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伪科普媒体,你们可以关门了!

    观网发了篇关于科普媒体的文章,《科普的寒冬:回形针、大象公会和科学松鼠会消亡史》。文中有几个观点,让我看到了某些所谓高大上科普媒体的本来面目。

500

    其一:“面试时,小路却遇到了大麻烦,主面试官对他不太满意。「你的内容有深度,但调性不够」,「观点输出太直接,比较情绪化」,「我觉得你可能还是要多了解我们的内容方向和调性」。”,“原来,他们在大洋对岸找到了新的投资人,那边对中国的科普行业相当看好,准备加大投入。”

    其二:“团队所有人都有英文名,平时业务交流他们就以英文名互称。上下班也从来不打卡,公会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大的咖啡区,免费供应咖啡和下午茶。「这种平等、自由的工作氛围正是我理想中的样子。」梅芬告诉记者。”

    其三:“所谓引领就是要紧跟国际前沿研究趋势,国际投资机构很看中这一点,像环保、健康、女权、LGBT等等,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去年11月,景驲的团队收到了一笔大的国际投资。「(公司)人不够用了,办公场地也显得过于狭小简陋,要找最高档的地方,方便跟国际投资人对接。”

    其四:“最困难的时候,友人送给他一本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他就每天看一点点,花了半个月看完小说,他大受震撼,决心要坚持下去。”

    这其实,就是一个屁股坐歪了的媒体人的真情告白。

    首先,最困难的时候,激励某科普媒体大佬坚持下来的不是“星际迷航”、“三体”,居然是《1984》,我读到这里时,真搞不清是我疯了还是这位作者和大佬疯了!难道,你们做科普的目的竟然是为了宣传民主、自由?

    其次,从作者的文章里可以了解到,支持他们大搞特搞的,是大洋彼岸和国际投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大实力,才可能出大钱,才可能让这帮所谓的高大上科普作者在最高档的办公室跟国际投资人对接。说到底,这帮科普人的目的,还是为了钱。

    第三,作者说,科普要跟上国际形势,像环保、健康、女权、LGBT等等。其实,就是说,要捍卫某些人的话语权,帮他们在中国做好解释工作。至于中国人该不该吃肉吃海鲜,这个,洋大人说不就是不。

    第四,科普团队人员都有英文名,业务交流以英文互称,他们享受的是咖啡和下午茶,追求的是平等、自由的工作氛围。说到底,你们追求的是,在中国的土地上,过着想象中的优雅的外国人的生活,这跟面向大众做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有毛关系?

    看完这篇文章,我才发现,原来,那些似是而非的文章、视频,其来源是这样的。对松鼠会、大象公会还有些许好感的我,彻底对这帮人失去兴趣。

    在此,我想对这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伪科普媒体说,早点关门吧,别看你起初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现在收手,还是人民内部矛盾。将来,钱拿多了,事闹大了,就是敌我矛盾。那时,高档的写字楼、慵懒的下午咖啡,你们可能是享受不到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