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逻辑:人海合一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之道:人海合一

——在第六届可持续海洋峰会全会演讲,2018年11月15日,香港

王义桅

500

与UN海洋特使汤普森合影

500

尊敬的联合国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先生,

尊敬的世界海洋理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保罗·霍尔萨斯先生,

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生们,先生们:

 

感谢世界海洋理事会(World Ocean Council)邀请,在第六届海洋可持续发展峰会(Sustainable Ocean Summit:https://www.arcus.org)全会就一带一路如何服务于可持续海洋建设发表看法。

五年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不久,美国使馆外交官问笔者,陆地上不通,铺路架桥可以理解;海上本来就是通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想干什么?

中国有两句口头禅: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是,自己都觉得不美,怎么办?没有鱼了,怎么办?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同时回答这两大问题,开创可持续发展未来。

近代以来,人类海洋时代有三波:大西洋一太平洋一印度洋,即将迈入太平洋一印度洋时代。五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何冠以21世纪?不只是区分古丝绸之路的文化、贸易功能,更发出建设人类新型海洋文明的期许! 

500

图1:地球其实是水球,倒过来看更明显

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七楼说明 :

1. 海面下别有洞天。地球表面四分之三是海洋。但我们对远方的太空和身边的海洋都知之甚少。海洋仍然神秘莫测。

2. 海洋之水从何来?尚无定论。海水可能是太空中彗星带来的天水,也可能是地球幼年时呼出的地水。

3. 海洋世界和陆地世界各有规律。海水比空气稠密近1000倍,海洋生物漂浮其中,就不需要脚踏实地。

4.  人类想征服地球,但恐怕终难征服同在地球却不是地的海洋。

5. 浮游藻类和人大不一样,却制造了大气中80%的氧气。没有藻类就没有生命。

6.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却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9亿年。从极地到热带,不管淡水还是咸水,从水面到90米深处都有藻类生活。

7. 海洋动物用信号交流。用声,光,化学,电等发出信号,用触觉和嗅觉接收。

8.  现在地球上已知150多万个物种,1/4是海生。

9. 海水温度上升1-2摄氏度,就可能杀死一整片珊瑚礁的生物。

10.   珊瑚礁就像海里的热带雨林,是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首先是激活了中国古代海上辉煌的历史记忆:

500

图2:郑和宝船与哥伦布环球航行帆船对比

Zheng He's treasure ship(four hundred feet) and Columbus's St.Maria(eight-five feet).(illustration by Jan Adkins, 1993.)

其次汲取近代教训,实现海洋新时代的超越。中国近代以来落伍了,不重视海洋就是重要原因,准确地说就是郑和七下西洋后“片帆不得入海”,尤其是满清闭关锁国造成,因为海洋与工业化联系在一起。“陆地是树立家法的土壤,海洋是孕育工业的风帆”(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247节)。其结果,中国并非如陆地大国那样的海洋大国:

500

图3:国家经济专属区排名,2012

500

图4:美国的经济专属区

500

图5:法国的经济专属区

500

图6:英国的经济专属区

500

图7:中国的经济专属区


​三

斗转星移,在人类迈入深海时代,中国不再落伍,豪迈走向深海,与世界携手共筑海洋梦。

航运咨询公司德鲁里(Drewry)的数据显示,中国航运公司的集装箱运输量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2015年,中国前五大航运公司共计控制了全球前20大航运公司经手的集装箱运输的18%,第二名是丹麦,后者拥有世界最大集装箱航运集团马士基航运(Maersk Line)。就集装箱港口数量而言,中国早已主宰海洋。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截至2015年,在全球前50大集装箱港口中,近三分之二都或多或少有中国的投资,而2010年时的比例只有五分之一左右。

500

图8:《金融时报》报道的中国的海上航线

这就是中国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底气吧。

地球71%面积被海洋覆盖,其中七成,也就是说,地球一半面积都是公共的:公海或国际海域。陆地资源日益有限,从可持续发展眼光看,21世纪是深海时代。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基本上是停留在海面时代。这就给人类探索海洋提供巨大空间。

近代以来,欧洲人开创的全球化本质上是海洋型全球化,因为90%贸易量、80%贸易额通过海洋进行,产业链主要通过沿海地区布局,导致内陆地区和内陆国家的普遍落后。走出近代,实现陆海联通,开拓深海时代和公共海域,就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使命。

具体而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任务:一是帮助内陆国家寻找海洋(出海口),实现陆海联通,其中,建设海上全程运输协调机制和远洋运输保障体系、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水平是看点。二是积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建设,推动共建临港产业集聚区,畅通海上贸易通道。推进公铁水及航空多式联运,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强重要通道、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具有国际航运影响力的海上丝绸之路指数。重点是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港口联盟、中欧陆海快线、参与沿线重要节点港口建设与经营——关丹港,马六甲皇京港,西哈努克港,皎漂港,汉班托塔港,科伦坡港,瓜达尔港,亚丁港,吉布提港,比雷艾夫斯港,蒙巴萨港等。三是海上合作,包括深化农业渔业互联互通、海洋环保、航道安全、海上搜救、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合作,以海水养殖、海洋渔业加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环保和海上旅游等产业为重点,合作建立一批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合作科技园,境外经贸合作区和海洋人才培训基地,推进海上经济走廊建设,挖掘蓝色经济增长潜力,打造海上经济支点,建设“海外中国”。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围绕一个愿景、遵循一条主线、共建三个通道、共走五条道路。即,围绕构建包容、共赢、和平、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蓝色伙伴关系这个愿景,以发展蓝色经济为主线,共同建设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以及中国—北冰洋—欧洲等三大蓝色经济通道。

500

图9:三大蓝色通道

围绕构建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创新合作模式,搭建合作平台,共同制定若干行动计划,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合作项目,共走绿色发展之路,共创依海繁荣之路,共筑安全保障之路,共建智慧创新之路,共谋合作治理之路,实现人海和谐,共同发展。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如何体现“五通”建设的呢?

