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一下:外交部罕见要我公民“赶紧撤”,阿富汗究竟怎么了?

​大家好,我是在观网陪您看世界的谷智轩。刚刚过去的周末,我国外交部发布重要提醒,要求在阿富汗的中国公民和机构“尽早离境”,原因是阿富汗国内冲突不断,恐袭频仍,安全形势更趋严峻复杂。外交部这样的措辞,非常非常罕见,可见阿富汗出了多大的事。半岛电视台评论称,阿富汗目前的形势,“和塔利班全面夺权前的90年代一样”。自从5月美军开始撤出阿富汗之后,塔利班很快卷土重来,在阿富汗全境发起了攻势,宣称已经夺取了该国40个区和多个政府军据点,并占据了多个省会。阿富汗这个国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英国人,苏联人,美国人都试图把它拿下,无一不是最后灰溜溜地撤走。阿富汗究竟有什么魔力,为什么“列强”都没能实现有效统治呢?本期《消化一下》就带大家看看阿富汗,这个“帝国坟场”。

阿富汗这个国家为什么重要?我们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来。它位于南亚、西亚和中亚三大地区的交界处,被兴都库什山脉横贯东西,北方靠着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是传统的俄国势力范围。往东看,阿富汗通过瓦罕走廊,连接中国的新疆,西边则是伊朗。而往南,又可以通过巴基斯坦连通南亚和印度洋。

事实上,咱们可以把阿富汗简单比作一个“十字路口”,它可以是沟通东西的走廊,也可以是南北方势力兵戎相见的战场。历史上,蒙古帝国、莫卧儿帝国等各大势力来了又走,谁都要经过阿富汗,但谁都没能对当地形成有效统治。一方面,是因为兴都库什山脉割裂了阿富汗,形成碎片化的地方势力。另一方面,阿富汗这个山区实在太穷,啥都没有,统治成本太高,非常不划算。

到了近代,阿富汗的意义又变了。十九世纪,英国人完全控制了印度。而在印度北面,在中亚不断扩张的俄国人虎视眈眈。对英国人而言,掌控了阿富汗,就可以北击沙俄的西伯利亚腹地,东取中国物产丰富的新疆,向西又能对波斯高原投射影响力。而对俄国人来说呢,南取阿富汗,就可以压制波斯,获得通往印度洋的入场券。双方在这一地区明争暗斗,这就是历史上的英俄“大博弈”。英国为了确保缓冲区,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三次侵略阿富汗,最惨的是第一次,进驻阿富汗的8000英军,只剩一个活着撤回印度。

之所以要谈英俄之间的“大博弈”,是因为这场“博弈”,对今天的我们而言,还有另一层更重要的意义。历史上,雅利安人、波斯人、土耳其人、莫卧儿人和印度人,都曾征服过阿富汗,也在当地定居生活。这些族群散居在阿富汗山地的各个角落,除了共同信仰伊斯兰教以外,在语言、文化上都各不相同。在整个阿富汗,既没有一个可以说得上的“领土”,也找不到一个可以管事的“政府”。所以换句话说,近代以前的“阿富汗”,与其说是个国家,还不如说只是个模糊的地理名词。英俄之间斗来斗去,但双方都不想真的兵戎相见,怎么办呢?这就需要一个“缓冲区”,而缓冲到哪里呢?这就需要一个明确边界。这样一来,阿富汗就作为一个“缓冲国”的身份,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是帝国主义博弈的“副产品”。

这样一个被帝国主义“硬造”出来的国家,从诞生之初就充满了问题。国家和国民完全脱节,殖民者们只能在首都喀布尔,扶持起一个看起来像“中央政府”的东西。但这样的“中央政府”,首都的公务员对外省一无所知,也不了解百姓的生活传统,地方上还是被豪强把持。流水的县长镇不住铁打的老爷,税就收不上来。收不上税,“中央政府”就更拉胯,形成了恶性循环。

