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黑帮,野的可怕。

作者|   假如

来源|  历史教师王汉周

500

  

  01

  1923年,苏联拍了建国后的第一部电影《红小鬼》,讲述红军侦查员智斗土匪头子马赫诺的故事。

  导演选中了乌克兰小伙库切连科扮演马赫诺。

  因为在试镜时,他扮演土匪的演技极其精湛,各种黑话切口张口就来。

  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才啊!

  库切连科也很快凭借马赫诺一角风靡全国。

  但也很快,他就被苏联警察逮捕了。

  在当演员的过程中,库切连科共犯抢劫案22起,杀人案11起,而且作案工具都来自于拍戏的道具。

  作案同伙一个是剧组的灯光师,一个是场记,三人借出外景的机会作案。

  也就是说,剧组为库切连科犯罪团伙提供了食宿、路费、工具等全方位的支持,并且使库切连科有机会理论研究作案过程并模拟实践(讨论剧本和拍戏)。

  随着深入调查,发现库切连科之所以演的好,是因为他是真的土匪。

  而且就是土匪马赫诺手下的小弟。

  就像19世纪极有才华的俄国诗人费奥多尔·秋特切夫Fedor Tyutchev说的:

  用理智无法理解俄罗斯, 用尺度无法衡量她:俄罗斯具有独特的气质,对她只能信仰。

  因为文化输出,美国黑手党、意大利黑手党、日本三口组,名气大,但他们远远比不上俄罗斯黑帮的“黑”。

  02

  早在沙俄时期,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地区就盛产各种老炮。

  叶卡捷琳娜时期,还出现过一个“俄罗斯版宋江”普加乔夫,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

  沙俄倒闭后,接连不断的革命和内战,致使大量的白军、流氓、土匪横流街头。

  十月革命后,新的苏俄政府也无暇整顿治安,很多人甚至把抢劫当成了兼职。

  不算夸张的说,抬头是土匪,低头遇强盗。

  还发生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

  比如,列宁同志本人,在莫斯科街头被抢了,钱也就算了,汽车也被抢走了。

  当然,革命的果实不能被土匪窃取。

  斯大林同志一上台:统统抓起来,关进古拉格!

  就是这么一个决定,彻底改写了俄罗斯黑帮的历史。

  古拉格,成了俄罗斯黑帮的摇篮!

  (准确的说,古拉格是建立于1918年的苏联政府国家安全部门下属机构——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负责苏联全国的劳改营。)

  据各种渠道的数据统计,由于斯大林同志的铁腕政策,古拉格累计关押人数达到1500万至2000万人。

  在1939年-1940年期间超过全国1%的人口,都住在古拉格。

500

  古拉格

  这样做的好处是社会治安得到极大的改善。

  坏处是关押的坏人太多了。

  换句话说,好人太少了。

  更准确的说,管理坏人的好人太少了。

  于是,古拉格内部实行犯人管理犯人的制度。

  在聚集苏联黑道最优质资源的古拉格里,坏人与坏人碰撞,蜕变形成更坏、更纯粹的坏人!

  律贼,诞生了!

  一般黑帮就是抢个地盘、抢个钱啥的。

  但,律贼可不一样。

  人家和经济利益毫无关联,是为了犯罪而犯罪。坏的更直接、更纯粹,坏的脱离了低级趣味…

  律贼制定了古拉格早期的监狱规则,还设立了地下法庭。

  律贼帮规规定:

  1.律贼要脱离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所有亲人,并且不许结婚。

  2.律贼不得从事合法劳动,只能靠犯罪和其他罪犯的供养生活。

  3.律贼不得与当权者发生任何形式的关系和合作,不得为官方和军队服务。

  4.律贼要传帮带,向年轻的罪犯传授犯罪技术,并对任何罪犯提供援手。

  另外,他们形成了一种身份识别系统“纹身”,直观而严谨。

  四芒星代表永不低头;

  老鹰代表首领;

  匕首代表身负人命;

  铁丝网代表服刑期间犯罪,

  等等。

  脱了衣服就能知道一个人的黑道地位,就像一份简历。

  03

  律贼不容许与官方合作,自然就会有与官方合作的人。

  律贼极其痛恨这类人,称其为“素卡”。

  二战爆发后,苏联为补充兵员,允许古拉格中的犯人参军,以获得减刑。

  一大群素卡选择上线。

  二战结束后,大批素卡回到了古拉格,继续剩余刑期。

  这样,律贼久等的报复时刻,来了。

  双方开始了长达8年的艰苦斗争,被称为“素卡战争”。

  一方是长期混迹古拉格的律贼,组织严密,信仰坚定,占据天时、地利。

  另一方是接受二战战火洗礼的素卡,战斗力强,善于组织协同,团队作战。特别是,素卡愿意与管理者合作,占据人和。

  双方的火拼,铸造的俄罗斯黑帮的灵魂,让俄罗斯黑帮成为世界上最无情、最残忍的一群人。

  素卡战争没有结果。

  因为斯大林同志去世,继任者赫鲁晓夫同志搞了一次大赫,一百多万古拉格犯人进入到了苏联社会。

  群魔乱舞的时代到来了...

