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出成人戏今晚最佳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你们觉得吗。

李雪琴,可太会说话了!

最近某档著名的社恐综艺之王,初次见面,宋丹丹窒息地让每个人自我介绍:

要求说出代表作,靠什么来上这个节目。

李雪琴第一句就和别人不一样。

属于,“破罐破摔”流。

我就是走后门来的

费老大劲了才进了这个节目

500

500

孟子义在台上被问“对身边三个男星哪个有感觉”的尴尬时刻。

李雪琴满分救场:

你要不问问我们这些观众吧

我们都挺有感觉的

500

当然,一个人光会俏皮话是换不来认同的。

关键的时候,需要戳痛点的时候,李雪琴也不含糊。

对着即将走向高考考场的考生,她曾这样鼓励:

没有什么决定可以决定一生

一手好牌也可以被打得稀烂

只要苟住就有可能再次翻盘

500

500

Sir爱看李雪琴,语言的功能被她四两拨千斤,既不耽误时间,还总是很有效果。

你说她有趣吧?有趣里还带着小心,带着有脑筋;

你说她丧吧?但丧里,似乎也都想过,积极的思考过。

500

恰好,Sir这两天看到李雪琴一场特别直播。

还是那句,一张口就自带笑点的标准开场:

“大家好,我是李雪琴。”

还是那只,在话筒杆上无处安放的小胖手。

500

这次不是比好笑的脱口秀,也不能依靠社交场的化学碰撞。

而是一场与众不同的“答辩会”。

在毕业季,对年轻人,尤其刚需。

因为,她回答了大家提出的,各种头大的“人生难题”——

如何选大学?

如何面对内卷?

30岁了要结婚吗?

……

说实话。

这些问题答的人多了,父母、老师……很少人不说教。

而且有时候还不止说教。

时代每天都在变,过来人的话就能保证全对?不可能。

你好奇不。

95年生人,也就二十多的李雪琴,她会咋整?

01

从第一秒开始。

这场知乎×《李雪琴的成人世界答辩会》,就成功被带进了李雪琴的主场。

如果问题答不上来,咋办?

那答案就写个“略”吧。

为啥?

因为我名字叫“略琴”。

(此处呼叫谐音梗推广大使王建国。)

500500500500

500

面对台下在座的高中生,她又说:

“导演让我分享一下过来人的经验,其实我也不算啥过来人,我打车过来的。”

梗当然好笑,也带气氛。

但重点还是会说话。

几个开场段子笑完,一下子就向大家表明了今天的态度——

我其实也和你们一样。

能给大家的答案,也只是建议,只是参考。

好,答辩正式开始。

这两天是特别重要的日子——

高考陆续出成绩了。

高中毕业生们,要面临人生第一个重大选择,填报志愿。

面对不了解的学校,不了解的专业,各种各样的招生政策……

怎么选,将决定人生的走向。

李雪琴要答辩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高考志愿填报三连问”。

这三连问,在Sir看来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问题。

填志愿,选大学还是选专业?

挑大学,选城市还是选学校?

选专业,选热门还是选热爱?

选大学还是选专业,在知乎上吵得最凶。

李雪琴咋答?

先是点出,什么时候会遇到这种纠结:

你的分数够上一个相对好点大学的一般专业,和一个一般大学的好专业。

500500500

500

怎么取舍呢?

得分情况。

如果你从小瞅准了一门爱好,不勇敢追梦还等啥?

如果你说我也不知道喜欢啥,就想实际点,以后好就业。

那还是得先清楚一下做哪种打工人职场人。

比如,我渴望成为中关村技术大佬。

那总不能为了上北大,报了考古学吧?

500

但还有一种,就是李雪琴这种。

都知道,李雪琴北大的,娱乐圈学霸光环加身。

但好像很少有人知道,她到底是学啥的?

500

广告还是新闻?做传媒民工的话,差不离,学生物的都行。

这样的话,北大人李雪琴建议:还是抱住名校大腿的好。

500

在第三个问题“专业选热门还是选热爱”里,李雪琴特别提醒毕业生们要搞清楚:

究竟什么是“热爱”?

她又拿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事。

当年以为自己热爱的是传播学,因为同学说:班里的闲话都是你传播的。

哈哈哈哈。

500

嗐,上了大学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原来自己真正喜欢的,是当时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的社会学。

后悔啊……所以!

