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殖民非洲吗?中国在非洲是不是“新殖民主义”?听听多国网友怎么说

网文都是原文翻译,所有言论皆不代表本站立场,敬请谅解 | 本文文字/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点击页眉也可刷新 

500

 

中国在殖民非洲吗?中国在非洲是不是“新殖民主义”?听听多国网友怎么说

本文译自Quora,原标题:Is China colonizing Africa?

500

-

Doug Welch

Digital Preservation Specialist (2018-present),Lives in Tucson, AZ2007–present

数字保存专家(2018年至今),2007年至今生活在亚利桑那州图森

中国有资本,对原材料也有需求。而非洲拥有大量的原材料(矿产资源),同时在资本方面非常缺乏。中国发展非洲看起来似乎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交易。

然而,这和殖民主义完全不同:殖民主义是欧洲列强在15世纪到1962年对非洲所做的事情,我们还没有看到中国殖民者建立的大城市,也没有看到中国在非洲制定治外法权,这里也没有建立一种中国人比非洲人有优越地位的两级制度。中国本身也受到了欧洲殖民者的这些行动的影响,他们似乎在采取预防措施,以免被视为欧洲殖民列强的新的替代者。

由于中国公民和爱国者在鸦片战争期间试图驱逐英国,中国曾经受到过欧洲殖民者,特别是1845年以后的英国的虐待。当时,英军将中国的圆明园夷为平地,并捍卫了它的“权利”,即为了英国公司的利益,把中国人民变成了鸦片瘾君子。

而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说中国军队对哪个非洲国家进行过任何惩罚性的远征。

500

 

 -

-

Kaiser Kuo

Lived in Beijing for 20 years, from 1996 to 2016,Studied 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Lives in Chapel Hill, NC2016–present

从1996年到2016年在北京生活了20年,曾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6年至今生活在Chapel Hill

如果有人认为中国在非洲投资的愿景完全是出于利他主义,像雪一样纯洁,那么这是一种可耻的天真。而认为这是出于一种邪恶的、赤裸裸的帝国主义动机,纯粹是为了控制非洲的资源,这种想法也同样是错误的。

Deborah Brautigam的《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The Dragon's Gift: The Real Story of China in Africa)是一本很好的读物。她认为,实质上,中国正在非洲复制一些真正有助于启动中国在上世纪 70 和 80 年代发展的东西,当时日本在中国扮演的角色就是中国现在希望在非洲大部分地区扮演的角色。

当时日本与中国进行了大量的以资源换基础设施的交易,日本人建造了矿山、公路、矿石加工设施、铁路线、船运港口等,用以交换中国的矿产资源。当时的中国根本不可能担负得起这些基础设施,因此他们没有办法将其资源——煤炭、铜、铁矿石,甚至石油——转化为基础设施,也没有钱为基础设施买单。除了那些一旦资源实物交付完毕,日本就直接将其转移给中国的基础设施之外,中国也获得了大量的专业技术,因为技术转让一直是这些协议的一部分。

是的,中国现在也在玩地缘战略游戏,以赢得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支持。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希望以此作为对美国和(曾几何时)苏联霸权的制衡。它对台北政府采取了支票外交策略,试图赢得剩下的几个承认台湾省而不是中国大陆为“中国”的国家的支持。有很多观点认为,所有这些慷慨的赠与都助长了腐败和盗贼统治,而这种腐败和盗贼统治仍然困扰着非洲大陆。

但Brautigam指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和投资实际上在没有赞比亚铜矿或安哥拉石油的非洲国家之间分布得相当均匀。她详细介绍了中国在许多国家的投资和援助情况,这些国家并没有明显的中国想要进口的矿产或资源财富。他把这归咎于中国为获得“软实力”所做的努力,尽管这些努力看起来有多么不得体和笨拙(他们似乎建造了很多体育场,但在我看来,在那些90%的人每天的生活费不到一美元的国家,这不一定是一个优先事项!)

