律师。


这个领域,既需要记忆力,又需要表达能力,还需要能逻辑辩证地思考问题。

我厚着脸皮大言不惭地觉得,这些都是我比较擅长的事,觉得自己能做到优秀。

后来看了美剧《傲骨贤妻》,更是对律师的职业充满了向往,不是因为那种每天西装革履的精英派头,而是可以引经据典,论证辩论,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去捍卫自己的观点,这种感觉简直太上头了。

500

如果我是一个潇洒的人,大约已经中断现在的生活,去某个大学读法律专业,从头开始了。

但是后来我又慢慢地打消了这样的白日梦。

现实里我也见过一些律师,他们并不像美剧里那样恣意纵横。

我认识的律师,他窝在自己总共十多平方的“律师事务所”里,墙上斑驳地掉着漆,他穿着泛黄的白T恤,脚上是一双居家拖鞋。

我们讨论肇事车辆理赔的问题,他收了一千多元人民币,去打一场被告注定不会出席的无聊官司。

500

以30多岁的阅历来看,去外国学法律,我没有那个母语条件,属于自不量力。在国内当律师,大约有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又怕会变成一地鸡毛。

这就好像,你理想中的记者行业是在战地里传达出珍贵的第一手新闻,而现实中当了记者的你,只能在居委会跟大妈唠嗑,采访她今日跳广场舞的心情。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些差距的。

也有很多人和我说过,你这么喜欢学外语,当初怎么没有选择外语专业。

我也曾认真地想过这个问题,外语这东西吧,当它不是你的专业的时候,它很金贵,能加分,

比如你是一个外语说得很流利的高级工程师,或者你是一个外语说得很流利的小明星,这些都是很高级的加分项。

但是外语一旦成为本专业,突然就变得很不值钱。

你花了很多年,学习别人的语言,很多人以后的出路可能是翻译或外贸,每天都在努力转述别人的话。

(我不是故意贬低学外语的瓜友哈,只是做为一个职业来说,这件事对我没有多少吸引力。)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未来外语类人才很有可能被AI抢了饭碗。

毕竟木马爸爸用微信的“一键翻译”,不用一秒钟,就可以轻松把我整篇文章翻译成德语自行阅读,这上哪儿说理去?

500

如果以务实的眼光来看,又会想,应该去学医,毕竟是个受人尊重的职业。

但是扪心自问,我每次去医院都极其不情愿,不愿面对病痛和人生的灰暗面,大约也无法在这个环境里长期工作,承受那种压力。

转念一想,又觉得金融界人士光鲜亮丽,也许是个好选择?

可是稍微了解一点,便知道这是一个“你要他的钱,他要你的命”的行业,用个人时间和透支的精力换取回报。


500

这是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吗?

这样一想,即使是用30多岁的智慧去选择18岁的专业,还是一样地犹豫踌躇。

A不可行,B也不妥,好似没有一个选择是稳赢选项。

也许人生本也没有完美志愿。

当然,我是一个务实的人,不会劝你放弃一切去追浪漫梦想。

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没有高晓松那样的才华和家世,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份幸运,可以把自己热爱的事当成职业。

所以,如今再回头看看,我大约会在选专业时实用性和个人兴趣兼顾,套用最近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在个人兴趣和实用性的博弈里选帕累托最优:

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里选最实用的,实用的专业里选自己最感兴趣的。

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没关系,至少,

不要选自己很讨厌甚至厌恶的事情做专业,因为这会让你以后的生活变成钝刀割肉,有一天你终于放弃,便是虚掷了很多年的青春。

写到这里,忍不住要来一句心灵鸡汤。

人生是场马拉松,专业选择虽然重要,但也不是一锤子买卖。

如果以世俗的眼光去看看现在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他们当年学了什么只是一个引子,他们后来又做了什么,才真正成就了他们今天的局面。

专业永远在变,社会就业局面也在变,昨天的最热门专业,几年之后可能就门可罗雀。有些专业,今天还不存在,明天就成了新贵选择。

不变的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努力的方向,这也许才是决定你人生轨迹的那支画笔。

500

专业设置也是一盘随着时间流动的沙,有新增也有淘汰,没有永恒的热门

回到文章最初的问题,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你还会走现在这条路吗?

我想,不管我当初选择什么,学了什么,大约今天还是会殊途同归吧。

如果硬要我给18岁的自己一些建议的话,我最想说的其实是:

看遍天地,不如看看自己的内心。

只有不断地了解和探索自己,你才能知道你擅长什么,喜欢什么,想要达到什么。

中年人的人间烟火——团购提醒分割线

让运动触手可及,让懒惰不再成为借口—— 宏太家用软板跑步机

累并快乐着,那些坚持运动的人到底在坚持什么?

500

点击阅读原文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