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国安球迷,保住“国安”二字的,是你们自己

历时半年,今天,中赫集团正式受让中信36%的国安足球俱乐部股份,完全100%控股了这家中国职业联赛历史最悠久的俱乐部(国安俱乐部的历史甚至比职业联赛的历史还要长)。

但是国安足球接近三十年的中信国企时代,在2021年6月21日这一天“被”落下了大幕。

收购行为的初衷自然是为了应对足协的中性名政策,沾染着“国安”二字的中信方面必须退局,否则北京球迷就将“失去国安”。

此前,已有国安死忠球迷在中赫出手之前即在公共场合公开表达过球迷群体作为俱乐部主体之一绝不妥协的、捍卫国安的态度。

500

严格讨论起来,我个人并不认可由“中赫收购中信股份”的方式来保住国安二字,因为这意味着国安对中国足协中性名政策的妥协。

我在此前关于中性名政策的文章中就有表达,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政策。

其尴尬在于:不论从现实角度,还是从“弊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角度,中性名政策都是必须要推行的,他是职业足球的标志之一;但是另一方面,在操作层面,它不应该对北京国安、河南建业、天津泰达等持续了二十年以上的球会进行同等处理。

政策,我赞成,时间会证明陈戌源班子的正确;但是落实政策的方式即“一刀切”,我反对。

建业俱乐部因此遭遇大动荡,泰达俱乐部差点因此灭亡(当然了,泰达的问题七三开,主要还是泰达经营不善、想要脱手)。

如今,国安俱乐部也不得不妥协,中信被逐出了北京足球的舞台。

故而,今天这一史诗级事件的一个无法忽视的侧面就是:北京各方为保住“国安”这个名字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是这家国企俱乐部被民营资本彻底的私有化了

当前的中国足坛前两级联赛,带有国资背景的俱乐部,遗憾地少了一家:

山东泰山(济南文旅发展集团,国有控股);

上海海港(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国有控股);

上海申花(绿地控股,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

天津津门虎(天津国资委与国企泰达控股)

长春亚泰(长春市二道区国资管理局)

青岛(私企,但依赖青岛市委市政府的资源)。

浙江(浙江能源集团,国有控股);

昆山FC(昆山文商旅集团,国有控股);

成都蓉城(成都兴城投资集团,国有控股);

武汉三镇(私企,但青训梯队建设依赖武汉市体育局/市足协深度参与)。

不久前在辩论无血缘归化话题的文章中,我还在点明:为什么北京国安和上海上港这两家俱乐部会在中国足坛“唯资本论”、“金元至上”的环境里,显得十分特别,会始终坚持放主力留洋、始终拒绝操作无血缘归化?

一句话:国有企业的担当。

国有企业是集体所有制的产物,他的生产属于全民,他的责任与义务也承载全民。

回想2019年6月份,当时富力集团老总张力率领另外11位民企俱乐部投资人,公开向足协发难,要求加快推进职业联盟的筹备速度,并且在建议书中明确标明:张力为牵头人。

这是继2004年的G7风暴之后,中国足坛最大规模的俱乐部群体群起事件。

500

但是同十五年前的情况如出一辙,也是四家国企俱乐部(上海上港、山东鲁能、天津泰达、天津天海)政治立场鲜明,对富力俱乐部挑头发起的逼宫运动,毫无理会。

作为国企的中信和上港,其担当与经营足球特殊的手法气质,也教育和培育了国安球迷和上港球迷作为看台阶层的风骨:宁可球队丧失争冠希望,也坚决支持中国足球整体的发展。

这才有了张稀哲和武磊在本届世预赛40强赛上作为主力、且作为国足阵中一个标志性的“留洋派”的果实。

500

反观某些霸主球队,不但经年累月摁住才俊不放留洋,反而用高薪合同大肆抢购海外留洋球员,使送他们出国的母队血本无归,直接拍灭了诸多俱乐部送球员出国的热情和胆量。

到今天,大连球迷和国安球迷都仍旧不原谅冯潇霆和黄博文。

2014赛季时,里皮曾在新闻发布会上公然扬言:“我之前说的话还是继续生效的,只要我还留在恒大,就不允许球队任何最好的球员离开球队。”