有一种误解认为,所有中国在非洲的投资都是由国有企业或中国ZF自己推动的。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在非洲的总体战略,以及在非洲大陆的实际行动,绝不都是由中央指挥的。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个体企业家都有各自的议程,他们有时与北京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一致,有时也存在分歧。

事实上,在非洲的中国人通常只是一群来自中国南方省份如浙江、福建和广东的斗志旺盛的企业家,他们最初是以小商人的身份前往非洲的,他们意识到在非洲他们的技能和努力工作的能力可以转化为利润。我记得2005年Lindsey Hilsum在《Granta》的非洲期刊上所讲的一个类似的故事,作者认为,福建、安徽、浙江的那些斗志旺盛的企业家们为非洲做的事比鲍勃·盖尔多夫(Bob Geldof)、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和Bono加在一起还要多(译注:以上举的都是些曾动嘴皮子为非洲募捐,呼吁过的歌手,政客等)。

例如,一群来自同一个家乡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在他们作为工人来到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时,这里的首都挤满了前来参加会议的欧美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和联合国人员(关于艾滋病或疟疾,或是农业或水利工程,或是其他什么),他们都被城里唯一的一家像样的酒店所敲诈。“啊哈!”那些斗志旺盛的中国南方人想:如果我们在这里建造一间便宜又时髦但拥有所有便利设施的三星级酒店,只收那家酒店三分之一的房费,会怎么样?我们就发财了!所以他们实施了计划。然后,他们需要改善道路,确保空调的稳定供电,确保有互联网接入和像样的电话线,并让移动网络覆盖他们的酒店,让所有管道工程正常运行。他们调动了他们的人脉网络,包括筑路队、卖柴油发电机的人,或者更妙的是他们认识的建造新发电厂的人、还有他们在华为或中兴的朋友可以改善当地的电信状况(在你意识到这一点之前,他们已经负责催化了当地相当一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附近的所有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还有一本书可能比Brautigam的观点更有力,它的名字叫《死亡援助》(Dead Aid):它由Dambisa Moyo(赞比亚出生)所著,本书论证了为什么援助不起作用,以及如何为非洲找到更好的发展道路。虽然它主要集中在援助问题上,但正如标题所示,它也赞扬了中国的做法的优点。

500

 -

-

Glenn Luk

B.S. Economics from UPenn,Lives in New York City2004–present

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学士,2004年至今生活在纽约市

历史意义上的殖民主义意味着对一个地区和生活在那里的土著人民建立军事和行政上的控制。从实际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拿枪迫使殖民地与你“做生意”。我们在学校学到的传统殖民主义主要是欧洲列强利用其军事优势征服和控制当地居民,并往往采用极其有效的方法榨取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任何当地的资源。

中国在非洲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在利用其经济实力——规模经济、购买力和某些比较优势——来“做生意”。从本质上讲,中国正在用自己做得相当好的一些方面——比如基础设施和消费品——来换取国内缺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恰好在非洲大陆上大量存在。

当然,中国会尽最大努力为自己争取最好的交易,而且中国也确实有一些可以提高谈判议价能力的东西。首先,中国是当今许多商品类别(尤其是大宗商品领域)的最大进口国,包括原油、铜、铝土矿、铁矿石和镍等。第二,中国经济比许多相互竞争的进口国更加集中,这意味着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对资源进口的协调拥有更直接的控制权。因此,中国可以将其需求聚合起来,有效地将自己表现为一个单一的买家,而不是多家单独竞争进口产品的公有公司和私营公司。

如果你有一个客户,其需求占市场总需求的40%以上,占你总出口收入的30%,会发生什么?在我所处的商业世界里,这被称为“客户集中度”,这意味着作为卖家的你几乎没有议价能力。这正是像赞比亚这样的国家在与中国谈判代表对坐时所面临的情况:

500

如果你仔细查看一下这个我从中提取了以上图片的优秀网站(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复杂性观察站),你会发现许多非洲国家(如果不是大多数的话)的处境与赞比亚类似。因此,中国显然有一个主要的优势,并且他们会毫不避讳地尽可能地利用它来获得更好的定价和交易条件。但我认为,对中国的决策者来说,比定价(毕竟这些都是大宗商品)更重要的是两国关系的战略方面。