——政策相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指的是自我国沿海港口出发,经过马六甲海峡,通向印度洋,途中经过的区域主要包括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区与南太平洋地区,海上丝路沿线的国家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例如目前中国启动了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同时升级同东盟自贸区的关系,拓宽合作渠道,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以其高度的包容性同陆上丝绸之路相配合,“一带一路”内外相兼,海陆相结,同时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与亚欧大陆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

——设施联通:在去年五月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设施联通是合作发展的基础。我们要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陆上公路、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今天,现代化人口规模从起初欧洲的千万级、美国的上亿级,向新兴国家的几十亿级迈进,单靠欧洲所开辟的航线、美国所确立的规则,早已无法承载。在这种情形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先着眼于口岸基础设施,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贸易畅通:2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海洋,尤其是港口,只是作为贸易通道的功能,予以提升,通过产业布局,港口经济开发区,建设海上经济走廊,并向内陆延伸,消除沿海-内陆地区发展差距。为体现21世纪时代特色,“一带一路”沿线支点国家和地区建立起“数字驿站”,将陆上与海上信息系统化、规模化、智能化,定当推动变道超车的梦想早日实现,大大提升海上贸易。

——资金融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开发性金融做法,打造海外利益区,赋予海洋(港口)贸易之外的金融、投资功能。如今,新加坡,伦敦,是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的成功试点。将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还会挖掘更多海上支点城市,形成资金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民心相通:泉州、宁波、广州、南京等9个城市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中国港口城市与沿线港口城市正在缔结各种合作协定,推行海上旅游、培训、文化等合作,促进沿海、沿线民心相通。

当然,诚如郑和当年所预测的“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也要注意评估、应对各类风险,致力于海洋伙伴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彰显新的海洋文明。

中华文明是最连续性的文明,可持续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就是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之路。

从人类文明史看,“一带一路”正在开创“天人合一”、“人海合一”的人类新文明。2014年6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希腊雅典出席中希海洋合作论坛并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和平合作和谐之海》的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新型“海洋观”,得到了欧方的积极响应。

——建设“和平”之海。中国倡导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遵循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准则,通过对话谈判,解决海上争端,谋取共同安全和共同发展。反对海上霸权,确保海上通道安全,共同应对海上传统安全威胁以及海盗、海上恐怖主义、特大海洋自然灾害和环境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寻求基于和平的多种途径和手段,维护周边和全球海洋和平稳定。

——建设“合作”之海。中国积极与沿海国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海洋合作,共同建设海上通道、发展海洋经济、利用海洋资源、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实现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其中,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建设“合作”之海的建设性举措。

——建设“和谐”之海。中国始终强调尊重海洋文明的差异性、多样性,在求同存异中谋发展,协力构建多种海洋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海洋,从而维护海洋健康,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持续利用、海洋经济科学发展,促进人与海洋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是世界最大贸易国家,却奉行不结盟政策,提出与作为海上霸主的美国建设新型大国关系。这就要求中国提出21世纪海洋合作新理念,创新航运、物流、安全合作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权、共建共享港口等方式,推进海上与陆上丝路对接。

这表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贵在“21世纪”:表明中国既不走西方列强走向海洋的扩张、冲突、殖民的老路,也不走与美国海洋霸权对抗的邪路,而是寻求有效规避传统全球化风险,开创人海合一、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海洋文明。不仅如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张开放、包容,不是去挑战现有海洋秩序,而是推动海洋秩序更加包容、公正、合理、可持续。

总之,海上丝绸之路贵在21世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强调在21世纪里如何实现港口改造、航线升级换代,不仅提升航运能力,更要做到“人海合一”,与陆上丝绸之路强调的“天人合一”相呼应,打造包容性海洋秩序,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

理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克服传统中国以陆观海、以海观洋的内陆文明思维,确立以洋观洋、以天下观天下的海上丝绸之路观。主要有“三新”:

一是新需求:当今世界几十亿人搞现代化,原来全球化瓶颈效应凸显,这就赋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使命:港口、运河的改造和升级,信息港建设,陆海联通(快线),而且港口背后就是经济开发区和试验区,把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往外延伸。

二是新领域:北极,金融、旅游服务,比如人民币离岸中心,海上银行——从贸易到金融。

三是新思路:共商、共建、共享海底资源的开放和利用,海上安全秩序维护,海事规则的创新,新型海洋文明观的倡导和推广。

"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洲际伙伴(intercontinental partnership),"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跨洋伙伴(trans-ocean partnership), 成就陆海命运共同体,走出陆权一海权对抗论,杜绝人类中心主义带来的陆地灾难在海洋重演,避免进入深海时代、数字海洋时代继续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悲剧。一句话,聚焦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树立包容性可持续的海洋文明观(In sustainability, we trust),开创“源于可持续、依靠可持续发展,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ll, by all and for all)的海洋新时代,构建人海合一的命运共同体。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