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而降的掌法”前传:从谨防忽悠到摸着鹰酱过河再到……

500

▲这两天俄机的最大热点,肯定是这架现在还犹抱琵琶的“毛小五”;正好之前还坑着一篇关于米格-29之后苏/俄中轻型歼击机的发展遐想,反正等到下周二MAKS-2021开幕,“毛小五”也就揭幕了,到时候正好烩一勺出了吧

7月6日,美军一架P-8A海上巡逻机在黑海上空活动时,遭遇俄海军航空兵两架苏-30SM歼击机的拦截。这事儿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日常操作了,不过在俄官方媒体发布的视频中,却剪进来了一段苏-30SM挂载Kh-31的画面,看着与拦截P-8A的任务不太搭调。

500

500

500

▲上面那张图的确看不清挂了啥,而近景中39号苏-30SM的挂载(中图),恰与这架飞机在7月17日俄海航庆祝成立105周年报道中亮相时相同(下图)——当时播音员正介绍这支部队近期驱逐了英国驱逐舰——翼下挂俩Kh-31A、进气道下加俩炸弹还说得过去

此事是不是做视频的把素材“顺手一扔”先不论,倒是把那个困扰外界多年的问题又挖出来了——Kh-31P反辐射导弹能否用于打击空中预警机或电子战飞机?

500

▲此前在各路看着还颇为权威的资料里,普遍认为Kh-31P至少是有一种反预警机的改型的,一些观点更是认为Kh-31P本身就能打击预警机,这张流传甚广的西方猜测图颇有代表性——尽管用的苏-27侧视图,还是垂尾前缘带防颤振配重杆的早期批次

面对北约海空力量占据优势的空中预警机/电子战飞机机队,苏/俄必然需要思考战时如何“砸点破网”的问题,因此外界也一直猜测苏联秘密研制并装备了多个型号的专用反辐射空空导弹。尽管长期缺乏实际证据,但随着俄罗斯在外销苏-27/30系列时,把R-27系列空空导弹中使用9B-1032被动雷达导引头的R-27P系列也摆上了货架(R-27P1/EP1,对应基本型和增程型),这事儿终于不再是“都市传说”了。

500

▲2005年莫斯科航展上的R-27P1(R-27P的出口型)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R-27P的研制于1981年正式启动,1984年开始在米格-29上试验,1987年通过第一阶段国家测试。该弹通过独特的算法,根据9B-1032被动雷达导引头获得的预警机雷达扫描信号,实现对预警机行动轨迹的大致跟踪。其基本型有着72千米的最大射程,增程型R-27EP最大射程达110千米——这是俄方的宣传资料,具体实现条件并没有说明。

500

▲在苏霍伊公司官网关于苏-30MK的页面上,R-27P/EP也被列入其“挂载菜单”,但至今仍无人问津

然而时至今日,无论算法上再怎么优化,只靠被动雷达导引头就想把导弹精准地送到在三维空间内不停运动的预警机面前,仍然是不太可能的,对于那个时代的技术来说更是难上加难。R-27P更大的实用价值,应当是在预想的那场欧洲上空“大决战”中,混杂于米格-29和苏-27挂载的大量R-27R/T之间,辅以此前西方对苏联这类武器威力的猜测“加成”,至少逼迫敌预警机放弃有利阵位,实现“欺敌”的效果。

500

▲为什么同时期发展,体积更大的R-33远程空空导弹,却没有类似R-27P的反辐射型号?猜想一下,能挂R-33的只有米格-31,而作为国土防空军的主力,该机又不会出现在“大决战”的最前线,要想实现类似R-27P的“欺敌”效果就不太容易了。图中左侧的R-33S是使用主动雷达导引头的改进型

当初出于对台军事斗争准备,打击台伪空军E-2T预警机的考虑,国内也曾赴俄考察过R-27P系列。然而在较为深入地了解了该弹的技术细节,特别是在与参加过R-27P系列实弹测试的人员交流后,我方很快认识到了R-27P的性能仍不够完善。而且当时我军先进战机数量不足,突袭预警机必然要抽组少量“侧卫”,那么只要发现高速逼近的“侧卫”,台伪E-2T出于稳妥考虑肯定会进行规避,有没有R-27P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加之台海空域较为狭窄,辗转空间不大,我军2006年又决定引进S-300PMU2远程地导系统……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使得R-27P没戏唱了。

500

▲虽然在展板上一副泰山压顶之势(受害者幻影:你TM不是打预警机的吗???),但据称该弹的打靶表现堪称惨淡。尽管设计局曾对此解释,这是由于靶机尺寸太小,才导致导弹屡屡“擦肩而过”,在实战中面对大中型预警机的R-27P们,一定能“不辱使命”云云……

事后看来,“老毛子”在这笔生意上颇有忽悠错了方向之嫌。如果说在打击E-2T这件事儿上,R-27P系列只是一种不够可靠的补充手段;那么假如R-27P系列能改为空地反辐射导弹,它远比Kh-31P更好的适装性(R-27P1重245千克,Kh-31P重610千克),将使得歼-10和歼-8H/F都可以在翼下轻松外挂2枚R-27P1,极大改善当时我军防空压制战机数量不足的问题,可以称得上是种“刚需”了。

