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为什么会输给胡萝卜,午餐肉和黑面包?

说来你可能不信,在物资匮乏的二战时期,人们的饮食结构至今还被某些国家推崇。

不少欧洲国家在二战结束后发现本国人民的健康状况是前所未有的好。比如英国,儿童比以前高,牙病比以前少,癌症,糖尿病什么的也都达到历史最低点。在其他欧美国家也是,很多退化病在二战后都大幅减少。

500

胡萝卜当冰棒 解馋又健康

那么他们到底都在吃啥?

英国:胡萝卜与鸡蛋粉强行上镜

1939年9月1日,德军袭击波兰。轰隆隆的炮声震碎了西欧的表面和平。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英国迅速成立食品部,负责战时的粮食供应。

1940年1月,粮食配给开始实行,但发到手中的粮票通常只能在一家商店登记使用。而且有了粮票也不是就可以免费获取食物,只是有购买限额食物的资格(好像让中国的老人们想起了什么)。针对素食主义者,穆斯林等特殊人群,政府还会根据他们的饮食习惯发配特殊粮票。

大英帝国的战士是多种多样的

500

为了确保粮票不像一战时那样被浪费,能用粮票获取的食物多是能够长久供应的,如土豆,面包,果酱等,且数量有限。黑莓,香蕉这种可能随时缺乏的季节性食物是不在配给范围内的。

难得从海外运一船香蕉过来

还很可能被德国潜艇击沉

500

但有了粮票也不代表就能吃饱了,物资的供给毕竟是有限的。要平息民愤,就要从改变人们的饮食观念下手了。

去吃胡萝卜吧

500

于是乎,食物部发起了“根茎类蔬菜运动”,鼓励人们把自家后花园改造成菜园子,种胡萝卜,土豆等淀粉丰富的根茎类植物当主食,努力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当时,政府为了让民众爱上胡萝卜这种廉价易得的食物,大力在其营养成分上做文章,尤其强调其中丰富的维A能够改善视力,至今都为各国人民所深信。

土豆有益健康

500

当时,英国政府会进行灯火管制以应对空袭,德军就会在一片漆黑中迷失自我。但英国空军借助新雷达技术实现了对德国的“精准打击”,甚至有人一夜里击落了近20架德军飞机。这么神奇的现象引起民众好奇,政府就对外宣称士兵狂吃胡萝卜才让眼睛比猫头鹰还好使。

“夜间的视力 

可以决定生存或死亡”

500

这次官宣是成功的,受灯火管制、在黑暗中行事不便百姓开始大量购入胡萝卜。

为了推广根茎类蔬菜的食用,厨师Francois Latry还发明了一款由根系蔬菜(胡萝卜、萝卜、欧洲防风草、燕麦片、土豆)制成的著名菜肴——伍尔顿派(Woolton Pie)——以食品部部长的名字命名。但尽管政府发起了很多促销活动,这道菜也从未真正流行起来过,大概是因为口味实在是太差了。

现代主厨精致版

当年估计不太好吃的

500

不过对于当时的英国人来说,最让人郁闷的还是他们最爱吃的鸡蛋找不到了。

战争如火如荼,粮食吃紧,在保障前线物资供应后,已无多余食物来喂养农场里的无数母鸡了,上百万母鸡不得不面临死亡的现实。母鸡一死,鸡蛋也大大缺乏。为了满足无蛋不欢的民众,政府开始大力推广鸡蛋粉作为鸡蛋的替代物。

如果吃不到鸡

也可以吃土,做的鸡

也就是更加健康的土鸡

500

鸡蛋粉是鸡蛋用冻干技术干燥成水状做出来的,按照一定比例兑水就可以恢复成蛋液。这种食材最大的优点是体积远远比生鸡蛋小,也没有易碎性,进口起来远远比鸡蛋本身方便得多,是战时最好的替代食物。

鸡蛋粉

500

为了保证民众蛋白质摄入充足,英国政府把本来每周一个鸡蛋的配额改成每个月一袋鸡蛋粉,分量相当于12个鸡蛋。听上去挺划算的,但是响应者寥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太难吃了。

为了让民众接受鸡蛋粉,官方可谓绞尽脑汁:海报上印着各种科普,强调鸡蛋粉在营养和口味上都跟鸡蛋无差;还在图上印着老母鸡说的话:“鸡蛋粉是我的蛋,是我的整个蛋,其他啥都没有只是我的蛋。

母鸡献身说法

无法反驳

500

在政府的努力下,民众开始接受鸡蛋粉,鸡蛋粉终于风靡一时。不过它完全是二战时期的产物,因为到了今天它还是没能走入寻常百姓家,最多也就是烘焙用料而已。


美国:午餐肉席卷各大战场

同样是方便食品,午餐肉就比鸡蛋粉幸运多了。

大萧条时期,美国肉制品巨头荷美尔(Hormel)公司把美国人吃不了的多骨的猪肩肉剁碎,加入盐、水、淀粉成型,再塞进方方正正的罐头里,就有了最初的午餐肉。荷美尔公司将午餐肉起名为“Spam”,说是“Spiced Ham”(香料火腿)的缩写,但是里面并没有火腿。为了防止人们说它欺骗消费者,Hormel往里加了不到10%的猪腿肉。

