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情?自恋?狂傲?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吴晓波是这样的人格吗?

吴晓波上热搜了。起因是近期吴晓波在接受访谈时,针对社会不同阶层人的说的一段话。他说:“我觉得大部分都是无用的人。我是个挺精英主义者的。我认为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去同时思考那么多的问题。”我服务的对象“还是蛮少数的人,可能全国也就一年几十万人吧,我就懒得破圈,我这几十万服务好就挺好了”。“这个圈就是崇尚商业之美,乐于奉献共享,反对屌丝文化。如果你认为赚钱是一件很肮脏的事情,赚钱这件事情是一件侮辱我的事情,你快点走,千万别来。你认为我是个屌丝,你也别来。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人”。吴晓波的这番话,显然触动了普通民众那根脆弱的神经。于是,便引起了广泛热议。

有人说吴晓波矫情、自恋、狂傲。也有人说,吴晓波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觉得这些帽子扣得有点大了,充其量,吴晓波就是一个会赚钱的财经作家而已。他把本应说给自己听的话一不小心说漏了嘴,这才惹火烧身,引来吐槽。这一结果并不足为奇。

但对吴晓波来说,有些话,即使是你的真实想法,可关起门来讲,也可把它存放在心底,却不必广而告之,去撞击舆论的引信。何必呢?

500

图示:吴晓波引起争议的一次访谈

吴晓波何许人也?360百科有介绍:“吴晓波,财经作家,广东梅县人,1968年出生浙江宁波,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14百度moments营销盛典最具品牌价值财经作家榜首。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吴晓波写了不少财经作品和文章,如《大败局1》、《大败局2》、《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其中最具影响的是《大败局1》和《大败局2》,据说还被广泛应用于MBA参考教材。可见,吴晓波是有两把刷子的。

大凡有点能力或成就的人都比较自信和骄狂。世俗使然,常人都有,吴晓波自然也难以脱俗。人家有这等本事,有这等经济实力,自然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如果我们不是在大庭广众面前听到他说这番话,其实这种自以为高人一等,对芸芸众生不屑一顾的能人也好,富豪也好,名家也好,我相信,他们的骨子里很可能都有着这样的自恋情结,只是没说出来罢了。故,有人说了,就让他说吧。不说,这样的事实也存在,何必过于较真呢?

不过,通过吴晓波事件,真正让我觉得有必要“较真”一番的,是吴晓波的历史观问题,这也是不少能人——主要是在社科、人文、艺术等方面有所建树的这批人身上存在的通病。因为,我们很少看到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高科技领域的能人或名人有这样的“大嘴”的。

 

500

图示:吴晓波出席新书签名活动

所谓的历史观,就是指: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到底是“英雄创造了历史,还是人民创造了历史?”这个话题,古今中外争论了数千年,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基本的结论还是有的。如果按照吴晓波的语境,那当然是英雄创造了历史。但这一看法正确吗?值得商榷。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一个国家,你的政府领导力再强,你的精英阶层再厉害,如果没有广大民众的合力,你的国家能发展吗?能进步吗?

从组成一个社会组成的细胞角度来说:有政治家,有经济学家,有金融寡头,有艺术家,有科学家、有企业家,有工程机械制造专家,有医疗专家,等等。但我们不要忘了,还有工人,还有商店的营业员,还有跑快递的,还有在建筑工地做小工的,还有数千万在城市居委会工作的基层工作人员,还有还有凌晨三、四点就出来清扫街面的环卫工人,等等。三教九流,百工千岗,无法一一例举。道理是,缺少了其它阶层的人,这个社会还能正常运转吗?

再有,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所谓的富豪,以为有了几个钱,便自以为是天下老子第一了,全不把普通阶层的人看在眼里,说话粗劣,戾气通身,动辄显摆,侮辱他人的人格从不顾及底线。比如,最近网上引起议论的一则新闻:一位奔驰车与快递小哥的摩托车发生了剐蹭,由于奔驰车驾驶员一句“外卖员人命不值钱,我车子保险二、三百万就够买你的这条命”激起快递小哥们的不满,从而引发一场互殴事件。殊不知,这些富豪们在自己创业的时候或者在经营一家企业的时候,从门卫到前台,再到操作工人、财务、后勤、人事、司机以及各部门的主管,那一个普通的岗位能或缺?没有了这些普通岗位,你这个富豪如何创业,何来盈利?我以为,吴晓波是文人,还不至于像有些土豪那样素质已烂到根了,但在观念上并无二致。也就是说,他们的内心是看不起普通阶层的人的,更看不起穷人。

500

图示:吴晓波出版的系列财经丛书

说到底,不同社会阶层的出现,乃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功能分工,只此而已。你之所以比别人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财富,更多的名声或荣誉,只说明你的努力也许比别人更刻苦一些,你的机会或资源也许比别人更多一些,你在某些方面的能力也许比别人更强一些。仅此而已,何须膨胀?在我看来,凡是把自己看得高于别人一等的人,多半是忘了米是从何而来,菜是从何而来,衣服是从何而来的人,多半是把自己吊在了半空中的人。

另外,我们从吴晓波风波中还能看到一个话题,即人的境界问题。在这个社会上,有能力的人不少,有名声的人也不少,甚至富可敌国的人也有,如马云等。但人生修炼达到相当境界的却甚少。这是一个悖论。因为,大凡才华出众,成就斐然,名声在外的人很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自我认知”所误导,从而“祸从口出”,惹来争议。有的还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如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先生去年10月24日在上海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的发言,就引发了一连串的后果。对我等一介平民来说,所谓的境界,也许太“高大上”了。但对精英们来说,却是绕不开的实用路径。“大隐于市,小隐于野”;“达则济世,贫则守心”;“谨言慎行,不狂不傲”。但愿吴晓波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