20世纪,阿富汗也出过改革领袖,比如达乌德·汗。这位老哥出身王族,但很有想法,他当上首相之后,搞了一系列内部改革,提升妇女权利、赋予选举权等等。在外交上,达乌德·汗亲苏,把老大哥迷得五迷三道,让苏联人掏钱给建了桥梁大坝。但老哥并不满足,还和美国人勾肩搭背。美国为了防止阿富汗完全倒向苏联,冷战期间也送了5亿美元贷款。有人问达乌德·汗,什么时候最快乐,他回答,用苏联火柴点美国香烟的时候最快乐。

不过这位老哥,后来被阿富汗人民党背刺,丢了性命。继任的人民党领袖不顾国情,把改革的油门踩到了底,激起地方叛乱。苏联不方便出兵援助,但还是派了一个空降营进驻阿富汗空军基地。后来人民党内部又出现分裂,新上来的领导人既无能又狂热、苏联看不下去了,心想累了,毁灭吧,于是亲自下场。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扶持代理政权。然而阿富汗是一个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八成人都是逊尼派穆斯林,谁也受不了一个外国扶持的无神论政府,各地开始反抗苏联占领。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美苏冷战,美国刚撤出越南伤心地没几年,看到苏联在阿富汗吃了瘪,心想你苏联也有今天,说啥也得趁机报个仇,但自己出面又太明目张胆,于是找到小弟沙特当代理人,沙特出力,美国出钱,还联合了众多伊斯兰教国家,一起援助反苏游击队,同时还建了上千所宗教学校,为阿富汗儿童灌输“圣战”的思想。美国掏钱印的反苏教科书,内容充满“圣战”观点,由美国国际开发署负责分发给巴基斯坦难民营里的阿富汗儿童。这种奇奇怪怪的教科书,放到21世纪,有一个更形象的词来形容它,叫作“儿童邪典”。

总之,美国和沙特为反苏游击队募集了不少物资。这些物资经过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一转手,就到了到了圣战组织手上。这些大大小小的组织,有钱有枪,还有“圣战思想”武装大脑,所以到了1989年苏联一撤军,马上就成为了主导阿富汗局势的主要力量。

在当时的阿富汗,除了圣战组织,还有另外一股势力——军阀。军阀的来源,比圣战组织还要复杂得多。有的军阀,是苏联入侵时期,得到美国资助的“抗苏组织”领袖;有的则是苏联撤军后,倒戈的亲苏政权军官;还有的,则是抵抗亲苏政权的圣战组织领袖,在圣战的过程中,逐渐转型成了政治军事组织;有的甚至是苏联自己扶持的军阀。

军阀来源五花八门,自然也不可能是一条心。苏联的铁骑刚走,军阀的炮声马上又紧接着响了起来。整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阿富汗国内群雄并起,十八路诸侯讨伐喀布尔,大家一起推翻了亲苏的傀儡政权后,马上就为了争夺国内的控制权,开始互相内战起来了。再加上阿富汗地理破碎,全国百分之八十的面积,都是高原和山地,易守难攻,谁也没法取得绝对优势。最终国家四分五裂,民不聊生,成了世界上最穷困的国家之一。

1994年,在阿富汗南部城市坎大哈,一个名叫奥马尔的年轻宗教学生,组织了一支学生军,打出了“铲除军阀、重建家园”的口号,在当时战火纷飞的阿富汗深得人心。因为这帮人都是宗教学校的学生,所以得名“塔利班”。我给翻译翻译,“塔利班”意思就是“伊斯兰教的学生”。信仰能够使人狂热,作为从小看美国“儿童邪典”长大的学生,塔利班战士的战斗力,比那些老圣战组织、旧军阀,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1996年9月,塔利班就拿下了喀布尔,占领了大半个阿富汗。