午餐肉吉祥物

500

作为肉类的替代品,午餐肉在二战爆发后发展成了军队的完美口粮。

1941年时,美国正式向法西斯宣战,几百万美军奔赴炎热的太平洋岛屿、北非沙漠和寒冷的极北战场,复杂多样的气候环境让负责部队伙食的部门头疼不已。

在炎热的太平洋岛屿

美军学会了自制冰激凌

500

有什么方法能让美国兵随时随地都能吃上肉食呢?这时,午餐肉这种集便宜、保质期长、便于运输,即开即吃等优点为一身的速食就被铺天盖地运往前线。每位士兵每天能得到3份340g的肉餐罐头,真的是一日三餐都有它。在铁皮罐头盒子里加热的午餐肉炖野菜,成为二战中大多美军的共同回忆。

烹饪午餐肉

500

午餐肉让各地的美军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军队凝聚力也得到加强。不过你以为午餐肉很美味吗?不,至少在美军眼里,它难吃得人神共愤,士兵们给它起了各种绰号:“未通过体检的火腿”、“未经训练的肉糜糕”,来表达对这种跟他们的生活紧密交织的食物的复杂情感。

但午餐肉被美军“嫉恶如仇”之时,得此援助的其他盟国则对这种食品充满感激。无数午餐肉罐头被运到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和苏联的部队,受到热烈欢迎。

500

最值得一说的还是韩国。当时韩国刚独立,能有点带肉腥的食物就不错了,所以他们把美国解放者带来午餐肉当做百年难遇的珍馐,甚至回去部队营房偷罐头吃。

吃到午餐肉已经是当时农业国家的享受了

而美军还能供应牛排

韩国人无法想象这样的奢侈

500

到了50年代黑市买卖兴盛之时,大量的午餐肉罐头从驻韩美军仓库流入汉城的黑市,美国人骤然发现这种吃腻了的罐头竟然成为一种通用货币。美军甚至可以拿午餐肉来支付韩国工人的服务。随后的30多年时间里,韩国贸易管制严苛,午餐肉进口遭到限制,一直都处于稀缺状态,在当时被当做贵重的过年礼物。

这段悲惨的历史,一直到今天还有遗存——韩剧和韩餐店经常会出现的部队锅。并且小小的韩国,午餐肉消费量居然是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原来是这么来的

500


苏联:黑面包与脑洞食物

德军进攻苏联时,斯大林和他的人民还没有准备好。德军本就打算好要抢在乌克兰秋收之前拿下苏联西南部,并且很快就把苏联红军打出了乌克兰的农田。在乌克兰东侧的广大苏联国土上,是黑列巴(俄国黑面包)支撑了士兵度过那段吃不饱穿不暖的岁月。

据说俄国人靠黑列巴又挨过了一个冬天?

500

黑列巴配方简单,但烤制过程却很复杂,通常需要三天,在物资紧张时价格却尤其昂贵。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面包供应紧张,苏军指挥员常常把部队人员佩戴的手表或戒指集中起来,用于交换难以下咽的黑面包和马肉肠,据说苏军的内部价是两块手表换一整条黑面包。

黑面包又香又有嚼劲

但顿顿吃还是有点难过

500

苏联士兵的吃苦精神杠杠的,一条黑列巴常常是10个战士一天的口粮。小麦汤,黑列巴再加上一些猪油就构成了对他们而言很有满足感的一顿饭。不过到了战争后期,猪油供应也得不到保障了。

无法满足基本饱腹需求,就更别提追求食物的口味了。这时候美国人援助的午餐肉可谓是雪中送炭。苏联战士把午餐肉烧成糊状,直接抹在掺了木屑和糠皮的黑列巴上嚼着吃,有条件时还洒上盐和生葱头,口味更佳。

同吃列巴的战友情

500

后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问美国时,还对美国记者坦言说:“当1941年苏联的'大粮仓'乌克兰被纳粹占领后,如果没有美国援助的斯帕姆(spam),我们当时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养活红军了。”

一车斯帕姆顶一个师

500

不过也不能光吃别人送来的东西,自己还是要努力解决刚需的。东西不够吃,厨子就想方设法尽可能最大化地利用食物。例如,他们把胡萝卜磨碎做成茶,然后加上一种当地很容易获得的真菌煮熟。因为有胡萝卜,所以喝起来还比较香甜,而真菌能加深这种饮品的颜色,让人食欲大增。煮成茶之后,总量变多,每人都能分到,比分胡萝卜划算多了。

1944年春,战争即将结束时,苏联军队还从盟军那里搞到不少玉米面。有些厨师不知道如何利用这种食材,就把它们加到面包里,结果做出来的面包非常容易碎,而且放不了几天就坏了。

500

有些厨师比较机灵,想到可以用它来做烤馅饼。一位退伍老兵在回忆录里说,那时候厨师会派很多人去草原上采草药,作为食材和玉米面搭配使用,制作一种名叫pirozhki的烤馅饼。脑洞更大的厨师还用玉米面制作了一种叫mamaliga的粥,最后成了罗马尼亚的国菜。

如果周游东欧,不可不品尝

500

500

辛酸年代的食品,就这样成为了苏联人民集体的记忆。

虽然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食物匮乏,但也都在努力让自己的人民和军队尽可能吃得好。

但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困境不是人们动脑筋就能解决的。战争中的各国军民吃得确实不太好,甚至面临营养不良的风险,实在是苦了他们了(副产品是三高病变少了,只是代价非常高昂)。为了不至于面临前辈们吃过的这些苦,我们还是多多祈祷国泰民安,世界和平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