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抹茶一样,我们无需介怀韩日拿着这些中国的边角料去满世界宣传

【本文来自《河南卫视,你还有啥惊喜是我不知道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自我认为类似《兰陵王入阵曲》这种历史进程中被中国人自己扔掉的东西,无论从古墓中挖掘出来还是从国外带回都是件好事情。

但就和抹茶一样,并无需介怀韩日拿这些中国的边角料去世界宣传。如果看多日漫就会发现,其实日本拿得出(还不是说拿得出手)的文化符号是极其有限的。这些文化代表物或者引进自中国(和服,抹茶,中元祭,晴天娃娃),或者二战后从欧美引进并创新(咖喱,情人节巧克力,日式圣诞节),只在细节上略有不同(如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夏日祭舞蹈形式)。

然而和中国对外输出的有限文化符号(功夫,熊猫,火锅,书画)不同,日本的这些文化符号是根植于其日常生活的。

于是可以看出,日本的文化输出之所以目前占据东亚文化输出的主导地位,是因其高度发达的文化产业可以将其融合进了现代化生活的传统文化很好的提取包装。而支撑这高度发达的文化产业的则是其高度工业化现代化的生活和在欧美阵营中反华反共急先锋的角色。但就其自身拥有的文化资源,是极其有限的。

说回中国自身,河南卫视的努力只能说是第一步,即重新挖掘传统文化中可用素材并加以现代化包装。这种努力可以说是对建国后文化现代化的一种延续。建国后早期的很多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其实是极其成功的,比如说水墨动画,皮影动画,样板戏,相声改造,新编戏剧(最有名的IP是女驸马)。而这些努力同中国的很多高端工业产业,如计算机一样,在进入改开之后因为即无政府后续投入也在市场经济下缺乏比较优势从而后继无力。

少有的,在千年后文化领域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改造其实是本山集团的二人转,也因为政治原因和其内容本身厚度不足逐渐了无生息了。而现在河南卫视的崛起,和汉服运动一样,算是第二次开始了传统文化现代化利用的道路。

只是这种利用更像是欧洲的文艺复兴而非日本的明治维新,被改造包装的文化素材是被挖掘而非自然传承改造的。

举例说就是不同于T-shirt源于内衣,西服源于燕尾服,旗袍源于融合了汉服元素的旗服,且都是为了更适应劳动生产而简化繁复,目前的汉服运动抛弃了政治束缚,等级制度下的礼仪约束及劳动需求,直接用现代人的眼光去重新挖掘古代贵族礼服中复合现代人审美的元素。类似的还有将戏腔和快板运用到编曲中代替rap。这和早年做样板戏是有极大区别的。因为样板戏是在戏剧依旧是中国主流娱乐节目的时候将其改变以满足当时的社会需求,而古风曲借用快板的当下戏剧在娱乐市场占据的市场份额已然是极小了。

所以河南卫视的努力依旧只是第一步。其努力多少还在中国是东方神秘古国这个叙事范式里,不同在于对比以张艺谋08北京奥运的开幕式及其后期作品为代表的叙事方式,河南卫视的努力丰富并生动了这个叙事。河南卫视的节目和舌尖上的中国一样,让生活在现代城镇中的人民,也包括欧美发达国家的人民,更容易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只是几个标志性的符号,而是具体的,鲜活的存在。这种存在的美感是切近而非遥远的,抽象的。

然而就像古罗马的斗兽场和欧洲的古城堡对普通中国人的吸引力只限于旅游打卡(天照大神之类则完全没有吸引力),欧美的新编歌剧(如大教堂时代)也只能让人震撼却不会膜拜一样(日本歌舞估计没人愿意欣赏),功夫和熊猫只是远东的神秘符号,而新编民族舞和交领宽袖的长裙最多也只能是风尚流行之一。

真正能吸引人的欧美叙事只能是曼哈顿的摩天大楼和普通人家冰箱里塞满的牛奶和牛排。同样的,真的让中国普通人能有民族自豪感并能征服其他国家的文艺内容必然要讲述中国现代生活变迁(扶贫剧),现代基础设施的发达(被选为未来城市取景地的上海)和管理体系的高效。前者能让广大亚非拉国家包括我们自己的人民看到未来的可能,后者能让我们自己和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彼此平视。而有了这些作为基础,传统文化中的美被主动挖掘并被主动追求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某些地方台拍摄的某些舞蹈则自然会被归为和宅舞一样的软色情栏目。其实所谓小鲜肉作为一种符合女性色情需求的存在和所谓“白瘦幼”审美一样没必要被归为病态。毕竟两者作为两性对异性审美的一种是随现代都市社会自然产生的。只要两者可以被允许同时存在,且主流价值取向并非如此,且主流价值取向的作品自己能够被讲好也就够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