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乃常山赵……不,常州张常宁

500

  作者 | 张茜雯

  在刚刚结束的2021世界女排联赛上,26岁的张常宁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期,人们再次见识到了“暴力甜心”的威力。

  此次出征意大利,张常宁表现惊人,贡献了无数个令人惊叹的高光时刻。

  由于主教练郎平的战略部署,联赛前半程女排一队以朱婷为首的多数主力队员都未随队参赛,张常宁挑大梁,接过队长大旗。

  对阵波兰的比赛中,张常宁以75%的超高扣球成功率,67%的扣球效率,带领球队零封对手。第三周对战比利时,张常宁创下37分的最佳个人得分纪录,与世界第一波兰球员斯马泽克的42分仅5分之遥,排入世界女排联赛历史第五名。仅仅两天后,中国队与老牌强队巴西的较量,张常宁又拿下36分的全场最高分,带领女排二队逆风翻盘,力克巴西。

500

  对阵巴西队时,张常宁独得36分

  中国女排虽最终提前无缘四强之争,但中国球员张常宁,凭借45.39%的扣球成功率,33.01%的扣球效率,被国际排联评为综合能力排名世界第一,让世界排坛看到,继朱婷之后,又一个超级巨星正冉冉升起。

1

  最佳全能王

  如果只看张常宁的照片,尤其是上妆后抱着排球拍摄的艺术照,你大概会认为比起排球运动员,她更像是排球宝贝。

500

  张常宁长相乖巧可爱,白净的鹅蛋脸上略带一丝肉嘟嘟的婴儿肥,这样一张毫无攻击性的脸庞,似乎让人很难将其和“凶狠”“霸气”这些词语联系起来,但赛场上,张常宁是不折不扣的暴力主攻。

  最负盛名的一役是2019年女排世界杯对阵日本的比赛,张常宁在第二局连发8球,直接得分5分。

  张常宁跃起时扣球高度达3米25,她的扣击如石头砸落,打得对方球员全无招架之力,连续发球直接得分被日本队教练中田久美称作“魔球”,日本球迷自此为她冠上了“杀球女王”的称号。

  然而,张常宁在其他位置的出色表现,常常会让人忘记她主攻的身份。

  现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富有诗意地形容排球这项运动:“排球运动像音乐一样,是有节奏的。”郎平认为,排球运动的流畅性、给观众观看体验的舒适度,是排球运动的灵魂所在。

  作为女排核心人物,张常宁无疑是排球乐音中,不可或缺的音符。探访江苏省体育中心,会在训练场馆墙上看到这样一张海报,上面写着:“张常宁,多面手催城拔寨屡立功!”

  张常宁在队内是主攻手,与朱婷是对角搭档,同时,她担当接应,她的存在使中国女排的一传生命线得以筑起更加坚固的屏障。而1米95的身高,让她在网前拦截时拥有天然优势,在防守端亦常有出色表现。

  其实早在2014年,郎平刚刚将张常宁收入麾下之时,就对张常宁做了主攻、接应同时发展的规划。训练过程中,张常宁还曾一度被划分到自由人组,和司职自由人队友林莉一起进行自由人位置的训练。

  可以说,名为张常宁的音符交织在排球运动场上的角角落落,中国女排12人中每个人的位置都十分固定,只有张常宁可以在主攻和接应之间灵活转换。球迷中就流传着一句话:“张常宁这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500

  2014-2015年是中国女排十分艰难的两年,队伍深陷伤病阴霾。2014女排世锦赛老将主力副攻徐云丽扭伤脚踝,2015世界女排大奖赛司职接应杨方旭膝盖十字韧带断裂。

  在女排这样的危难时刻,张常宁作为全能型球员,担当了很好的缝合剂角色,可谓“哪里缺位补哪里”。

  而在2015年出征世界杯前,中国女排再受重创,时任队长惠若琪被检查出心脏问题急需手术,本就已损兵折将的女排队伍又痛失一员大将。

  为了补上惠若琪的空缺,张常宁再一次从接应被调回了主攻位置,这是她第一次参加三大赛(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顶着怎样的压力不言而喻。这届女排世界杯最终以中国队夺冠画上句号,张常宁也收获了人生第一个世界冠军。

  张常宁的全能是中国女排随时待命的隐藏武器,经过长期的打磨,在2021世界女排联赛发挥到了极致。郎平的用兵如神已卓有成效,而上未封顶,张常宁的攀登仍在继续。

500

  张常宁在2021世界女排联赛

2

  选择未来

  张常宁回想自己的十七岁,当同龄人还在青春懵懂时,她已经在选择未来了。

  很难说是张常宁选择了排球,还是排球选择了张常宁,她的入行与其他众多排球运动员有着截然不同的轨迹。

  张常宁出生在排球世家。父亲张友生是参加过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老排球国手,曾任江苏男排教练。哥哥张晨是前中国男排国家队球员,现任江苏男排队长。

