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接待过一名院士,是做水稻基因编辑的,我认为基因编辑风险不大

【本文来自《零的突破!中国双季早粳稻新品种选育成功》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用李家洋的话说,“分子精准设计”就像组装一台电脑。“想要什么样的水稻,把相关的水稻基因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培育出满足需要的种子。”

与常规育种技术相比,“分子精准设计”育种不仅克服了育种周期长、偶然性大和育种效率低下等缺点,还可以对当前品种的缺点进行精确改良,实现多个优良性状的聚合。

================

以前接待过一名院士,也是做水稻基因编辑的

我理解,基因编辑的第一关是弄清楚某个基因的作用(根据中学知识,如果生物有100个放基因的卡槽,那每个卡槽对应的基因有很多个,实验应该是用替换的方法来测试基因的作用。袁隆平最开始采用的是自然杂交,  不可控,选育慢一些。)第二关是小批量种植观察稳定性,第三关是大量种植

由于替换的基因模块都是水稻原生的,个人认为风险不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