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一算,你到底舔过多少个宾馆马桶?

除了痛责中国服务业从业人员缺乏职业精神之外,我们需要问一个根本问题——为何中国的旅馆不愿按照《国家旅馆业卫生标准》来操作?

500

比起2017年曝光的哈尔滨五星级酒店用马桶刷刷茶杯,2018年微博用户@花总丢了金箍棒 的曝光更加彻底。

这位六年以来以酒店为家的住客,用隐蔽式摄像机记录了不同酒店的清洁方式。然而相同的是,保洁员都在用住客的浴巾“一条龙”式地擦洗马桶、洗手台、漱口杯、茶杯。

被曝光的酒店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北京、上海、南京、福州、南昌、贵阳。这些顶级酒店的平均价格不低于2000元一晚,喜来登、华尔道夫、王府半岛、宝格丽、文华东方、颐和安缦无一例外。

视频仍是冰山一角,根据@花总丢了金箍棒 自己的说法,这是个“长期存在且波及面近100%的问题”。

这段总时长11分49秒的视频中,保洁员抹完马桶抹杯子的熟练动作,穿插在高昂凌厉、洞彻心扉的歌剧女高音配乐中,“触目惊心””令人发指”等形容词,是观者心境最贴切的注脚。

视频来源:微博网友@花总丢了金箍棒 曝光二十多家五星酒店卫生乱象。

  共享经济,共舔马桶  

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被曝光,从而引起舆论愤慨与公众恐慌。与疫苗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一样,旅馆业的卫生问题已经成了阴魂不散的存在。

旅行、出差、休憩,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需要利用旅馆。然而在涉及公众最基本利益层面的事上,中国人总是做的很差。

用马桶刷刷茶杯,用澡巾抹马桶与漱口杯,床单只要不脏就重复利用、房间地毯隔月吸尘……

真不愧是一片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神奇体现,我们不但共享单车与充电宝,在酒店里我们还共享床单,水杯与马桶还共享刷子。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下结论:如果你住酒店,用旅馆杯子喝水漱口等于舔马桶;床单永远有上一个房客的味道;赤脚踩的地毯上有无数房客用过的安全套液渍;经常出差的社会人的肠道菌落群数量可能突破天际。

公共卫生问题,关乎着行业规范、监管手段与社会道德。在已成通行法则的当下旅馆业,社会道德俨然已不具备足够的约束力。每个酒店,每个从业人员都在干的事甚至不能算作“潜规则”,因为大家彼此都心知肚明。即使你坐在房间里,清洁工进行客房服务的时候,还不是“堂堂正正”地用抹布一条龙清洁,在房间内五分钟就完成了一切清扫作业。

来看法律规范,在国家颁布的《旅馆业卫生标准》中,对于客房杯具洗消操作规程有着明确的规定:

整理床铺:从客房清洁车取出洁净布草,按顺序换上床单、被套、毛毯、枕套,最后铺上床罩。

地面清洁: 吸尘或湿式拖地。完毕后洗手消毒 

杯具清洁:酒店客房工作人员不论在任何条件下,不得于客房中清洗客用杯具、并按照要求对房客的杯具进行分类、收集、统一于楼层消毒间进行清洗和消毒。

理论上,按照规范操作,卫生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但是业界无一达标的通行做法,几乎让《国家旅馆业卫生标准》成为一纸空文。

500

  事出有因  

除了痛责中国服务业从业人员缺乏职业精神之外,我们需要问一个根本问题——为何中国的旅馆不愿按照《国家旅馆业卫生标准》来操作?

首先,需要承认一点,这件事其实还挺难监管的。

无论是换被套床单,打扫房间地毯,还是清洗杯具,大多数的情况都是由旅店的清洁人员在一个私密的,非公众可视的空间内完成的。

即使利用摄像头监视其行为,但考虑到摄像头的另一边往往是同一家酒店的安保人员,利益共同体之间的监管属于“右手看左手”的方式。最终,监管仍然很大可能沦为空谈。

在欧美,餐饮业与旅馆业往往有“调查员”这一行业监管职业。调查员通过不定时间段,不定频率的暗访来对餐馆与旅馆进行监督。调查员暗访后会公开调查报告,其卫生状况会对受访场所造成很大影响,卫生评级不良的餐厅或旅馆通常会流失大量顾客。

虽不可避免地存在“行贿调查员”等舞弊行为,但在惩罚相对严格的法制环境中,这一如同悬在服务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客观上很大程度地督促了酒店积极进行卫生管理。

