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新”挑战——后遗症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海国图智研究院”

  本文作者:张颖琦

  截至2021年3月12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1906万例,累计治愈9129万例,治愈率达到76.7%。新冠肺炎治愈的标准仅仅是肺炎症状好转,多次核酸检测呈现阴性,而新冠肺炎的后遗症却并不包含在“治愈的标准”中。

500

  一、新冠肺炎后遗症的概况

  目前针对新冠肺炎后遗症的临床统计和医学观察尚处在起步阶段,有限的信息显示新冠肺炎后续的最常见症状包括疲劳、呼吸困难、咳嗽、身体部位疼痛、发烧、认知障碍等。同时,严重的并发症虽比较少,但已被报告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肺功能异常、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学。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对1733例从武汉金银滩医院出院的肺炎确诊患者的研究显示,在急性感染后6个月新冠治愈者主要受疲劳、肌肉无力、睡眠困难以及焦虑或抑郁困扰。其中,最常见的症状疲劳或肌肉无力在样本中达到63%,睡眠困难达到26%。同时,研究显示住院期间病情较重的患者的肺扩散能力受损更严重,胸部影像学表现异常,是长期康复干预的主要目标人群。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在两会前的采访里介绍到一位新冠治愈患者,把每天掉的头发都夹在一本书里,每天都要数自己掉了多少头发,认为新冠肺炎会导致脱发,表现出精神病学里的过度焦虑情绪。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国波特兰市科学大学就新冠肺炎7个月的症状及其影响问题,调查了来自56个国家的3762名受访者,得到了与中国武汉研究相似的数据,疲惫、劳累后不适和认知功能障碍是最常报告的三个症状。

  二、新冠肺炎后遗症的挑战

  这些持续的症状给患者和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带来新的挑战。研究显示大多数的新冠肺炎治愈者在6个月之前还没有恢复到患病前的工作状态,许多患者在7个月后仍未康复并继续承受明显的症状负担。有68.9%的受访者表示因为后遗症减少了工作时间或根本不工作。重返工作岗位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精神消耗和工作压力导致他们相关症状复发常常需要休假,甚至其中一位受访者表示“大多数日子我几乎不能离开卧室”。除此之外,治疗后遗症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由此可见新冠肺炎的后遗症给患者的生计以及照顾自己和亲人的能力产生了深远的破坏性影响。

  对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而言,新冠肺炎后遗症病因和治疗方案的研究是急迫且艰巨的。美国医学院教授安东尼·科马洛夫( Anthony Komaroff)在《哈佛健康》中就作出了预测“如果美国只有5%的新冠肺炎病例出现后遗症并且其中大多数人出现慢性疲劳综合症,那么患有该慢性病的人数将会在美国翻倍”。多项研究显示,这种新冠肺炎常见的后遗症状是在病毒急性感染后发生的,从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到埃博拉病毒患者都出现了同样的病症,并且有一定比例的人无法康复。然而经过长期研究,该病的诊断、病因以及治疗方法却依旧是模糊和未知的,在诊断上目前缺乏生物标志物,意味着血液检查不能有效地用作诊断工具,这就导致了极高的未确诊率和误诊率,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高达90%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是尚未确诊或是误诊的。部分医疗机构认为该疾病是一种认知障碍或是精神疾病,并且不愿意为这些不易诊断出疾病的患者提供医疗保险,这使得新冠肺炎该疾病的后遗症患者面临着更为繁重的医疗负担。

  三、新冠肺炎后遗症的应对之策

  新冠肺炎的后遗症的确定性和普遍性为应对这次全球性、长周期的传染病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在防疫的同时有效地推进患者愈后康复?

  首先是要加强新冠肺炎后遗症的临床医学观察,进一步认识后遗症的指标表现和病症发展规律。目前针对后遗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方法大多数是问卷调查和线上访谈,仅仅能够得出社科领域的统计数据,难以获得表征病症背后的医学指标,对研究后遗症的病理并进一步提出治疗方案具有局限性。对此,政府可以建立康复定点医院以及康复平台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和评估。其次,加强后遗症患者的福利保障。

  其次,从研究数据来看,后遗症患者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普遍长达6至7个月,并且大部分的患者在此期间无法长时间工作或是难以线下工作,甚至部分严重患者基本无法工作,这对患者的生计问题提出了挑战。同时,包括疲劳、劳累后不适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在内的新冠肺炎后遗症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隐藏性。一方面,患者可能需要经过多次的诊断和治疗,这就大大增加了医疗的费用。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医疗保障体系下,新冠肺炎后遗症大部分难以获得医疗补贴,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因此,需要构建健全的安全网,包括病假、伤残津贴、患者的工作场所保护和灵活性以及医疗保障。

  再者,加强全球性的医疗合作。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后遗症研究显示,新冠肺炎后遗症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的,并没有受到人种、地区、国别等差异性因素的影响,这为应对后遗症的全球性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张伯礼院士表示,因时间尚短,目前对新冠肺炎缺乏全病程的追访资料。但据报道,美欧新冠肺炎治疗后长期症状出现概率和严重程度均比我国要严重,有关后遗症问题已引起国内外重视。我国为什么出现的概率和严重程度较低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关注。由此可见,后遗症治理问题尚未明朗的阶段,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合作能够加大数据样本,提高治疗方案试验的效率并且互相借鉴制定最优的治疗方案,推动新冠肺炎后遗症的医学发展。

  参考文献

  [1]Chaolin Huang. 6-month consequences of COVID-19 in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a cohort study. Lancet,2021 Jan 16;397(10270):220-232.  doi: 10.1016/S0140-6736(20)32656-8. Epub 2021 Jan 8.

  [2][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张伯礼代表:为新冠肺炎康复治疗提供中国方案》,2021年3月4日。http://www.satcm.gov.cn/xinxifabu/meitibaodao/2021-03-05/20504.html

  [3][4]Hannah E. Davis. Characterizing Long COVID in an International Cohort: 7 Months of Symptoms and Their Impact

  [5] Kevin Cool. Long-Haul Covid Cases Cast New Light on Chronic Fatigue Sufferers. 2021 Feb 2.

  https://khn.org/news/article/long-haul-covid-cases-cast-new-light-on-chronic-fatigue-sufferers/

  [6] 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hat is ME/CFS?

  https://www.cdc.gov/me-cfs/about/index.html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