500

500

所以!最可怕的是啥?

最可怕的,是你以为你热爱,但其实你根本不了解!

不了解专业,就会带来想象和现实的落差。

500500

500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工作时流的泪,都是当年选专业时脑子里进的水。

所以,对于即将填报志愿的同学们来说。

如果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错过了有用的客观意见。

那么,你以为的热爱,会不会是盲目的、自以为是的热爱呢?

有时候吧,人生的阴差阳错,可能就是因为——

我看见的”太少,我以为的”太多。

02

一场答辩看下来,Sir全程欢乐。

明明是回答一些严肃头大的问题,却被知乎创新成了一场“脱口秀式的答辩会”。

在这种创新下,李雪琴的回答,保持着她极高的说话水准。

首先,是有趣。

一种经过思考的,举重若轻的有趣。

一个个大问题,都被她的幽默拆解出了价值。

输出观点的时候,她从不横冲直撞。

她最擅长的,是用生活里人们可能忽略的小细节打比方,帮自己完成表达。

在回答“30 多了,一定要结婚吗”这个问题时,她用了一个绝妙比喻:

就像考试即将结束,你还有一道几何题来不及写,你一着急非得写个答案上去——

表达了角A的思乡之情。

500

Sir还想起,每当有人问李雪琴是如何获得今天的成就,等着让她来点人生大道理时。

她都会搬出那个格外接地气的“攒塑料袋理论”。

东北家庭,爱攒塑料袋。

我现在不过是在需要装一样东西时,从那堆袋子里找到了一只合适的。

500

嗯,有画面了,太能感同身受了。

第二个好处,在于故事感。

比起讲道理,李雪琴更愿意拿自己做例子,说自己的经历,还说得好玩。

“宇宙尽头铁岭”或许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

那些铁岭的大学生们

也没想到李雪琴回来了是不是

500

也如她在一个采访中表示的:“讲故事算表达的一种,我有讲故事的欲望。”

主持人追问她,你是想通过自己的故事,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她说:

我希望通过我讲的故事让你感同身受

但我并不想告诉你

我这个感受是对的还是不对的

500500500

500

非常棒。

她只告诉你,她的故事是什么,她的感受是什么。

但她不评判,不灌输对错。

因为她尊重故事,尊重现实的每一种“对错”。

答辩会上,李雪琴一直在强调自己的“诚惶诚恐”。

500

因为面对问题她觉得,人人满意的标准答案并不存在。

她无法简单地说出“是”或“不是”,更没办法凭空给出建议。

500

500

最好的方式是啥?

可能就是分享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经历,做过的选择。

如果能让人有共鸣,能带来参考,那就足够。

毕竟面对同样的问题,每个人总有不同的“具体情况”。

这也是李雪琴回答的第三个好处。

尽量做到分境遇,多角度——

上大学,多学习还是多实习?

那取决于你是想继续升学,还是毕业就找工作。

当然了,也不能为了实习也不学了,到时候挂科延毕——

“你这不就相当于蒜剥好了发现没煮饺子?”

500500

500

毕业了,大城市一张床还是小城市一间房?

那得根据你的能力(能在大城市看到希望吗),个人性格(喜欢不确定还是稳定)。

如果你说又想安安稳稳又想赚大钱,那你可能真的需要一张床——用来做梦。

500

还有爸妈老了,多挣钱还是多陪伴?

那你家啥情况呢?你爸妈咋想的打听了不?

搞不好你天天蹲家里“尽孝”,老人家还嫌弃你耽误他们蹦迪。

这些精准又精彩的拆分,背后是什么?

是李雪琴如何面对这个世界的各种“不同”。

这里面,经过了一个“我以为”到“我看见”的成长。

曾经的她不这样。

中学时李雪琴早早结束了叛逆期,坚定以为,只有拼命考第一才是正确的,第二也不行。

但她不快乐,反而非常恐慌,总是紧绷着。

经历了离开家乡进入北大、患上抑郁症、留学再退学等经历,曾经的小镇女学霸看过了广阔的世界。

现在的她,看得老开了。

答辩会里她说,这个世界上,在法律允许道德规范的条件下,有啥是非做不可的呢?