500

▲图为R-27P1的9B-1032E导引头与Kh-31P的L-113E导引头。如果改为空地反辐射导弹,R-27P1的最大射程也将在100千米左右,与Kh-31P相当;只是飞行速度较为逊色,加之39千克重的战斗部威力也嫌不足,使其应对雷达关机的能力较差

总之,连在反辐射空空导弹领域实实在在地进行了早期探索的R-27P,都只能算是个半成品,完全按空地反辐射导弹设计的Kh-31P,要想客串反预警机导弹的难度就更大了。国内多项研究表明,用于打击空中目标的反辐射导弹,至少要具备“双模”导引头(实际投入研制的几个型号都不止“双模”)和“双任务”总体设计才行。

500

▲尽管它至今也就是以“可行性方案”的形式存在着,不过这不耽误外界给设想中的“空空型”Kh-31起了若干个名字,诸如什么Kh-31U、R-31P之类……至于未来另一款俄国血统的冲压动力空面导弹——“布拉莫斯”未来能否成功转型空空导弹,就看印度“人有多大胆”了

说到“双模”,这事儿强敌有经验,2008年9月,“哈姆”系列新改型AARGM/AGM-88E通过了“里程碑C”鉴定,开始小批量试装美国海军。这款具备“双模”导引头(毫米波主动雷达导引头+被动雷达导引头)的反辐射导弹,不仅抗对手雷达关机的性能显著提升,还能够打击非辐射源目标,且具备一定的毁伤效果评估能力。

500

500

▲从上图可见,AARGM可以看做是在老“哈姆”的基础上“换头”而来;从下图可见,AARGM-ER在保留AARGM导引头和控制系统的同时,通过更换动力段和模块化战斗部实现更大的射程和更好的多用途特性,也体现了一种“渐改”思路

依靠多波段透波头罩、天线共用口径、信号融合处理等关键技术的突破,AGM-88E仍然维持了“哈姆”系列反辐射导弹的基本尺寸,各型战术飞机均可挂载。不过AGM-88E还只是美国反辐射导弹朝着多功能方向发展的第一步,要想实现“空地双能”,除了制导系统的优化之外,还需要从主要战术技术指标的折中选择,到飞行弹道规划、气动布局设计、部位安排(内部配置)、推进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乃至战斗部类型/引战配合等方面做全盘考虑,这就得从头搞新弹了。

500

▲图中是Kh-31A/P的剖视图,下方是A型。如果利用其头部空间更改双模或多模导引头,空间是足够闪转腾挪的,但要想折腾出一款真正满足未来需求的多用途弹,不如另起炉灶

要说在霹雳-12还没彻底搞定的那个年代,看着强敌旗下巨头们纷纷启动的那些个“全能导弹”项目,那真是谁看着谁都后背发凉:继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2006-2007年提出的JDRADM“联合双任务空中统治导弹”项目之后,DARPA又于2009-2010年提出了T3“三类目标终结者”导弹项目。虽然从名字到内核一个比一个高大上、光论证合同都值好几千万美元的这俩项目,分别在2012年和2014年因为种种原因“丸了”,但毕竟当初参与项目的波音和雷声那都是军工巨头,这些年来继续自行推进一些预研工作也不奇怪。

500

500

▲咋形容呢,就八个字:“远中近程,包打天下”!

比如在2020年2月27日,由美空军协会主办的2020年度空战研讨会(ASW20)上,波音公司就在自家展台上摆了个T3导弹的概念模型,波音高层还在现场表示,“(T3的)相关技术在整个空射武器范畴内都有应用潜力”。听这意思,在如今洛马包下了美军下一代远程弹AIM-260,还和雷声各自在搞那个长度相当于AIM-120一半、同时又“匹敌AIM-120中距拦截性能”的新中距弹的大环境下,波音是打算继续在多用途这条路上走下去了。

500

500

▲除了能看出来还是个冲压弹之外,这模型也看不出太多细节了;现如今很多西方防务公司展台都是这种风格主打,讲究一个“冷艳高科技”,道理跟猪肉摊上的那盏灯都是相通的

PPT换了一茬又一茬,强敌的积淀仍然深厚。只是这十多年下来,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太平洋另一头,强敌那一沓沓吓人的PPT也鞭策着一家家科研团队,抓紧把自家的PPT变成实物、送上靶场、交付部队。虽然它们在技术路线上往往并不追求包打天下,更多讲求个“有所为有所不为”,但“能拔脓就是好膏药”。通过现代化的机载设备特别是高精度被动探测设备的装备,以及新概念平台和体系建设的完善,这套正逐渐“炉火纯青”的“掌法”,从载机到攻击方式的选择都非常多变。

500

▲摘自《反辐射空空导弹作战构想及评估》(2021年第8期《科技创新与应用》),作者来自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在这个不满足于追赶的时代,规律和纪录往往就是用来打破的。从无到有的反辐射空空导弹,还只是近年来机载武器领域发展的一个侧面:就像冷战时期的苏联坦克那样,有些“高新工程”至今连外形都仍不为外界所知,然而在更新一代的产品面前,它们就又成了新一代的“过气网红”了。

500

▲至于其间的很多故事,也许只有常年守望在大漠深处的它们才知道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