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不可貌相” 之 领鸺鹠

视频连接请戳

说起猛禽,一般都会想到如金雕、秃鹫、苍鹰一样的大中型鸟类,高若孩童,羽翼宽广。不曾想,有一种体长如麻雀、重若鸡蛋的娇小鸟类,也入选猛禽,与金雕、秃鹫、苍鹰排列在生物链的第一梯队。它就是本文的主角——领鸺鹠。

“可爱”还是“可怕”?

领鸺鹠(学名:Glaucidium brodiei)是一种小型猫头鹰,隶属于鸟纲鸮形目鸱鸮科鸺鹠属鸟类。体圆,面盘不显著,无耳簇羽,头如毛球,配上一双猫头鹰特有的圆圆的大眼睛,非常可爱。上体灰褐色而具浅橙黄色的横斑,下体为白色,喉部有一个栗色的斑,两胁则有宽阔的棕褐色纵纹和横斑。

值得注意的是,领鸺鹠的头部背面有两个明显的黑斑,黑斑周围是黄色的领斑。这种黄黑搭配的羽色让领鸺鹠的后脑勺形成一副以黑斑为眼、黄纹为面的神奇假脸。这张假脸并非装饰,而是有力的辅佐,起到实实在在的迷惑作用。据研究,领鸺鹠身后的假脸可以防止天敌自身后的突然袭击,同时可以让猎物以为假脸即正脸,诱骗其躲避到自己的正脸方向,从而易于捕捉。

与所有猫头鹰一样,领鸺鹠的羽毛之下隐藏着一个灵活的长脖子,其头部转动的幅度有270°之大(人类左右两边的最大旋转幅度为90°)。也就是说,当你站在领鸺鹠的正面,为它的“乖巧呆萌”而爱心泛滥时,它可以突然来个180°大转头,用一张面无表情的假脸正对着你,让人顿觉晴天变阴天,树影成鬼影,仿佛置身《聊斋》之中……

500

永不消逝的“电波”

大多数猫头鹰都是昼伏夜出的,但领鸺鹠不管是夜间、晨昏、白天,一整天里都有活动(多白天活动),时常发出鸣叫声。

作为“山林社区”中的一员,领鸺鹠显然不具备基本的公共道德素质,经常随时随地鸣叫,鸣叫时全身颤抖,极为投入,如同一个孤独的歌者陶醉在自己的乐声中。然而实际是,它的声音单调乏味,大多呈4音节的哨声,如同发报机,是邻居们的噩梦。

它还特别喜欢在晚上鸣叫,几乎整夜不停,仿佛永不消逝的电波,或远或近地响彻耳边,不停地敲打着邻居们的神经,把邻居引向崩溃的边缘。

古人在《梁书·侯景传》就曾记载过对这类“噪声污染”的厌恶,甚至对其采取过激行为:“所居殿常有鸺鹠鸟鸣,景恶之,每使人穷山野讨捕焉。”

然而对于鸟类邻居而言,领鸺鹠的鸣叫还有着别的意义。

500

“谈声色变”的掠食者


前已有述,领鸺鹠是猛禽。猛禽何也?一般视听能力敏锐,飞行速度快,喙部和脚部强健有力、锐利非常,便于发现、抓捕、撕咬猎物。

领鸺鹠常栖息于高大乔木上,主要在白天活动,中午也能不畏阳光自由飞翔觅食。它的食物较为多样,主要包括小型鸟类、蜥蜴、老鼠以及蝉、蚱蜢等大型昆虫。

它体长只有14-16厘米,比麻雀稍大;体重40-64克,与鸡蛋相约,是中国最小的猫头鹰。即便如此,领鸺鹠有时也会捕食体型与其相当的鸟类,它把猎物抓到之后,一点一点地把猎物撕裂,凶猛非常,是当之无愧的顶级掠食者。有时它还把吃剩的猎物挂在枝头当“腊肉”,以备日后食用。

这些画面当然普遍引起猎物(包括鸟类)的极度不适,因此每当听到领鸺鹠那电报式的鸣叫时,那些鸟类邻居顿感危机降临,它们只好“合纵连横”,联合附近的鸟类一起鸣叫,想以群起而攻之的姿态将领鸺鹠赶走。

500

“孤独者”择巢成家

领鸺鹠一般单独活动,但每年的三至六月,尤其是四五月,是领鸺鹠的繁殖时期,这时它们也终于得以结束独身生活,以享二人世界和天伦之乐。对于安家,它们显得非常“经济”,通常会选择距地2-10米高的中空树干或者天然洞穴营巢,有时也会借用啄木鸟用过的树洞。每窝会产下2-6枚白色的卵,多为4枚,呈卵圆形。

500

山林王者坠入凡尘

领鸺鹠一般生活在有开阔地的各类森林中,在生态系统较为完好的山林中活动,如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便屡屡发现领鸺鹠的踪迹。然而近几年,领鸺鹠却频频“光顾”人类世界。这位在属地纵横捭阖、睥睨万物、不可一世的山林王者,误入人类世界,却显得骄气十足、弱不禁风。它曾数次以不甚体面的方式出现在新闻报道上:

2020年2月14日,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一户村民在居家隔离时发现一只从天掉落的领鸺鹠,当天将其放飞大自然。


2020年6月8日,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县卫生健康局人员在门口发现一只领鸺鹠,两日后将其放飞大自然。

2021年6月3日,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一家农户捡到一只领鸺鹠幼鸟,5日后将其放飞大自然。

……

领鸺鹠是我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屡次坠入凡尘,反映的其实是我国生态系统正在逐渐变好,是对我国努力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见证。

然而值得深思的是,面对人类社会,自然界王者也是不堪一击。除了那些被放归自然的幸运儿,是否有更多误入人间的精灵,被碾过车辙,被撞入罗网,被弃于道旁,或马上殒命,或静待死亡?在生态系统变好的同时,如何与生物和谐共处,依然是人类的重要研究课题。

500

摄影:谭永梅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