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观众来说,节目是自制的还是买来的一点都不重要,重要是节目好不好看,不然呢?

【本文来自《爆款“中国综艺”全部抄袭韩国,是什么困住了中国综艺原创力量?》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样的腔调看似“忧国忧民”,其实不过是给韩粉找理由找立场——不是我们粉棒子,是自己国家不争气,不然呢?

“创意”当然是综艺节目的核心所在,但也是风险所在。所以“卖创意”是很平常的现象,这也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成功案例——“创意”得到保护,才会有人挖空心思去琢磨和尝试。选秀鼻祖节目《流行偶像》是英国人办的,《好声音》是荷兰人想出来的,都卖到了全世界很多个国家。。。美国娱乐业发达么?有创新力么?资本偷懒么?美国人文化自信么?文化不自信么?

楼主提到的“中国综艺”,几乎都是“明星真人秀”的类别。在这个领域“先发优势”其实非常重要,而所谓“创意”不外乎各种花式“玩嘉宾”,自然是“先想先得”,而且差不多“能想的都(有人)想到过”了——看似脑洞可以随便开,拍摄难度大不大?制作成本要多少?哪一类嘉宾合适?如果与已有节目差别很大,版权倒是没问题了,但如何判断观众是不是买账?

显而易见,对于后来者,这些“先发创意”几乎是无法回避开的——我想搞一个《向往的生活》(比喻),但怎么才能完全避开《三时三餐》的相似之处?没买版权被扣上“抄袭”的帽子,真要买版权还是“抄袭”,不是吗?话说回来,《向往的生活》和《三时三餐》到底有多少共同的卖点和观众类别?

不客气地说,很多人潜意识是要求国产综艺既要“100%创新”,又必须是爆款,还要多到填满所有卫视——不然呢?节目失败:“垃圾,还不如抄袭”;节目平庸:“这么大声势就这玩意?”;好不容易出个《国家宝藏》:“这么大个国家,就这一根独苗,好意思?”。。。要是节目内容有一点点相似呢?喷出来的口水足够填满西湖了。

说到底,“真人秀”这玩意本来就有非常强烈的本土文化成份——准确地说,真正吸引观众的是“节目嘉宾”。同样是《花样姐姐》,吸引中国观众的是什么?随便哪个国家找几个“姐姐”,有人会看?中国的《极限挑战》为啥换了主咖就收视跳水?就那些所谓的“挑战”,没了雷雷没了青岛贵妇,少了多少观众?无论花多少金钱动多少脑子做出什么样的“精品”,谁耐烦看几个十八线小明星甚至素人在电视上玩游戏?

——我个人看法,作为观众来说,节目是自制的还是买来的一点都不重要,重要是节目好不好看,不然呢?美版无间道也是买版权,好看不?能看不?为啥能拿四个奥斯卡大奖?这至少说明美国人没有因为“资本偷懒”而排斥吧?同样的道理,韩国娱乐业如此牛比,还不是一样引进综艺版权,还不是一样翻拍了大把外国电影?

简单说,购买热门综艺的版权,可以有效回避“试错风险”,这是全世界娱乐行业的基本操作。由于综艺节目的特点以及本国的市场容量等原因,文化背景接近的国家交流会更全面,比如东亚文化圈比较容易相互移植。而中国的娱乐行业不仅是后发,而且市场容量超级大,大规模引进外国版权(创意)是必然的现象。一味强调“原创”和“独创”,别人用过的绝不能用,否则干脆不看——这到底有神马“重大意义”?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乔治·普罗蒂的“三十六种戏剧模式”几乎涵盖了所有文艺创作,后来人怎么办?

事实上中国人并不缺乏自制爆款综艺的能力,很多网友都提到了现成的例子,只不过数量还不多而已——问题在于,电视综艺就像网络文学的各种“流派”,发展这么多年,再要开创一个成功的“新流派”已经非常非常难了。。。类似《国家宝藏》的创意,一年能有几个?够几个电视台分?

至于“版权买完了怎么办”这个所谓的“终极拷问”,我觉得这是杞人忧天而已——只要有市场,就会有创意,再难也会有人憋出来。中国人憋不出,全世界人民会一起努力,不然呢?一个打发时间的综艺节目,谈不到“动摇国本”,也不用担心神马“文化侵略”。。。看原版的综艺电影倒是有这个可能,看了中国制造的综艺节目,你会不爱国了?看完《爸爸回来了》,你就向往棒子的生活了?

——由于小编把这个回复发成了文章,我就补充几句:

1、综艺节目只是丰富大家业余生活的途径之一,即便不能说微不足道,但也绝非“身系国运”。用不着慎重其事、苦大仇深地呼吁这个呼吁哪个——就算“综艺要死甚至已死甚至死硬了”,又能如何或者说“岂不正好”?换个电视节目打发时间而已,不然呢?

2、显而易见,我们国家最需要是高科技的“创意”,是新经济模式的“创意”,而不是几个小鲜肉如何玩游戏的“创意”。前一种创意的意义无需赘言,而后一种创意爱咋咋地,有什么好纠结的?

总而言之,中国综艺节目的“创意梗”,在专门人群或粉丝群体中可以“历久弥新”。但对于大多数闲极无聊的观众,或者忧国忧民的键政家(比如我等观友),我觉得可以休矣。。。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