为啥非得拿第一呢?非得三十岁结婚呢?

500

如今在她看来,北大带给自己的最大影响,就是让曾经信奉某种“正确”的自己,学会了“不要总跟别人掐架辩论”。

我以前是喜欢跟人吵架的

会跟人进行价值观上的辩论的

但到北大待了四年我不会了

很多元,你干啥都可以

500

现在的李雪琴,警惕“正确”。

我觉得选择没有正不正确

就是你愿不愿意

500

在Sir看来,李雪琴展现出给外界的“丧”,有一部分也来源于此。

北大毕业,但我也可以没那么有本事,就只做一个网红。

我们得允许北大毕业就是有一些人

他们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500

她还说,我就是一个没理想、抱负、追求的人。

丧吧。

500

500

但这看似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丧,其实藏着一种积极坦诚的自我人生探索。

就是,我得先承认看不见,我才能尝试看得见吧?

当主持人又问,那你怎么看待“理想主义者”?

她说,我羡慕敬佩他们的力量,但我不想成为他们。

其实Sir听到这觉得,她也许只是不想矫情地表达。

不想随便给人生中那个令人高兴的东西,冠以高尚之名。

别随便就捧杀了理想,她的意思是。

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

“那个让你高兴的东西”,本身就很好了。

500

03

知乎的这场成人世界答辩会,找李雪琴来,合适。

因为她是open的。

不信奉某一种标准答案,不质疑一种选择的正确与否。

年纪轻轻,却具备了扫地僧的无可无不可。

人生观貌似有点玄学,却也接地气,够实在。

当然,也得看你对不对频道……

频道不对,你会觉得她啥也没说,比如下面这段:

我只能跟你讲我的人生和我面临的选择,我做了选择后经历了什么。如果你觉得你跟我很像,那你可以作为你的参考,如果你跟我的境遇不一样,你就可以看看,另一种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500

但频道对了,时机对了,很可能一个年轻人就打开了自己的纠结,扩张了自己的狭窄。

这,也很知乎。

答案不重要,但你在寻找答案中逐渐获得的坚定,很重要。

在知乎。

每一个具体的问题,貌似都简单。

很多回答也貌似轻松。

着急的提问者,拿起答案就走,要的是一种便捷的安心;

而有心的提问者,能从别人的回答里,看到别人的经历,想象自己的实践。

500

在这波高中生迈向成人世界的道路上,高考,是第一个大关。

刚经历出成绩的同学们,除了李雪琴解答的三连问,肯定也还有特别多的问题。

在XX大学就读什么体验?要不要服从调剂?该不该听父母的?

……

为问题而生的知乎,帮助考生志愿填报,提供更多参考,已经走过三年。

前一阵子知乎还跟李雪琴还合作过一个考前应援短片《所有雪琴的答案》。

过来人的答案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

但过来人的答案 

一定可以带你找到你的答案

500500

500

500

到了出分填志愿时,知乎又来了这场创新的“脱口秀式答辩会”。

答辩会最后一个终极问题:

明天中午吃点儿啥?

500

貌似最简单,最无脑。

但却最值得Sir放在最后说一说。

说小,它小到微不足道。

但说大也大。

据说在知乎上,它可以是一个哲学问题。

500

所以,吃什么这个可大可小的问题,就像一个绝佳比喻。

它好像在暗示我们,一些貌似很大很头疼的问题,其实真会处理了,抓住本质了,也可以变得很小。

不信的同学,你可以想想李雪琴前面那个“30岁是不是一定要结婚”的思考题。

治大国如烹小鲜,一句老话,被李雪琴在生活中应用出了新意。

有问题就会有答案。

这句知乎的slogan,也被李雪琴三下五除二,玩出了这个时代更需要的含义。

所以,听完李雪琴的十个问题。

Sir明白了知乎这次找李雪琴答题的用意。

知乎要的,不是李雪琴的答案,而是她对待世界的态度。

知乎像一个“过来人”,没那么急迫要给什么事下定义。

它不止给你一种答案,需要的时候,它可以给你100种,甚至十万种。

等你在知识和答案的海洋里游够了。

你一定会找到一种。

不是最对的那种,而是最适合你自己的那种。

500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