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边界战争十五-解放军首次直播战争

大量真实人物事迹的披露,回溯你并不了解的中越战争。

500

1985年8月26日,中央军委命令,兰州军区陆军第47集团军军部率步兵第139、21集团军第61师(不含军、师下属坦克部队)、步兵第141师421团、兰州军区炮兵第1旅、工兵第14团、汽车第26团、军区电子对抗第1营、军区所属军、师侦察分队,5个野战医疗所、1个军械修理所、1个汽车修理所、共37351人,赴云南老山地区轮战,时间为1年,86年1月部队进入文山和砚山县集结驻训,1986年4月30日24时该部正式接管了老山战区的指挥权,临时番号14军(丙)。139师负责老山和那拉、松毛岭防御、61师负责东山防御,421团为军预备队。在该部轮战期间,越南国内的形势已经发生一些变化,原来的最高领导黎笋-强硬的反华派,在1986年7月10日撒手人寰,继任者是长征,他是著名的亲华派,开始改变黎笋的路线,1986年12月,刚刚担任总书记半年不到的长征,在越共六大上出人意料地选择不连任,转而推荐阮文灵出任越共中央总书记,并最终取得了成功。就在这次会议上,阮文灵提出了“革新开放”的主张,并得到了长征等人的赞同,越南这边开始松动了。领导人的更迭带来的政策变化加上对双方实力的正确认知,此时的越军开始降温,不再发动大规模的攻击,转而主要采用炮击、骚扰、偷袭等小规模作战来疲惫消耗我军。然而对于两国关系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还没有到来,彼时中苏关系还没有改善、苏联对越南的援助还在继续,横亘在中苏之间的三大障碍都还没有解决,中方的政策天平还有放在以打释压上。

500

1986年8月“兰剑”人员在训练后的合影

500

500

出击604阵地

47集团军在老山最大的行动是四次出击战斗,第一次是1986年10月14日,代号“兰剑-B” 以139师416团五连为主组成突击队,共包括三支突击队,还有穿插、救护等5个分队,参战队员有200余人。这是我军第四次出击968高地(前三次是11军32师,1军1师、67军199师,首战选择这里主要是地形熟悉,便于练兵)。为了这次作战,突击队从8月份就开始专门训练,总指挥副师长常万全。此次作战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了战地实况传输,那些现场视频及照片,不仅为当时的前线指挥部提供了决策信息,也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战场历史资料,当时一共派出了12个摄像摄影小组进行拍摄,通过微波传输在曼棍的师指挥部就能观战。本来计划早晨偷袭,因为大雾推迟到中午,12:58分首先火力佯攻,炮击那拉、松毛岭、八里河东山等阵地、13:03开始进行火力准备,对968高地以及其前沿的604阵地进行打击,13时35分炮火延伸,第一突击队首先发起冲击,只用了7分钟就占领了604阵地的表面阵地,接着进入搜剿战斗,第二突击队超越第一突击队向968高地发起冲击。炮兵也迅速转向压制832、1058高地南侧以及浅近纵深内的越军迫击炮,并对周边高地越军残存火力点实施监视射击。第二突击队在炮兵和友邻的掩护下勇猛冲击,仅用10分钟就攻占了968高地主峰,也进入了搜剿打洞阶段,同时以2个战斗小组占领968高地东南侧有利地形,构成对内对外正面,监视越军。至14:14分,全歼604号阵地、968高地上的残敌并击退敌班、组规模兵力的数次反扑。

500

在看直播的指挥部成员

500

2011年5月1日奥巴马看直播

500

战斗英雄顾金海的最后一张照片(此次作战我军在服装和标识上已经向先进的军事强国致敬)