500

  幼年张常宁和哥哥

  小学二年级,张常宁便开始在父亲的影响下接触排球。小升初时,她被以排球见长的南京三中录取进排球班,开始了白天上文化课,晚上参加排球训练的生活。

  14岁时,天赋异禀的张常宁被排管中心看中,跳过省队国家队,直接入选中国女子沙滩排球队,成为中国女子排坛年龄最小的国手,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代表国家队参加了世界巡回赛、世青赛等重要国际赛事,夺得亚洲冠军。

  张常宁超高的天赋和身高腿长的优势,让她在少年时代的排球进阶之路顺风顺水。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张常宁就是中国女子沙排的明日之星。但在张常宁心中,仍有一个尚未抵达的彼岸在召唤着她的着陆。

  其实早在2009年,张常宁被召入中国女子沙排之初,排管中心就有过“现在主要是到沙排练技术,最后还是要回到室内排球”的说法。沙排和室内排球虽同属排球体系,但不论是平时训练还是实际对战都有很多不同。

  由于沙排人少,只有两个人打配合,对球员的要求就更加全面,弱的一方往往容易成为对手的“活靶子”,为了不挨打,沙排球员也要竭尽全力快速成长。而沙排场地暴露在阳光之下,脚底沙子又带来极大的阻力,对球员的体力又是一项巨大的考验。

  因此在排球圈内流传着一句老话:“室内排球3年成型,5年成才,8年成器。而沙排只需要5年就足以让运动员脱胎换骨。”

  也正是在这段时期练就的本领,为张常宁日后全能王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00

  沙排时期的张常宁

  当所有人都在期待这位天才少女成为沙排的明日之星时,张常宁职业生涯的转折已经悄然开始。

  时间来到2013年,八月末的辽宁全运会,江苏省体育局向排管中心申请,抽调张常宁以室内排球运动员身份参加全运会U19青少年女排组比赛。张常宁没有浪费这次宝贵的机会,她所在的江苏省小年龄组女排队伍,最终以第三名的成绩为江苏省捧回了一枚奖牌。

  全运会后,张常宁提交了从沙滩排球转回室内的申请,此举当然遭到江苏体育局的强硬回绝,作为沙滩排球国手,长期以来国家的重点培养对象,在沙排老将即将退役的档口,张常宁的离开无疑是沙排的又一大损失。

  省体育局态度强硬,张常宁也早就去意已决,双方一时间僵持不下,张常宁的名字一度在江苏队17人大名单中消失,而新一季的沙排大满贯,亦不见张常宁的身影。

  历经长达三个月的拉锯,2014年2月中旬,张常宁的名字再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而这一次她终于正式以室内女排球员的身份加入江苏队,张常宁被封杀的那段阴霾,也终于拨云见日,走到明媚晴天。

3

  天降奇兵

  每一位优秀的运动员都有着自己独具风格的技术特点,张常宁的绝技是发球。

  她在发球前必先转球,这是自沙滩排球训练时期就养成的习惯。

500

  张常宁转球

  为了避免沙子眯眼,转球转掉沙子是沙排发球前的必备环节,转球也并非随意而为,每次转球时,张常宁会习惯性地先转6圈,转完后再拍6下,然后再在手中旋转,转到顺手才能发出。

  有趣的是,去年上映的中国女排全员出镜的电影《夺冠》,就有对张常宁这一小习惯的刻写。影片中,张常宁因转球而发球超时,队友丁霞愤怒大喊:“嘛呢?你抖沙子呢!”

500

  电影《夺冠》中,队友丁霞愤怒大喊

  转球一度成为女排队内调侃张常宁的梗,而张常宁并未刻意改正,发球特色反倒成了张常宁的一大标志。

  事实上,发球超时被裁判吹哨虽略有夸张,但这段剧情也并非完全杜撰。

  有段时间排球发球时限从8秒改成5秒,这让张常宁感到束手束脚,她无奈地对主教练郎平说:“郎导,我必须得转,否则没法发球。”郎平听罢也只好无奈回应:“那你转快点儿。”

  如今,在国内乃至世界排坛,张常宁的发球技术首屈一指。但凭借超高的天赋和领悟力,即便在成长之初,张常宁站上发球位置也常常如天降奇兵。

  2016年里约奥运会半决赛对战荷兰,在前三局两胜一负的情况下,第四局经历多番较量终于来到中国队的局点,24比23,只需再胜一球中国女排就离金牌更近了一步。

  这时张常宁被换上发球位置,此刻的压力堪比决赛。尽管最终队伍还是赢得了胜利,但张常宁的那记发球并不理想,赛后回忆起那次经历,张常宁耿直地自嘲:“上去就发了个大菜球。”