那是国安最接近阻击恒大的一个赛季,也是张琳芃实力与身体状态最佳、最适合去留洋深造的阶段,被恒大和里皮团队扣下。

国企与民企之别,肉眼可见。

应该来说,周老板,“伟大”肯定是伟大,但周老板与中赫集团自然也是出于商业考量。

中赫投身足球,所有的利润点都是来源于「国安」二字之于北京城市的意义。

所以,从一开始它就不可能割除国安二字,特别是眼见近两年人和集团在北京的狼狈。

在北京,作为投资人,不论你为俱乐部投入多少资金,你都必须尊重国安、敬畏国安、守护国安。只有将国安的外衣披在身上,你才能得到北京球迷的认可,才能融入进北京足球的核心文化。

否则,在北京足坛绝无立锥之地。

500

所以之所以,与其说中赫在“保卫国安”,莫不如说是在“保卫市场”,毕竟这座城市的球迷只认「国安」,其他的名字不会有一丁点生存的余地。

归根结底,中赫一切的付出还是会在市场层面得到反馈。明白这一点即可,不必过分夸大。

国安球迷爱说两个字:“牛逼”。如果真要说“牛逼”,也是金志扬、杨祖武、罗宁、高潮那一批老国安人,给国安这个牌子奠下的文化雄基,这才是一切牛逼之源。 

500

因而,如果一定要在这个时刻喊出“牛逼”的话,相比于“中赫牛逼”、“周总牛逼”,我想,“国安牛逼”和“国安球迷牛逼”要更加合适。

因为看起来保住「国安」这枚招牌的是中赫集团,但事实上是数百万规模之众的国安球迷。

不论将来中赫能够经略北京足球多久,也不论未来国安的股东资方是否城头变幻大王旗,所有怀揣大垛大垛现金来到这家俱乐部的商人都必须明白一点:这家球会唯一的主人,永远是百万绿色洪流之众的国安球迷,没有其他。

正如国安球迷的老对头:申花球迷,同样在七年前为“保卫申花”而发动了一场“城市战争”,用现实的行动让绿地集团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让同样百万之众的蓝色球迷认可你,你必须捧起“申花”二字。

当时的绿地集团一度将队徽中象征申花永远“领先一步”的豹头改成了集团的logo,同时在球队名称上强化了“绿地”而淡化了“申花”。

这种过度商业化的行为直接激怒申花球迷。

500

那年的上半赛季,申花球迷通过攻击绿地大厦(蓝魔成员一夜之间将绿地楼盘贴上“反绿复蓝”的贴纸)、全城示威、比赛日延迟入场、背对虹口球场以及拒绝助威等一系列的极端抗议行为,最终换来了与绿地集团的谈判沟通,并成功达成了共识:公开征集设计方案,让球迷投票来决定球队的新队徽。

最后,脱颖而出的新队徽保留了申花老队徽的所有元素,仅仅在队徽下面的锦带设计里加入了绿地集团的logo和名字,这让球迷都非常满意,这版队徽从2015赛季一直沿用至今。

500

同样的球迷保卫足球文化的故事也发生在另一位与中国沾点边(华裔)的商人的身上:陈志远

2010年,马来西亚华裔商人陈志远(Vincent Tan)收购卡迪夫城队之后,把球队从1908年开始就沿用的“蓝鸟”队徽改为了“红龙”,然后又将球队的传统蓝色球衣改成了红色。

谈及此举,陈志远当时毫不掩饰自己的商业目的,他认为这样会使球队在亚洲地区更受欢迎,有助于拓展自身的品牌、增加俱乐部的营收,

但是陈志远这些做法却招致了卡迪夫城球迷的强烈反对,球迷组织运用了一系列方式对俱乐部进行了抗议。

仅仅三年之后,卡迪夫城迫于死忠球迷的压力又回归了传统的蓝色主色和蓝鸟队徽。

500

作为一个反例,中国足坛还有一家民营俱乐部则成为了历史上一个相当典型性的悲剧:江苏苏宁

同样是更改队徽和队名(植入企业元素),同样是不尊重球迷(甚至取缔一众南京奥体的看台组织),同样是不尊重足球(盲目参与金元竞赛、漠视青训和本土化建设),最终,苏宁足球在“三年中超、五年亚冠”的口号声中,亡于自戕。

今天,正好是苏宁集团玩弄江苏球迷感情的“621事件”,两周年纪念日。

500

足球永远属于看台,商人只是过客。

恭喜国安球迷,你们的名字依然叫做「国安球迷」

但请你们记住:保住「国安」二字的,是你们自己,不是别人。

你们比江苏等太多地方的球迷幸运和幸福之处在于,你们拥有一个明白此道理的投资人,仅此而已。

敬佩周总,敬佩周总对国安球迷的敬畏。

这,才是真正的「敬畏」。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