当时的阿富汗总统拉巴尼眼瞅着大事不妙,马上逃到了北方,和几个旧军阀、前圣战组织结成了北方联盟,对抗南边的塔利班武装。而塔利班则继续挥师北上,全盛时期,更是占领了整个阿富汗九成以上的土地。

2001年9月11号,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向美国最高的两座大楼,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要求严惩策划者。作为这次恐怖袭击的主谋,本·拉登逃到了阿富汗,寻求塔利班的庇护。美国要求交人,可在不少阿富汗群众眼里,本·拉登是反抗苏联侵略的领袖,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和本·拉登更是私下里的挚友;再加上塔利班在崛起的过程中,还受到过本·拉登不少资金援助。怎么说都是恩人呐,怎么可能就这么交给美国人?不交,总之坚决不肯交。

塔利班不交人,就给了美国入侵阿富汗的完美借口。冷战结束后,美国依然没有放弃冷战思维,一边加剧北约东扩威慑俄罗斯,一边在亚太构建第一岛链包围中国。但在中亚,美国的势力却始终是个空白。一旦美国占领了阿富汗,向东可以完成对中国的战略合围,向北又可以威胁俄罗斯的北亚版块,向西还可以从海陆两个方向,对伊朗形成“两面包夹之势”。

英国人和苏联人走后,美国人觉得自己又行了,又蠢蠢欲动了起来。借着反恐战争的名义,美国联合当时被打得不成人样的各路军阀,一举入侵了阿富汗。靠着北约联军的大规模轰炸,军阀们花了一个月就占领了首都喀布尔,又花了一个月拿下了塔利班的老巢坎大哈。被推翻的塔利班政权,逃到了巴基斯坦边境的山区和普什图部落,在难民营里招募武装份子,等待时机东山再起。而美国人干爆了塔利班后,开始帮忙重建阿富汗。美国人扶持的新中央政府,也成了阿富汗这盘棋上的新玩家。

讲到这儿,阿富汗这盘棋上的四个玩家,已经悉数登场了。地方军阀、中央政府、美军和塔利班这四股势力,就好像一张桌子上的四条腿,主导了阿富汗未来的走向,也决定了阿富汗局势的稳定与否,大伙儿在一起刚好可以凑一桌麻将。记住这四股势力,对阿富汗局势就好理解了。

在美军入侵阿富汗的过程中,旧军阀们组成的北方联盟,是推翻塔利班政权的主要地面力量。各路军阀得到美国支持,不断招兵买马,迅速壮大了起来,重返了过去的势力范围。2001年11月9号,军阀杜斯塔姆率先攻下了马扎里沙里夫;12号,军阀伊斯梅尔·汗占领赫拉特;13日,军阀法希姆更是不顾美国反对,把自己的部队抢先开进了首都喀布尔。军阀们在战争中赚取的政治资本,帮助他们进入了阿富汗国家权力的中心。

”先进咸阳为皇上,后进咸阳扶保在朝纲”。以法希姆为代表的塔吉克军阀,率先进入喀布尔,势力如日中天。在后来成立的临时政府里,法希姆担任副主席,兼任国防部长,权力最大。其他军阀们也分到了一杯羹,在临时政府召开的紧急大国民议会中,百分之85的代表有军阀背景;过渡政府的27位部长,10个有军阀背景;地方任命的31位省长,也至少有20人是掌握武装力量的军阀。军阀靠着在当地的政治军事实力,把他们的地盘变成了谁也管不了的“小朝廷”。

如此一来,新政府就完全成了一个空架子。美军进入阿富汗后,开始进行“民主化改造”,扶持了一个新政府,由卡尔扎伊担任总统。但新政府同样继承了过去的老问题,阿富汗政府虽然可以控制首都喀布尔、主要的交通线和一些省会城市,但广大的农村地区,却依然掌握在塔利班和地方豪强手中;就连所谓的“国家军队”,实际上都是军阀们自己的私人武装。由于权威性不足,中央政府实际可以掌管的地方非常有限。“政令不出喀布尔”,让中央政府实际上成为了一个“悬浮政府”,看上去是你在做主,但实际上啥也管不了。阿富汗总统常常被人戏称为“喀布尔市市长”,在别人眼里,你是阿富汗总统,但在美国和军阀眼里,你就是个跪着要饭的,就这,多少人想跪还没这门路呢。