500

相较于欧美,中国的环境要“宽松”的多。中国的卫生监管部门虽然也有巡查,也有暗访,也有评级,但是调查结果对服务单位的影响力度就要小得多。

举个例子。大家去餐厅吃饭,经常可以留意到卫生等级划分,一般是ABC三级。A级优秀,B级良好,C级及格。A级相当苛刻,能达标的少之又少。B级与C级是绝大多数餐厅的卫生等级。

按理说,C级是评价体系的最低一层,卫生状况不达标的地方应该很多,理应停业整顿。但是C级仍然处于“及格”的状态,配合一个“不哭不笑”的表情,仿佛是告诉食客:这家餐厅虽然不算干净,但也还凑合。而且卫生再低也低不过C级,所谓不干不净,吃了没病,餐厅客源并未收到严重影响。

于是乎,我们在大街小巷仍然能看见很多最低标准的C级餐厅,B级餐厅也没有提升到A级的动力。反正不影响客源,干嘛要提高到A级呢?

旅馆业的想法亦是如此。酒店清洁的成本主要集中在清洁员的人力上,清洁员即使违规操作,但是“一条龙”操作可以大幅提升清洁效率,那酒店就会默许。何况违规很难被抓住,即使被责令整改,代价依然很小。

在监管困难,违规成本极低,公众容忍度较高的环境下,天性逐利的资本市场会如何做?自然会选择最不卫生,最不道德,但是最为经济节省的操作方法。

500

浙江临安针对“酒店保洁乱象”曾试点客房保洁监控: 保洁员带摄像头上班 。

  住客也有“原罪”?  

清洁人员违规操作的另一个重要背景也不得不提,那就是中国酒店的入住时间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要宽松许多。

要求提前入住,恐怕是中国住客的一个“原罪”。

还记得瑞典旅馆驱逐中国旅客一家的事件么?起因就是因为中国旅馆要求提前入住。在中国,提前入住是个在大多数旅馆都稀松平常,且酒店方难以拒绝的要求。但是这个服务在多数国家并不提供,预定的当天旅馆一般是14:00以后才能入住的。通常,主流国家的退房时间集中在10:00~12:00的时间段,预留两个小时以上的真空期,方便清洁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打扫。

一间房间如果按照规范打扫,大致需要15分钟,如此一来,一个保洁员在两个小时内可以打扫八间房。再加上有的客人早上会提前退房,保洁员见缝插针,基本上可以保证自己负责清扫的一层可以在当天解决。

但是中国不一样,如果有空房,很多酒店甚至可以接受上午入住。

有时候上间房的顾客刚退房,就有顾客申请入住。清洁员别无他法,选择了“快速打扫”的违规操作,5分钟不到,战场表面上被打扫得完毕。

但住客在享受提前入住的同时,背后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

500

  雪崩时,无法扫门前雪  

对于屡见不鲜的酒店卫生事件,有人痛骂中国旅馆业的职业道德的沦丧,有人呵责保洁人员的行业操守的缺失。

但眼下,在中国服务行业从事保洁工作的人员,多数是中年女性,随着丈夫来城里打工,补贴家用的农村女性占了很大部分。保洁员的起薪不高,社会地位也偏低,这使得很少有人把保洁当作是自己一份正经的工作,更不用说什么“热爱自己的工作”。

她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目的通常很直接,就是用劳力去赚一份钱。为了获得更多的房间补贴,保洁员通常只能拼速度,选择“更高效”的清洁方法。

对于这样的群体,谈职业道德,谈服务精神,恐怕很难获得认同。让保洁员受到良心苛责,从而忏悔改变现在的行为方式,也只是一厢情愿。

另一方面,事关公共利益的事件,很容易引发公众恐慌,增加社会成员间的不信任感。

以前一则“用旅馆水壶煮内裤”的新闻曝光,让无数住客不敢用旅馆水壶烧水了。接二连三的“杯具清洁事件”曝光,也一定会让住客对旅馆中的杯子敬而远之。

今天,“自己带床单”“只喝矿泉水”“用手接水漱口”“坚决不用旅馆澡巾”这样的声音再次占据了热门评论的大部分。

然而自扫门前雪的行为并不能实际解决问题,旅馆这种具有公共性的服务场所本身就是为公众提供方便,总不能指望大家带着睡袋去旅馆睡觉。

根据以往的经历来看,通过新闻曝光,舆论监督,引发政府运动式的整治,往往收效甚微,依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如果不从监管方式、旅馆规定、保洁员薪酬、住客要求等全方位地进行考量,重新提出更具现实意义的卫生清洁方案,并持续进行监督的话,那么在社会成员的“互相伤害”中再怎么“洁身自好”也只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