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运代表团男女比例创历史新低

本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总数431人,其中女运动员298人,男运动员133人,男子占比竟然只有可怜的31%,

听起来是不是很夸张?事实上,近几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男女性人数的差距逐步拉开,女运动员的所占比重和取得金牌的数量,相比男运动员的优势也是越来越大。

500

—— 比例悬殊历史之最 ——

显然,造成中国军团男女比例失衡的因素有很多。

先看集体项目的入围队伍数量,女子三大球足篮排、三人篮球,水球、曲棍球、沙滩排球甚至是七人制橄榄球,中国女队系数入围,仅这八个项目就贡献95人,而中国男队除了三人篮球外,其余七个项目全部无缘,这就少了将近100人,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三大球就少了46人(女篮12人+女排12人+女足22人)。

再看一项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中国代表团总共拿到东京奥运33个大项中的30项资格,但这其中共有15项仅有女选手参赛,除了上述集体项目和只有女运动员能参加的花样游泳和艺术体操,包括网球、柔道、空手道、马拉松游泳、滑板、铁人三项在内的6项,中国男选手全部缺席,进一步让男女参赛人数的差距拉开。

500

实际上自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男女运动员的人数差,呈现越拉越大的趋势。2008年北京奥运,中国代表团639名运动员参赛,由于是坐镇主场的原因,绝大多数尤其是集体项目,都自动获得资格,男女总数自然相差无几。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396名运动员,男女比例也算相对均衡,女选手比男选手只多了54人。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运动员256人,占代表团总数的61%,男女人数差扩大到96人。

而东京奥运会,女选手比男选手多了足足165人,数量差距甚至比男运动与的人数还要多,将是中国代表团男女比例差距最悬殊的一届赛事。

500

—— 中国奥运史女性顶起多半边天 ——

实际上,熟悉中国体育的网友们都应该清楚,“阴盛阳衰”的口号在中国体育界已经叫了三十年不止。37年前,中国代表团重返奥运大家庭,男运动员除了1984年在洛杉矶拿到了比女运动员更多的金牌(男子10枚 女子5枚),自1988年的汉城奥运起,中国的男同胞们就一直被女同胞压制,没有“翻身”的机会。

1988年,中国代表团只拿到5枚金牌,其中男子2枚女子3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男子仅得4金,女子则贡献12金。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男队拿到7金女队9金。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子11枚女子16枚混合1枚,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2枚女子19枚 混合1枚。2008年北京奥运会,总计51枚金牌,男子24枚女子27枚,即便后来女子举重3枚被取消,也是持平状态。2012年伦敦奥运,男运动员17枚女运动员20枚,外加混合1枚。2016年里约奥运,26枚金牌中女选手14枚男选手12枚。

500

而以人数来下定论,过去八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总共诞生了242位奥运冠军,其中152人是女运动员,占比达到62.81%,多金王的比例更是“完爆”男运动员。中国奥运征战史上,三位五金王包括吴敏霞、陈若琳和邹凯,六位四金得主包括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郭晶晶、伏明霞和李小鹏,一共十人只有两位男运动员,在奥运的竞争中,女性顶起的可远远不止半边天,多半边天也不为过。

500

吴敏霞拿到五块奥运金牌

东京奥运仅就女运动员的比例来看,最终拿到比男运动员更多数量的金牌,根本没有任何悬念。

—— 金牌策略导致男女发展失衡 ——

至于中国体育“阴盛阳衰”的原因,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男子三大球集体无缘奥运,除了男篮是1984年第一次缺席,男足和男排本就不具备跻身奥运的实力,对比女子三大球齐齐入围东京,对男运动员的奚落遍布网络,但三大球有其特殊性,而其余很多项目男女处在不同的国际竞争环境,男子运动发展的远比女子运动更好更广泛,从事的运动员数量甚至是天壤之别,硬要横比其实并不客观。

事实上,在绝大多数项目上,男子的竞争要远比女子更为激烈,更加职业化的一些项目更是如此。换句话说,集中更多的资源给女子项目,更有希望也更容易出成绩。

中国男篮无缘奥运,更大的尴尬还是给开幕式选择男旗手出了一些难题,并不会对中国代表团的成绩产生多大的影响,毕竟谁会指望男篮在奥运的赛场上拿到多好的名次?

500

40年之前,中国重回奥运大家庭之际,急需金牌来向世界展示中国,由此催生了金牌战略。在金牌战略之下,中国体育在发展执行的力度上,的确倾向于竞争小、容易出成绩的女子项目。对很多在世界上没有太强竞争力的男子项目,投入的力量并不大,无论是运动员的选材、教练的培养、外教的聘请甚至是参赛机会上,倾注的精力偏小。

以排球举例,疫情之下,中国女排远赴意大利参加世界联赛,因为女排是奥运卫冕冠军,有在东京争夺最高荣誉的期望,与此同时中国男排则干脆放弃了世界联赛的参赛机会。道理很简单,男排没有奥运资格,又没有竞争力,何必冒着风险再搭上不菲的一笔花销,得不偿失。

目前,中国很多男子项目,在亚洲的竞争力都开始下滑,尤其是三大球逐渐掉队,其他一些夺金争牌希望不大的冷门项目,甚至发展都成了问题。中国作为体育大国,目前也在处在体育发展的转型期。今年,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建设体育强国,“ 巩固传统项目优势,探索中国特色足球篮球排球发展路径,持续推进冰雪运动发展,发展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职业体育赛事。”

“阴盛阳衰”的局面会不会随之缓解?相信时间的力量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