作为阿富汗总统,很多时候,你能管的,其实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钱怎么分。每年,都有大量的武器、资金和物资援助来到阿富汗,只要这些物资经过中央政府,你就可以通过任命关系户,来从中分一杯羹。2012年,阿富汗重建特别检察长办公室(SIGAR)一名前高级审计师爆料,称美国援助给阿富汗百姓的钱里,有百分之85都被吞了,百分之30成了各种非政府组织的“行政管理费”,百分之55进了阿富汗当地官员的口袋。每1美元的援助,只有15美分可以到阿富汗民众手上。

自己掏的用来援助的钱,都被阿富汗政府给贪了,美国也不高兴。为了规避腐败,美国国务院、国际开发署、国防部这些部门和机构,就常常绕开阿富汗的中央政府,自行实施重建项目,把大量的订单,直接分包给了地方军阀和豪强。有一项估算显示,将近九成的援助资金不由阿富汗政府管理,直接依靠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分配。美国的做法,又进一步扩大了地方军阀的势力,阿富汗总统多次怒斥西方资金绕过中央,在阿富汗制造“平行政府”,削弱了中央的权威,让阿富汗政府脸上无光。

而塔利班政权,虽然被推翻了,但其武装势力却没有被完全剿灭,而是逃到了山区继续割据一方。阿富汗自东北向西南,都是高耸的兴都库什山脉,沟壑纵横,自然条件恶劣,不少山区的地下溶洞延绵数十里,直通邻国。山口易守难攻,机械化部队完全无法推进。靠着在山里种鸦片,塔利班确保了财源。控制了当地保守的农民后,塔利班又确保了兵员。此外,还有军阀源源不断的买路钱。塔利班靠着这些资源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着“天下有变”。

美国大兵在当地语言不通,掌握的资源有限,往往需要当地势力的配合,才能获取情报和后勤物资的支援,来展开反恐行动,这“剿匪”的重担,还得落到当地军阀们的肩上。而军阀们虽然没有胆子“剿匪”,但借“剿匪”之名敛财的胆子还是有的。为了顺利开展在阿富汗的行动,不少军阀成了美国的“代理人”,靠着驻阿美军和北约部队的物资运输转包业务,从美国那收保护费,再把其中一部分转给塔利班,“花钱买平安”,躺着就把钱挣了。这来来回回,军阀和塔利班的关系也变得暧昧不清。

话又说回来,驻地美军高层在阿富汗这么多年,早就和当地势力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利益链条。对于基层军官来说,有仗打才能升得快,因此也就不想走。最惨的,其实是干烧钱,却又看不到效果的美国政府。几方利益交错之下,阿富汗的局势维持了一个微妙的相对平衡。

谁料“懂王”上台,时代一下子变了。他将阿富汗这个烧钱的“无底洞”视为心头大患,急着宣布从阿富汗撤军。意识到无法消灭塔利班,所以“和谈”就成了任务的重点。经过几轮谈判,美国终于在今年2月和塔利班达成了全面和平协议。根据这份协议,美军将在今年五月上旬撤离阿富汗。5月1号,撤军正式开始。啪地一下,四方势力的牌桌只剩下三方。剩下的玩家立刻重新洗牌,塔利班抛弃伪装,迅速开始攻城略地。而当下的阿富汗,就像是美国撤走后的越南,至于最后会变成什么样,也只有天知道了。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多多一键三连,激励我们拓宽知识分享的领域,也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号@real谷智轩,我会在那里与朋友们进行更多的交流,我们下期再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