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是人们心理、社会之前积累的财富所能承受的极限了

【本文来自《我是制造业的,说我们技术单纯照抄那是片面了,我称之为“跟随式发展”》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屁股坐在东方

    “中国这一过程预计大约需要快则五年,慢则十年。而超过十年,我们的国民经济以及国家财富将难以支撑,那就会出现大问题。”很突兀的最后来一段。这句话的意思我没搞懂,有懂的解释一下。

原帖中,限于篇幅没有法子展开说,这里不妨说说一己之见。粗鄙之见,贻笑大方,唯有诚惶诚恐而已。

当一个国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时候,在进入中等发达国家之前,由于产业生产经营成本低廉,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简单规模扩张就可以积累大量财富。这样的产业工人要求素质不高,只要有大量的劳动力供给,就能够实现。日本当年也是如此,日本的家电,以及人们耳熟能详的“有路就有丰田车”的广告。中国也不例外,全世界都是中国制造,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商品。而且在价值链上,比商品自身的技术含量更低。

但进入中国等发达国家以后,由于成本的上升,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被迫向经济更不发达、劳动价格更低的地区转移。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积累财富的模式,已经逐渐走不通了。我们的房地产之所以能够创造这样高的价格,其关键就在于人们有钱(有财富),这个财富就是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积累起来的,是全体人民的血汗钱。国家也是通过房地产将社会财富集中起来,这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进入中等发达国家之后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无法承担为社会创造财富,推动社会快速前进的责任。这个责任则必须由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来承担,也就是产业升级后的中高端产业。当年日本在进入中等发达国家之前,也是各种的模仿,各种的假冒伪劣,韩国也是如此。但日本在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时候,出现了松下幸之助,他带领日本产业界,快速的完成了日本企业的产业技术升级。后来,在日本他被称之为“经营之神”。

进入中等发达国家之后,由于产业技术升级的目标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需要更多的资金(财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也需要更大的资金(财富),这个时候如果中高端产业不能迅速完成产业升级,产业界,以及整个社会不能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社会百姓会感受到普遍不公,效率也无法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承担起为社会创造财富的重任。当年巴西,曾经达到人均收入1.2万美元,但之后在这一问题上解决不好,不但没有成为发达国家,反而现在的人均收入还赶不上中国。这就是为什么在谈到“中等发达陷阱”时,总以巴西为例的缘由。十年,是人们心里、社会之前积累的财富所能承受的极限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