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硬上,几大就几大

上一次进入舆论中心,“花总丢了金箍棒”鉴表,这一次,他用一个视频揭露14家五星级酒店糟糕的卫生:服务员用浴巾擦杯具、马桶。曾入住一晚2万的网红酒店,情况更加糟糕。

五星如此,三四星更不能想象。这一拳打得猛。很多人说,酒店业总算迎来一个改变契机,再这样烂下去可了不得。

恐怕大家对猛料的力量有什么误解。我敢大胆预测:即便这样火力威猛的集中开炮,对这个行业也不会有丝毫撼动。 原因有四:

首先,酒店行业无法集体行动。

这次曝光14家酒店,大多数酒店面对媒体采访都选择了不回应。这样做是有道理的:谁先回应,谁就会站在最前面,品牌被负面新闻缠绕,比如最先表示道歉的福州香格里拉酒店和北京柏悦酒店。闷声不说话的,反而不会引起注意,低头继续发财。

同样的道理,要改革卫生弊病,需要大的资金投入,而且都是在镜头外、视线外看不见的投入。谁先投入,谁就增加成本,谁就减少利润,谁就降低竞争力。所以,最后,没人会动,真动的那个酒店,也会很快回归原样。哪个总经理会和钱过不去?

劣币总是驱逐良币。

其次,群众没有选择。

现在的五星级酒店看起来很多,其实很少,最多的是广东省,才108家,江苏省才85家,上海才69家,北京才61家,湖南湖北这样的中部地区,才19家,直辖市的天津也才19家,吉林才5家,还有的省,才2家。

一个几千万人的地方,总有那么多需要高消费的时候。他们有很多选择吗?并没有。只要五星级酒店确实是有比四星级酒店好的地方,比如说,面子,那么,就一定仍然有人选择它,而且只能选择它。

很简单,现在《杯子里的秘密》曝光了14家酒店,请问有几个观众会把这14家酒店一一拉入自己的黑名单?恐怕绝大多数人看都不会看完,直接拉到结尾了。

言语就像风,刮完就刮完了。

第三,群众很健忘。

酒店卫生问题,早就被曝光过,前段时间,一位住客曝光了全季酒店保洁人员用毛巾擦马桶,媒体报道很热闹,结果是什么呢:这位曝光者被全季酒店所属的“华住”集团拉进了黑名单。华住有多少酒店呢?华住旗下酒店品牌包括汉庭、全季、禧玥、星程、海友、漫心度假等,超过三千家。

这个事情,已经曝光两轮了,但是影响到华住的入住率了吗?并没有。群众们,甚至都想不起来那个曝光者是谁,更不知道在黑名单里的他以后出差是否还有酒店住。

大家都很忙,吃完瓜谁还关心谁?

再往前,上上个月,华住系统的5亿条客户个人信息在网上被出售,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开房记录等众多敏感信息。然而又怎样呢?今天谁还记得这样一件事?

第四,公关带路套路多。

这个事情出来后,我注意到的第一个反馈,还是来自华住集团:

500

这样的回应,成功地将视线转移到清洁阿姨工资低、用工荒上。很少人会想,几千块一晚的酒店,为什么只花3000块一个月请工人?

在另一个访问中,有住客站出来说,不相信视频是真的,视频中的收不像服务员的手,可能是同行的诋毁:

500

这种回应很常见,我也遇到过,直到今天,仍然不断有来路奇怪的留言在说呦呦鹿鸣是同行请过来黑自如公司的,不相信自如公司会那样坏。

公关带节奏最高明的是这个:

今天下午,北京卫生监督部门前往王府半岛酒店进行现场取样,工作人员进入其中一个客房,从柜子中随机拿出两个杯子,对杯口开始现场检查微生物数量。工作人员用ATP荧光检测仪进行了快速检测,涂抹的液体可以和微生物发生反应,数值为0,没有查出微生物,目前是非常洁净的状态。 

500

住客说不相信,监督部门说没有,酒店方说用工荒……

接下来,恐怕就有人要出来说,外国的月亮不比中国圆,酒店卫生问题是世界问题,揭露者别有用心不爱国就是一个神经病人,消费者千万不要崇洋媚外妄自菲薄…… 甚至还有人说:你行你上啊?你拿出解决方案啊!

所以,最后,这个事情啊,就像其他事情一样,风刮起来了,又落下去了。人民群众继续过着和过去一样的幸福生活:

小华用酒店热水壶煮着内裤的时候,

三米之外,服务员小红正用刚刚清理过马桶的抹布,

认真地擦拭着漱口杯。 

看完以上四点,是不是很负能量?是的,本不应如此,是不是?本可以不这样的,是不是?可是,为什么就这样了呢?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为什么。我只能说:穿生活的本质之后,我们依然热爱生活,虽然猛料并没有什么用,但是我们还是要不断曝猛料,还是要不断支持曝猛料的人。

最近怀旧,翻了几部香港老电影。其中一部是《大刺客》:聂政,少年侠义,遭遇劫难,避世当一个屠夫,严仲子以千金结拜,聂政没有答应,直到母亲去世、姐姐出嫁,遂出山去刺杀严仲子的世仇韩相侠累,杀几十人后,为了不暴露自己,自己割掉面皮,挖掉双眼,剖腹自杀。后来,姐姐为了不让弟弟侠义声名埋没,出来认尸,也死于聂政身旁。可谓姐弟双侠。

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张彻导演的,说的是春秋战国的故事。拍摄和表演,都很粗糙,甚至幼稚。但是,这是迄今为止我所见过的影视作品中,最接近《史记》的了。没有那么多家国大义、爱恨情仇,这个故事只有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不废话,就是干,直截了当。那时的中国,真是青春啊。

希望将来有更多这样的故事拍出来,让我们在这个灰色的时代,多看一些人性的彩色。干脆一些,直接一点,为什么一定要“有用”呢?聂政杀了那个政客对政治就有用了吗?《史记》的这个故事并没有提这个问题,也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说将来怎样怎样了。这正是我喜欢《史记》的原因:哪里需要那么多理由?哪里有那么多居心?

广东东莞的袁崇焕故居,曾经刻了这样一句话:“掉哪妈!顶硬上!”,据说是民间传下来的袁崇焕金句。督师是文人,但带兵血战,常说这“三字经”:“掉哪妈!顶硬上!几大就几大”:

500

顶硬上是白话,死撑的意思。可惜,袁崇焕最终被千刀万剐,北京老百姓分了他的肉吃。雕像石刻上这句话,后来也被刮掉了,据说是有碍观瞻。

我觉得,只要民间确实有基础,不妨再刻一个。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