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海”非彼海,此“翔”非彼翔

那位名字里有个“翔”的人昨天说:

“柯勒律治说:‘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

柯勒律治真的这么说过?

大概率他没有看过这句话(其实是一句诗)的出处。

这一诗句出自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古舟子咏》(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原文是:

Water, water, every where

And all the boards did shrink;

Water, water, every where,

Ne any drop to drink.

翻译过来,比较恰当的是:

水啊,水啊,到处是水,

然而所有的木板却在皱缩;

水啊,水啊,到处是水,

可没有一滴能(让人)喝。

柯勒律治的这句诗经常得到引用,原因不是因为引用者喜欢柯勒律治或诗。

而是因为这句诗来自季羡林《牛棚杂忆》中的一篇小文“太平庄”。

500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对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

据说“此书对‘文革’的残酷性揭露的让人不寒而栗”。

季先生自述:“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是和泪写成的,能够活着把它写出来,是我毕生的最大幸福,是我留给后代的最佳礼物。愿它带着我的祝福走向人间。”

季先生还说:“它带去的不是仇恨和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恶和善,丑和美,照见绝望和希望。”

《牛棚杂忆》初版于1998年,出版单位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本来这已能说明不少问题。

但是有人窃喜了!

比如,这位名字中有个“翔”字的朋友。他立刻产生了他惯常所联想起来的联想:

“海水是苦涩的,海量的信息只能带给人无法饮用的饥渴感,海量的朋友带给人的可能也是没有朋友(的)孤独感。”

但是——

“海水”的“海”,与“海量的信息”、“海量的朋友”的海,可不是一个海啊!

正如,出现在你名字中的“翔”,不是网络语言中作为“秽物的名称”的“翔”。

我们不能由此“海”联想到彼海,所以也不能由此“翔”联想到彼翔。

如果经常这么做,做得习惯了,本来的玩弄概念、哗众取宠,就会变为误人子弟,最终混淆是非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