  恰是这个“大菜球”给了张常宁难得的奥运会级别大赛的发球经验。

500

  两天后,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纳体育馆,相似的局面再次上演。

  以小组第四勉强进入八强,却在随后的淘汰赛一路过关斩将来到决战之巅的中国女排,迎战历史上从未夺得过奥运冠军但在当季表现出色,搅动世界排坛的黑马塞尔维亚队。

  又是两胜一负,又是24比23来到第四局的局点,张常宁再一次站上了发球位置。但不同的是,这次的局点,亦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的赛点,是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之旅的冠军点。

  阔别12年的奥运冠军领奖台,仅在一步之遥了。

  张常宁深知能否一锤定音就在此一球,耳边已然听不见其他声音,剩下的除了自己给自己不停打气的“你可以的,你可以的”只有一阵阵的嗡鸣。

  上一场的临阵受命犹在眼前,张常宁接过排球,习惯性地在手中旋转、拍打,再旋转,然后抛出。

  排球在空中平稳运行过网后突然降落,以一个漂亮的抛物线直抵对手腹地,这记出其不意的电梯球打得塞尔维亚球员措手不及,勉强回防后,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在网前轻轻伸手一探,球原路打回对方已经倒下的防守队员手上,塞尔维亚队回天乏术,25比23,历史在那一刻成为定局。

500

  里约奥运会最后一球

  再回首这一场辉煌的战斗,张常宁觉得有些恍惚,“再来一次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发出一样的球了”。也许不确定性正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而不可复制性,正是奇兵得以出奇制胜的原因。

4

  运动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征战过北京、伦敦、里约三届奥运会的女排老将魏秋月这样描述运动员在饱受伤病困扰时期的无助感——坐在偌大的训练场边,从角落去环视整个场地,“很凄凉的感觉,就觉得遥遥无期”。

  如果用一条线来描绘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那么赢得胜利、上台领奖这些转眼即逝的瞬间只能被缩放成一个个细小的点,零星点缀其上,而夜以继日的高强度训练和绕不开的伤病、状态低谷,将会是一条条长长的线段将整条线吞噬。

  张常宁称自己是一个不太能忍小疼,但很能忍大疼的人,仅有一次在所有人面前展露情绪是在饱受肾积水困扰的2018赛季,她带着肾脏的绞痛咬牙坚持到比赛结束,回到休息室后,再也忍不住放声痛哭。

  2017年至2018年对张常宁来说是格外艰难的两年,两年间张常宁一直伤病不断,包括左膝副韧带撕裂、脚踝扭伤、肾积水、左膝十字韧带撕裂等多处伤病缠身。

  2018年,张常宁接受了治疗肾积水的手术,术后不到半年时间,便再次投入到世锦赛的战斗之中,尚未恢复完全的身体和密集的赛程让她状态低迷,期间甚至还两度尿血。而这一切,当时的外界全然不知,于是有了2018世锦赛著名的“张一分”的讥讽。

  “运动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世锦赛结束后,张友生在为女儿回击黑粉的长文中这样写道。

500

  张常宁父亲的微博

  竞技体育是一项残酷的人类极限挑战,运动员虽无钢铁之躯,但必被钢铁之志。对于身体的疼痛和心理的煎熬,张常宁认为并不足与外人道,“场内没有人会同情你,并没有人会因为你的伤病而让你一分。竞技体育就是成王败寇”。

  亲历了运动员的痛与泪,2018年当选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张常宁决定,要为更多的聚光灯之外的运动员们做些事情。

500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张常宁

  她提出关注退役运动员再就业,让那些把青春奉献给体育事业,但退役后苦于伤病,受限于技能、学历,只能处于低收入,甚至无收入状态的退役运动员们,能够有更好的再就业机会。

  26岁的张常宁被问起退役计划时,不假思索地说:“我拒绝回答这个问题。”她的眼睛笑成两只弯弯的月牙。

  一切篇章皆未到完结之时,一个月后的东京奥运会,卫冕冠军,顶峰再会。

  参考资料:

  腾讯体育,《冠军绽放第2季排球女神张常宁:yyds是怎样“炼”成的》,2021

  腾讯体育,《不止冠军——张常宁》,2020

  CCTV,《风云会——郎平展望东京奥运会》,2020

  CCTV,《体育人间:星耀征途——中国女排里约夺冠记》,2018

  扬子晚报,《女排天才张常宁疑遭封杀 江苏为承诺“自残”》,2013

  腾讯体育,《沙排赛大浪淘沙 张常宁马圆圆盼搭奥运末班车》,2012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