首先,中国希望建立(至少在理论上)互利的长期经济关系。而一个成功的贸易关系涉及到找出双方在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和具体需求方面的匹配点。基础设施就是这些领域之一:多年来,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得相当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需要的那种基础设施——毕竟,中国本身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在非洲建设和资助了这么多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从经验来看,中国知道,一旦建立了更好的基础设施,就可以为中国经济相当强劲的其他领域(如制成品消费品的出口)增加贸易铺平道路。

第二,这里肯定有地缘政治因素在起作用。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是多么依赖北美和欧盟发达国家的需求,而要减少这种依赖,就必须努力与发展中国家建立贸易关系。

批评者会指出,这种经济关系最终只会使这些非洲国家的一小部分人口富裕起来。他们是对的,因为需要当地政治支持以及自然资源行业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全球最有可能发现腐败官员的地方。从这些非洲国家的掌权者挥霍无度的财富故事来看,非洲几乎普遍存在这种情况。

而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确实不在乎这个。事实上,它的官方政策是不关心其他国家如何治理自己,他们可能只关心腐败破坏经济关系稳定的程度。而当地的人可能会更关心——但我怀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太专注于赚钱或者仅仅是为了生存(纽约客:埃及的中国内衣销售商),以至于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思考。

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批评家们把这称为“另一种形式的殖民主义”——一种仅仅由另一种机制实施的殖民主义:这与外国军事单位或雇佣军实施的殖民主义相对应。然而,我不同意任何关于这两种情况之间是否存在道德对等的观点或建议。比如,在中国的这种情况下,非洲国家至少有一个真正的选择——他们总是可以选择不进行贸易。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他们无法这样做,因为如果他们拒绝了最初的约定条款,他们很可能会被枪杀并被更顺从的人所取代。

让我们从另一个(可能更相关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实际上与以下两种情况的区别是一样的:

Ø 在被胁迫或有人身危险的威胁下被迫签订合同

Ø 一家处于单一/双重/寡头垄断产业结构中的公司,利用其市场力量排挤你,直到你停业或被迫以低价折扣卖给他们

有趣的是,在我们自己的法律体系中确实可以看到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道德差异。在第一种情况下,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签约的另一方将作为罪犯受到审判。而在第二种情况下,这不仅是完全合法的,而且负责实施的领导者甚至可能会被誉为资本主义最辉煌的典范。

-

JC Hóu 

说得很好。

我很惊讶地看到瑞士从赞比亚的进口超过了中国,你知道我的一些中国同胞会怎么看这个吗?

“我们需要向赞比亚进口更多来打败瑞士人!”

这叫做大国病,那里的人民在任何事情上都想做大(如果不是最大的话)。

-

Edison Wu 

好回复。我全都同意,除了中国比非洲更占优势这个。回复中假设的是中国是唯一一个与非洲国家进行贸易的国家,但随着中国加入对非洲资源的竞争,非洲只会从获得最佳交易的角度获益。

1. 如果中国无法提供最好的交易条件,总还有其他国家。

2. 买家之间的竞争只会让非洲国家得到最好的交易。

3. 如果中国压低价格,非洲国家可以选择退出。

-

 Andrew Kwabula 

中国正在获得最大的优势地位,所以中国得到的多一些是应该的。如果中国掌握了所有的牌,为什么不呢?非洲得到的是占有最大优势的中国为确保对方愿意继续与中国打交道所能够给予的。因为我们的国家很穷,所以我们所得到的往往比中国少。例如,中国将为赞比亚提供贷款,然后中国企业会前往赞比亚建设由这些贷款资助的基础设施,但这笔钱仍然留在了中国,而赞比亚得到了一座新的桥梁或道路以及一笔债务。中国赚到了钱,为其人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但我们能怪中国吗?中国应该像任何其他国家一样,把中国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毕竟,赞比亚还没有建造高科技基础设施的工程技术,出现这种情况不是中国的错。

当两个人坐在一起谈判,有钱人拿着所有的筹码时,如果他在赢到尽可能多的钱的同时确保桌子对面的小家伙得到足够让他高兴的钱,那么这笔交易就可以被称为“双赢”。

500

-

原文较长有删节,查看更多译文可点击:樱落网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