500

战斗现场

500

出击968高地

500

左一是摄影干事王红,此战中重伤

战斗中第一突击队员顾金海用身体掩护战友五处负伤,其他突击队员急忙为他包扎伤口并准备送他下阵地,他坚决不肯,仍坚持战斗。这时一发越军炮弹,将顾金海和队长马权斌同时炸伤。马权斌的下颚打入了弹片,下巴脱臼,身上多处中弹,顾金海的钢盔被弹片击穿,头部血流如注,身边的战友又要送他下阵地,他大声喊道:“不要管我,先救队长!”这些都在视频中有充分的展示。后来他又爬向敌人的屯兵洞用炸药包炸毁,还和战友一起又炸毁越军的一个屯兵洞,最后战友们一起后撤时,越军的炮弹再次飞来,顾金海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扑在受重伤的队长马权斌身上,队长获救了,顾金海却壮烈牺牲。战后,中央军委授予他“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5:58分,在炮火掩护下,五连突击队全部撤回原出发阵地。战斗中五连在炮兵协同下毙敌87人,伤敌28人,俘敌2人,缴获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一批,自己牺牲22人,负伤56人,战后,五连被成都军区授予“攻坚英雄连”,由军长授予的被打了200多个弹洞的“攻无不克”红旗被送到北京军博收藏。此战中值得一书的不但有只用39分钟就占领敌人阵地的勇气(上一次用了46分钟,以前更长),更是炮兵表演的盛宴,整个行动包括佯动方向,一共动用了56个炮兵连349门火炮、全天对211个目标射击463次,发射炮弹26619发,与步兵协同歼敌65人,独立歼敌157人,摧毁敌火炮19门、其他武器67件、指挥所和工事178个,炮兵伤亡12人。炮战规模大,歼敌数量占比高,成为这一时期作战的新特点。

500

先救队长-视频截图

实拍战争-顾金海烈士的话7分44秒

500

回撤

500

攻无不克红旗

500

赵怡忠在1986年7月31日竞争突击队群长

500

1986年10月17日182团出征誓师

仅仅5天后第二场出击作战开始上演,地点八里河东山55号阵地、参战部队61师182团九连,代号“34-1工程”,55号阵地也并非首次被出击,138师曾经夺占过。55号阵地距我前沿直线距离约3.8公里(有资料说两公里,本处采用的数据来自于61师时任师长刘登云),接敌过程大约需要7个小时,阵地上有4个屯兵洞,20多个火力点,由越军314师818团五连1排守卫。这次战斗更是从7月份就开始准备,经历了9次实地侦察,16次实弹预演和沙盘推演。最后确定的作战方案是九连组成第一、第二突击队,并分成穿插组、搜剿组、火力组和观察警戒组,总人数为49人。另有13人组成佯攻分队,由一位团参谋带队,另外由七连担任军工。通过多次观察,师指决定中午进行攻击,这是因为敌人摸透了我军进攻的规律,在早晨警惕性较高(比如上一次138师出击55号高地也在早晨,“兰剑-B”原定的时间也在早晨),另外上午这段时间通常雾较大,在中午才能消散,会对我军行动带来不便。凌晨3点部队分两路出击,10点抵达进攻出发阵地,经过两小时修整,12:00开始火力准备,12:35进行炮火延伸,部队继续隐蔽接敌,13:10分右翼部队首先用火箭爆破器从雷区中打开了两条通路,与此同时,佯攻分队向57号阵地佯攻,吸引敌人注意力。炮兵对越军炮兵阵地进行反击,连射480发炮弹,摧毁了55号阵地东南150米处越军炮兵阵地。电子对抗部队对越军步炮协同网专用频率锁定,实施压制干扰(10.14的行动也是如此)。稍迟左翼的第二突击队也突入越军阵地,实现3分钟突破敌阵地、5分钟完成合围。然后搜剿组5人一组进行打洞,将4个屯兵洞全部打掉,35分钟战斗结束。在战斗中,突击群长副连长赵怡忠双臂被打断,在回撤途中一边坚持自己走,还一边指挥其他突击队员撤离,后来被空爆弹片击中牺牲,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 回撤途中我们还遭到越军毒气弹袭击两人受伤。此战共歼敌158人(其中九连歼敌43人),战斗中突击队牺牲6人,负伤12人。炮兵共发射炮弹6803发摧毁越军炮兵阵地2个、摧毁火炮15门、高射机枪8挺、弹药库1个、弹药所12个、工事一批。战后中央军委授予九连“攻坚英雄连”称号。

500

182团绰号“铁锤子团”

500

61师祝捷大会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