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进了靠掐尖出优异高考成绩的好高中,成绩就得以大幅提升的学生,其实才是个例

【本文来自《“靠好学校、好老师就能把差生成绩提高”这类想法,很多时候都是家长的一厢情愿》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半截烟头

    确实如您所说,总体上看,中考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够反映高考水平的。但是,在个体上,某个学校层面来说有绝对的差别。

    我孩子在初中的时候,全年级大约80~100名的样子,全班是第5~10名,初中他们有2个尖子班。孩子中考全省12000名。我费了不少劲把他送到一所全省中上的学校。高考成绩出来后,因为所有被录取的孩子要去教育局用录取通知书提档案,有幸看到了学生录取登记表。我经过统计,如果按原校的孩子(所有高中阶段留在原校的)我孩子起码是前十名,登记表上大约能排到前五十名。再看看原来初中的班级,他是第二名。高考孩子全省排名是6000+。

    看着那些还算熟悉的名字,确实中考考的好的,也是高考考的好的。考的不好的,我没有统计过。但是,当年和我孩子中考成绩相仿的孩子我留意了几个,我可以负责任的和你说,学校质量的高低是起决定性作用了。几个当年中考仅比我孩子低2~3分的,留在本校。高考成绩差了我孩子起码60分。

    还有更绝的事例,当然我不认为具有代表性。初中中考和我孩子分数相仿的一个同学,他本就和我孩子关系非常好。高中阶段留在了本校,(我曾劝过他父母,让两孩子一起去新的高中,后来不知何因,未能成行。)结果高考差了我孩子60分。这孩子心里难过,对成绩不满意,通过一年在一家专门补习的高中学习,第二年,考上了和我儿子同一个学校。

讲了这么多个例,还是看整体情况更说明问题。我上学时华师一附中一个年级22个班,除开一个奥赛班,21个班全是平行班,平均每个班50-60人,每个班都是20多个中考高分正经考入的学生,20多个从各种渠道来的,交借读费的借读生。像我这种半途转入的是极少数,绝大部分都是高一就入校就读了。学生们所享受的师资条件也都是一样的,甭管是考入的还是借读的,都是上同样老师的课,完成同样的作业。每个班的借读生在成绩上也基本上是按中考分数均匀分布,中考分数还可以但是够不上华师一分数线的、分数一般的、很差的,都有。

但到了高三时,模考成绩能稳定在历年一本线上,继而能接到学校邀请转入学籍的借读生,每个班就大概两三个——而且私下一打听,基本上也都是中考成绩就不赖,底子较好的人。我所在的班,就我和两个同学得到了这个机会,一聊天,都是中考时成绩还可以,但够不上华师一、省实验中学的。

前面说了,一个班里至少有20多个借读的同学。也就是说,如果像华师一这样的传统重点校,对学生成绩真的有普遍性的,很明显的提升作用,那20多个借读的同学里,至少应该有过半的人到高三模考时成绩能稳过一本线。而且,让原本中考成绩就不错(超过百分制折算后70分水平),只是没达到省重点那么高标准(相当于百分制折算后95分以上水平)的借读生上一本线(湖北省历年一本线就是在百分制折算后70-75分的水平上下浮动),也不算是“明显提升”,只是让他们正常的应试水平保持到了高中。只有让那些中考成绩在百分制折算后70分以下水平的学生,在高考时能批量上一本线,乃至能上双一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明显提升”。但显然在我上学时,即便是华师一附中也做不到这一点。如果能做到的话,那每个班20多个借读生,保底都应该能包过15个。

原本中考成绩一般,千方百计进了靠掐尖出优异高考成绩的好高中,成绩就得以大幅提升的学生,其实才是个例,少数。但大量自己孩子成绩一般的家长,都把这种个例认为是普遍现象。您的孩子可以说是幸运儿,到了重点校,成绩和排名就大幅进步了。然而,至少在10到20年前,只要是教育资源富集的大城市里的重点初中、重点高中,不都有大量的,通过各种关系、条子和金钱开路进来就读的借读生吗?

这么多借读生,能实现像您孩子这么明显进步的,我敢说100个里面能有5个就不错了。我相信您孩子就读的高中,肯定不止一个学生是在家长的运作下进来的(而不是凭中考分数,凭分数过不了录取线才需要家长来运作),那其他靠运作进来的学生,又有几个是高考成绩相比起中考成绩进步很明显的呢?大部分家长自己费大劲出大力,拉关系找门路,求爷爷告奶奶,把孩子塞进重点校,说到底拼的只是一个很低的“丑小鸭变天鹅”的概率,赌一把。

我读的初中是个普通校,成绩最好的那一拨孩子,中考后,他们的家长也是想方设法给搞进各种省重点、市重点借读。后来我跟他们渐渐都失去了联系,到读本科时,校内网流行,通过在校内网上搜索,我又找到了不少。通过他们自己在主页上的写的个人简介和就读院校,我发现这些同学最后考进的高校,基本上也就是能达到他们中考分数档次所大致对应的大学(大学的录取分数和中考分数都按百分制换算),中考470,480(满分600),高考能进双一流的,没几个人。

相比之下,为啥毛坦厂中学复读中心那么火?就因为它不掐尖,主要收的是剩下的一般生、差生,靠准军事化、高度人身控制和严苛的时间管理,以强大的外力逼着“考渣”们回炉重炼,能做到把原本上不了本科线的孩子批量性送上本科线,原本考不上二本的孩子批量送上二本线,原本考不上一本的孩子批量送上一本线。尽管据毛坦厂出来的学生说,他们往年的一本上线率最高也不过60%,一般也就40%上下,但要考虑到,其生源的素质根本无法与那些能全省掐尖的省重点、全市掐尖的市重点相提并论,所以这更显出其升学率的含金量,自然也受到了大量家长的狂热追捧。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