  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黑帮在苏联各地开枝散叶。

  这段时期,黑帮是很乖的,主要就是搞钱。

  那时候苏联是计划经济体制,很多商品无法在市场上流通,想买,只能通过黑市。

  一方面是物资的短缺,一方面是人民的迫切需求。

  俄罗斯黑帮应运而生。

  他们用钱,在苏联政府官员的庇护下,不仅有效解决人民生活中的现实困难,也赚得了黑帮第一桶金。

  说到这个时期,就不得不提1980年。

  这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举办。

  为了迎合奥运精神,苏联政府大力鼓励全面健身。

  根据战斗民族的传统,摔跤、柔道、格斗等,就成了广大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热门运动。

  这就使得,运动员中有大量的涉黑人员。

  包括日后的黑帮大佬伊万科夫,普鲸的摔跤教练...

  一时间,“搞体育的”成了黑帮的代名词。

  但这是出现了一个问题。

  当时苏联国力处于巅峰状态,搞飞机坦克大炮什么的...都不在话下。

  但就是缝不出一件合格的运动服。

  为了脸面,苏联政府决定采购。


  这时,阿迪达斯把橄榄枝伸到了苏联面前。

  于是在那个鲜有娱乐明星的时代,即使不让印logo,通过奥运选手身上的三道扛,阿迪达斯依然一夜之间风靡整个苏联。

  可普通人是不可能买到阿迪达斯服装的。

  但黑帮有渠道。

  就这样,奥运赛场上的老炮们,把阿迪达斯带回了黑帮,成为潮流时尚。

  代表着有钱,有人,有地位。

  时至今日,有些新郎还穿着阿迪达斯。

500

  至此,苏联黑帮的标志三件套集齐了:

  服装要穿阿迪达斯;

  姿势要选斯拉夫蹲;

  活动要选嗑瓜子,还要随地乱丢瓜子皮。

  据社会学家研究,蹲在地上吃瓜子,并乱丢瓜子皮的行为,是黑帮价值观的真实体现:拒绝教育、宽容、友善、劳动、自我提升等普遍社会价值。

  04

  1985年,戈尔巴乔夫同志颁布了禁酒令。

  黑帮笑了。

  同样的戏码,美国早就唱过了。

  靠着私酒贸易,黑帮狠狠赚了一大笔。

  影响还不仅如此。

  随着苏联进入末期,各地私营经济已经蓄势待发,急需大量资金支持。

  而合法的银行渠道,由于政策、审批、效率等问题,完全不满足社会需求。

  这种矛盾,自然又由黑帮来解决。

  而且黑帮的优点是:利率合理,童叟无欺,关键是手续简便,下款时间以小时计算,效率极高。

  缺点就是,还不上要偿命的…

  而在这之前的几十年,虽然大赚特赚,但苏联黑帮都是很低调的,干着地下的买卖。

  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黑帮终于“堂堂正正”的长出地面,野草一样疯长。

  05

  1991年,苏联解体。

  整个国家变成了黑帮狂舞的盛宴。

  首先是国企私有化。

  老百姓没钱,黑帮有钱。

  于是黑帮和官员内外勾结,侵吞了大量国有资产。

  越吃越肥,连政府都难以撼动。

  其次是叶利钦政府躺平等死。连公务员都发不出工资。

  为了生存,大量的社会精英,加入了黑帮。

  有军警人员、科学家、工程师、运动员、教授等等。

  不过以上的一切,对于黑帮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真正的金矿,是苏联解体后,留下的庞大武器库。

  枪械炮弹、装甲车、战机,甚至是核弹,都在俄罗斯黑帮出售的名单之列。

  根据俄罗斯数据:

  1991-1994年期间,独联体内部通报“丢失”核材料发生52起;

  1992年,一次性丢失14000只步枪;

  1994年,丢失4000只步枪和17枚反坦克导弹;

  1998年,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一次性缴获18.5公斤武器钚。

  而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

  江湖流传一个段子,美国FBI接头俄罗斯黑帮,询问是否能搞来俄罗斯核潜艇,黑帮很诚恳的问:你们要带导弹的,还是不带导弹的?

  后,经过漫长的火拼,小黑帮逐渐被兼并,最终诞生出了两个庞然大物,分别是“哈桑老爹”乌索扬和“日本仔”伊万科夫。

500

  “哈桑老爹”乌索扬

500

  商务范十足的俄罗斯黑手党老大维亚切斯拉夫·伊万科夫


  不按套路出牌的是,两人最终结为了同盟,携手为俄罗斯的黑帮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而军火生意,对于他们来说,也仅是利润来源的一小部分了。

  他们向尼日利亚黑帮提供武器。

  他们从哥伦比亚黑帮购买毒品。

  他们与意大利黑手党合作洗钱。

  他们跟日本山口组携手情色业。

  他们甚至企图兜售苏联核材料。

  俄罗斯黑帮已经完成了从古拉格的小混混,到上流社会登堂入室的蜕变。

  后来的车臣恐怖分子劫持人质,双方谈判。

  但俄罗斯政府当局搞不定,就请来了俄罗斯黑帮两大巨头之一的“哈桑老爹”乌索阳来代替政府当谈判代表。

  黑帮成了政府的保护伞...

  07

  不过,随着两位大佬的死于非命,加上打黑的大环境,俄罗斯黑帮已风光不再。

  今天街头那些穿着三道杠,蹲着嗑瓜子的,顶多算个混混。

500

  毕竟真正的大佬,早已转正了。

点击「历史教师王汉周」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